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2017-03-11马立秀陈永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器皿汤剂药液

马立秀,陈永忠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中医医院, 山东 滨州 256500)

论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马立秀,陈永忠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中医医院, 山东 滨州 256500)

中药汤剂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一直备受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本文在文章的第一大部分分析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在文章第二大部分分析了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服用方法

与西医不同,西医主要以临床手术和急性药物治疗为主,而中医则是以中药慢性治疗为主;西医见效快,但指标不治本,而中医见效慢,但能够根除疾病,所以中医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一直都不被撼动。中药汤剂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实现方式,已经得到很多中医专业及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1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1.1 中药汤剂煎煮器皿的选择

一般尽可能选择银器,其次是瓷器,最后才是其他的器皿,但一般选择较多的是瓷器。尤乘——《寿世青编》中有说道:“很多富贵之家都使用砂铫瓦罐煎煮中药汤剂,并且煎煮过程中还会用纸蘸水封器皿口”,可想而知陶瓷也是煎煮中药较为适合的器皿,甚至在某一段时期被当作最好的中药汤剂煎煮器皿,特别是砂锅。选用砂锅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砂锅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遇到高温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中药汤剂功效;第二,砂锅的导热性能强,所花费的煎煮时间较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率。另外在中药汤剂煎煮中一定要禁止选用铜铁锡等金属器皿煎煮中药汤剂,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铜铁锡中含有很多氧化物和盐类物质,煎煮过程中会出现其他药效,可能与病情相冲,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第三,化学性质不稳定,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中药药效,有的还会产生大量毒素,不利于病情康复[1]。

中药汤剂煎煮器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第一,用于煎煮中药的器皿必须保持干净,不管是煎煮前还是煎煮后,以防止器皿中污垢的产生,影响中药治疗效果;第二,用于中药汤剂煎煮的器皿,其容量一定要大,以避免煎煮过程中药物的不断翻滚,进而避免药液的外溢耗损。

1.2 中药汤剂煎煮用水选择及水量控制

第一,对于一般的中药,要选择常规状态下的水,前提是保证水中没有其他污渍,所使用的水量一般控制在超过药物的2~3 cm处最佳;第二,对于质地比较疏松且易挥发的药物,同样选择无杂质的水,但水量不能超过药物最表面的2 cm;第三,对于质地比较坚硬的药物,要选择无杂质的水,其水量一般比较多,一般控制在3~6 cm之间最佳[1-2]。针对中药汤剂煎煮用水,中国中医研究院还整理更加科学的中药煎煮用水量控制公式,即第一煎的水量=药物总量(g)+150 mL+服用量(150~300 mL),第二煎的水量=服用量+200 mL。

1.3 中药汤剂中药物的浸泡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都是经过干燥加工的,所以在煎煮时基本都需要进行浸泡,以恢复中药原有的细胞壁和导管,以保证中药的治疗功效。通过对中药进行浸泡还可以增加药物的物质溶解浓度,实现高渗,最终促使细胞发生破裂,有利于加热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迅速溶出,进而保证中药在煎煮中的功效不受影响。一般使用温水实现对中药的浸泡,其浸泡的时间一般为20~30 min。

1.4 中药煎煮的火候、时间和次数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的火候控制原则一般都是“先武后文”原则,也就是先用大火和猛火对中药进行煎煮,一直到煮沸后便将火候调至小火慢慢煎煮中药,小火煎煮的时间一般比大火煎煮的时间长,因为在该段时间内要实现中药物有效成分的逐渐渗出,待中药汤剂出现内外浓度平衡时,就可以滤出药液,然后重新加水实现第二煎,让中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继续得到充分溶解,待第二煎也完成后,便将第二次煎煮好并滤出的药液与第一煎滤出的药液合并,最分次将中药服用。一般中药的煎煮次数为两次,以实现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而对于坚硬的中药,则需要增加煎煮的次数,以实现煎煮中中药有效成分的充分溶解[2]。

不同中药的煎煮时间不一样,对于解表、清热和芳香等类型的药,第一煎时间一般控制在15 min左右,第二煎时间一般控制在10 min左右;对于滋补类的中药,,第一煎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 min,第二煎时间一般控制在 30 min;对于复方药剂,第一煎时间一般控制在20~30 min,第二煎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 min。

2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2.1 服药时间

中药汤剂服用的时间不但要根据患者的患病部位进行确定,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及中药物的特性进行确定,以保证中药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中药服用过程中还要注意食物对药液吸收的干扰。具体是服药时间如下:第一,对于一般药剂,饭前服用,如补益、利气等药;第二,对于作用于四肢血脉的药剂,空腹服用,如泻下、通便等药;第三,对于刺激胃黏膜的汤剂,在餐后服用,如利导、消食化积等药。

2.2 服药方式

第一,对于危重病和病在下焦的患者,服药方式为顿服和急服;第二,对于呕吐、妊娠恶阻和年高体虚的患者,服药方式为徐徐温服。

3 结语

总而言之,不同的中药汤剂,其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都不同;不同病情患者对服药要求也不同;不同中药物的煎煮火候、次数、时间不同,不同功效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也不同。所以为充分发挥中药的治疗功效,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掌握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

[1] 张碧玉,邱宝玉,黄南龙.重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J].海峡药学,2014,01:39-42.

[2] 徐宏伟.中药汤剂煎煮及服用方法对药效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4:25-26.

本文编辑:贺 攀

R283.1

B

ISSN.2095-8242.2017.12.2311.01

猜你喜欢

器皿汤剂药液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基于竹材料在当下日用器皿中的应用研究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彝族器皿
治斑秃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