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提升农村品德教学模式

2017-03-11金向梅

辽宁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室信息技术

◎金向梅

改革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提升农村品德教学模式

◎金向梅

近年来,北镇市“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覆盖以及PAD教室的启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使课堂充满活力。新课标也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农村品德课堂要如何应用好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品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品德课堂信息技术应用之现状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固化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之能自觉参与到学习、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并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但在现实教学中,这一观念常常存活于口头上,却未应用于实践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依旧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只是将纸质版的书籍变成了电子版,师生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激发,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升。

(二)对多媒体教学的单纯依赖

信息技术的快捷、高效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支撑与帮助,但是,如果过多依赖信息技术,将之变成教学的唯一模式,便有了舍本逐末之嫌。现今,部分教师偏爱以视频导入教学情境,这本是营造课堂氛围的好方法。但是,如果教师未能对视频进行有效的处理,直接播放大段的视频,不仅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还会占用相当多的课堂时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大幅压缩,造成学生的反感。

(三)评价体系的缺乏

以往农村品德课堂的评价方法单一,特别是中高年级几乎都是期末的量化考试,使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充分考查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更无法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专门的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即时点评大多时候是“很好”“非常棒”等简单的鼓励性语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激励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成为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农村品德课堂信息技术应用之改革方式

(一)打破传统单一模式,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在实现“班班通”后,品德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平台提供的教学设计、课件、视频、音频等素材,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改进,然后再加以科学的加工整理,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弥补了教材内容单一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减轻了学生课后压力。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可以在教室上网搜集资料,但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会有非常宽泛的素材,有时会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PAD上建立学习专题,集中同一主题的大量资源。主题式的引领更有针对性,让体验更有效。这样在教学时,学生心里有材料,交流有话题,讨论有目标;孩子们的思维激活了,情感激发了,体验自然就丰满了。

目前的教材设计了许多适合城市孩子的活动,而忽略了农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一系列以体验感受为主、适合农村环境的实践活动,打破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例如,在教学《秋天》 (辽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时,教师设计了“秋天在哪里”的探究活动,领着孩子们带着PAD走进大自然,记录秋天。他们听秋天的风雨声,感受秋天的宜人气候;摸秋天的花朵,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玩秋天的落叶,感受秋天的无拘无束;尝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的丰收季节;看秋天的燕窝变化,体会燕子迁徙的独特场景;走进秋天的田野,亲近金黄的庄稼……回到课堂上,学生利用PAD教室的交互功能,互相分享拍到的照片:有的是秋天美丽的瞬间,有的是大自然中鸟鸣的一段录音,还有的是一幅反映秋天味道的涂鸦……这种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自体验、欣赏,而且更好地实现人机的交互、师生的交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举例:“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道德具有实践性的特征,离开道德实践活动,学生无法在真实意义上学习道德。

此外,农村品德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为了一个既定的任务,展开网上讨论、网上查阅、网上探究的活动。学生在查阅和讨论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是学生面对设计好的问题,有时也需要他们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体验、调查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到农村小学的品德教学当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助获取、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转变学生以往接受式和枯燥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尝试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信息环境下的品德课堂评价加入了技术因素,使我们的手段和方法更加方便和快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方式,一方面包括教师利用PAD教室的良好交互功能,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在线数据进行开放性的评价,一方面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例如:四年级《与诚信为友》,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活动:“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之前有没有不诚信的事情?现在怎么看这件事的?”通常,在课堂上谈自己的不诚信,学生会碍于面子不说真话,往往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套话。现在,教师利用PAD教室的便利,让同学把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利用PAD编辑后,匿名发布到平台上,既就事论事保护了同学的自尊心,又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过程要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的过程,利用PAD教室的交互功能还可以实现学生互评。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四年级《环境污染》教学时,学生把课前自己搜集身边环境污染的照片、图片、采访父母的谈话录音等材料通过PAD课堂进行展示,发表评论。然后,教师利用投票功能让同学们选出自己认为最有说服力的素材,展示投票统计,最后利用PAD教室的切屏功能,展示同学们选出的几个最佳素材。

与传统课堂的评价相比,数字化环境下进行的反馈、评价及时、便捷、交互,学生可以在线自评和互评及教师评价。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诸环节联动协调,为学生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为实现创新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信息化教学激活了农村小学的品德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使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去实践,我们就不会悟到其中的真谛。虽然,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生涩”。但是,有思考就有创新,有实践就有进步。随着北镇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完善、人人通空间的开通与建设,农村小学的品德课堂将变得更加快乐有效!

(作者单位: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品德教室信息技术
“313”教室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