APP下载

从《陶庵梦忆》看明代茶文化的美学意趣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惠山名茶意趣

本 萑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文学评论】

从《陶庵梦忆》看明代茶文化的美学意趣

本 萑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一书是明末散文坛的集大成之作,其反映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其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展示了晚明文人至精至美的品饮之境。本文对《陶庵梦忆》中描写的茶叶、茶水、茶具、茶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明代茶文化的美学意趣,其醇香淡雅之茶、清轻甘冽之水、素简精致之具及超然脱俗之人都揭示出明代士人简素自然的艺术审美内涵,且这种审美倾向源于他们自我心性的解放和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陶庵梦忆》;茶文化;美学意趣

明朝中晚期,文人名士在品饮之境上追求“至精至美”,使明代成为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晚明文人张岱的散文集《陶庵梦忆》对茶文化中的茶、水、具、人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极具美学意趣。

一、醇香淡雅之茶

作为晚明著名的茶艺专家,张岱在择茶上极为考究,能入张岱之书的,自然都是当时的名茶。《陶庵梦忆》中,作者就记录了罗岕茶、兰雪茶等名茶。罗岕茶为中国古代的第一名茶,主要产地为浙江长兴白岘罗岕山区。今天的很多茶客也许没有听过罗岕茶,但在明清时期,罗岕茶可谓是名噪一时的文人茶,如果不知道“吴中所贵”的罗岕茶,则不能称其为风雅之士。《陶庵梦忆·闵老子茶》一文中,作者提到了罗岕茶,并记述了与茶艺专家闵汶水斗茶的故事。闵汶水特意将罗芥茶说成是阆苑茶,虽然采用了阆苑茶的制法,但张岱却在闻其香、品其味后准确地鉴定为罗岕茶,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眼光,令闵汶水连连称奇。文中,罗岕茶在色泽上竟然达到与茶具毫无差别、融为一体的境界,而香气更是逼人,作为品茶高手的作者也为其叫绝,充分体现了罗岕茶醇香淡雅的特质。

张岱不仅是品茶专家,还亲自参与了制茶。在《陶庵梦忆·兰雪茶》一文中,张岱记述了他在日铸茶基础上创制“兰雪茶”的过程。日铸茶在宋代就非常有名,是绍兴的八大贡品之一,欧阳修曾说:“两浙之茶,日铸第一。”[1]然而安徽的松萝茶后来居上,市场竞争力超过了日铸雪芽,作为茶艺专家,张岱不甘心自己家乡的名茶被赶超,于是决定改造日铸茶。为此,张岱专门请来安徽的制茶师傅,在日铸雪芽的基础上,借鉴松萝茶的制法,加入茉莉花,并对冲泡方法进行改革,经多次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新茶,新茶倒入瓷杯中,如素兰同雪涛并泻,因此他将所研制的新茶命名为“兰雪茶”。兰雪茶上市后,很快打开了市场,并超过了松萝茶,风靡一时,品兰雪茶成为当时身份和时尚的象征,后来,松萝茶也更名为“兰雪”。在此文中,作者以竹箨、素兰、雪涛等常入诗词之中的高雅之物来描绘兰雪茶,给人以极美的感受,充分体现了清新素雅的审美取向。

二、清轻甘洌之水

“水为茶之母”,好茶得有好水配,陆羽的《茶经》中提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2],“山水”指的是泉水,泉水以其清轻甘洌的特性被公认为煮茶之上品。《陶庵梦忆》中用了很多文字讨论泉水,其中最有名的是惠山泉和禊泉。

惠山泉水质虽好,但在长距离运输中容易影响水质。在《闵老子茶》一文中,张岱记述了闵汶水在运输中保持惠山泉水质不变的方法,即在取水之前,必须先淘新井,静候新泉涌出之后,立即用底部铺满山石的水瓮盛泉水,在路途中,还须遇风而行,这样才能使之更加甘洌鲜活。张岱并不满足于当时知名的泉水,还四处寻泉访水,禊泉就是由他重新发现的名泉。相传,晋代王羲之和谢安等人雅聚之时饮过禊泉之水,后来渐渐荒弃,一度不为世人所知,是张岱重新发现并打造了禊泉,使其名声大振。张岱在斑竹庵发现了“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为白”[3]的禊泉,取其泉水泡茶,茶香四溢。张岱还自有一套分辨禊泉水的方法,“取水入口,第桥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4]张岱认为禊泉水质超过了会稽陶溪、萧山北干、杭州虎跑等名泉,和天下名泉惠山泉在伯仲之间,但“惠泉亦劳而微热,此方鲜磊,亦胜一筹矣。”[5]不与惠山泉相比较,就不足以显现禊泉的妙处。禊泉也成为了张岱认为瀹兰雪茶的首要之选,因“他泉瀹之,香气不出”[6],而“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7]然而,最终禊泉的水源不保,先有人专门以泉水谋利,后是地方官想据为私有而封泉,但封泉反而使禊泉名声更胜,导致当地僧人不堪取水人的骚扰而屡次破坏泉水,虽经张岱多次营救,最终未能挽救。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8]由此可见,择水烹茶是非常重要的,茶的色泽和香味必须通过水的冲泡浸润才能得以显现。

三、素简精致之具

好茶、好水的完美结合离不开好的茶具。从各种茶文化典籍的记载以及文学作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明代无论是煮水烹茶的器皿,还是饮茶用具,都可谓种类多样、用料考究,其中以陶器、瓷器为主。明代茶具呈现出返璞归真、素简古朴之风,白色茶盏是明代士人所推崇的,“茶欧古取建窑……其在近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9]“盏以雪白者为上,蓝白者不损茶色次之”。[10]青翠的茶叶在莹白如玉的茶盏中,显得格外清亮悦目,滋味也鲜醇可口。此外,明代宜兴紫砂壶的创制和普及,也体现了明代士人崇尚自然的品茗意趣。紫砂壶能把茶叶的自然天性极好地发挥出来,文震亨的《长物志》里就提到,“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11]

在《陶庵梦忆》中,作者对茶具也有多处描写,展现了明代中后期茶文化中对茶具的讲究。如《闵老子茶》一文中,作者在闵老子处见到了荆溪壶等十多种精美绝伦的茶具。“荆溪壶”即指宜兴紫砂壶。明末士人以宜兴紫砂壶为上品,张岱认为“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12],其名贵可想而知。龚春是当时宜兴茶壶的制作高手,所作紫砂壶造型古朴、颜色素雅,可称为艺术品。成宣窑的磁瓯,以制作精美著称,其胎质细腻,胎体轻薄,釉色莹润,白中微微闪青,闵老子用此瓷杯盛当时的名茶罗岕茶,茶汤近于无色,所以“灯下视茶色,与磁瓯无别”[13],这既是写实的描写,又突出了茶水与茶具浑然天成的融合。

四、超然脱俗之人

明代士人品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通达,在品饮同伴的选择上是非常严苛的,需要达到某种心灵上的和谐和统一。

闵汶水是当时著名的品茗大师。从《闵老子茶》一文中可以看出,他家里设有专门的茶室,煮茶用水是从惠山泉精心运来,茶具全是荆溪壶、成宣窑一类的精品,就连张岱也感叹其“精绝”。另外,他所用的茶也是自己亲手制作,其制茶的方法更是让张岱啧啧称奇。而张岱与闵汶水的交往更是古代茶文化中的佳话,充满了传奇色彩。文中描述,张岱一直仰慕闵汶水在茶道方面的大名,于是专程去拜访,但见面过程却颇为不顺,先是让张岱从下午等到晚上,好不容易闵汶水回来了,只说了一句话,闵汶水便找借口离去,让张岱再次等待良久,最终张岱的诚意打动了闵汶水。闵汶水引张岱进入其茶室,双方开始了一轮精彩的较量,最终张岱为闵汶水的茶艺叫绝,而闵汶水更是称赞张岱为奇人。从此,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那么,张岱与闵汶水定交,仅仅只是因为一杯茶吗?这样一杯平凡人眼里看似极普通的茶水,却包含了张岱对茶一生的痴迷与执念,他们会不远千里遍访名泉,会精心培育,创制名茶。或许人们会认为他们对茶对水的要求过于严苛,但这种对细节的苛求源于一份共同的情感态度和对“茶理”的参悟。

不论是茶叶的醇香,茶水的甘洁,茶具的古朴,茶人的超然,都体现了明代士人简素自然的艺术审美内涵,他们的这种审美倾向源于自我心性的解放和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品茶既是鉴赏体验美的过程,也是体悟茶道精神的过程,是在品饮中感受人与茶、人与自然物我两忘的融通,享受清闲雅致、超尘脱俗之美。

[1][3][4][5][6][7]张岱.陶庵梦忆[M].北京:中华书局,2008.46.46.47.47.47.47.

[2]陆羽.茶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65.

[8]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2.

[9]许次纾.茶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325.

[10]张源.茶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323.

[11]文震亨.长物志[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123.

[12][13]张岱.陶庵梦忆[M].北京:中华书局,2008.116.130.

【责任编辑:王 崇】

I206.2;G129

A

1673-7725(2017)07-0078-03

2017-06-05

本萑(1978-),女,四川绵竹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惠山名茶意趣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端行肃纪 法治护航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掠影
汉字的水墨意趣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