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化及其作用初探

2017-03-11北京联合大学100101

大众文艺 2017年13期
关键词:制度政治文化

石 彬 (北京联合大学 100101 )

政治文化及其作用初探

石 彬 (北京联合大学 100101 )

人们对于规则的看法、主张、理想期待,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文化。而好的规则的价值就是公平正义,因而坏的规则就会受到抵制、抛弃乃至改变,以此来观察和分析政治文化的理论及其功能发挥,我们可以获得十分有意义的启示和方法。就政治文化的性质来说,政治文化和人是同一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征;政治文化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政治文化具有深层性的特征。就政治文化的作用来说,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的选择受制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塑造政治制度特色的重要因素;政治文化能够维持相对应的政治制度的稳定;政治文化是引导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力量;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政治具体过程。

政治文化;作用;初探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古今中外,处在不同政治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尽管受不同制度与不同信仰的制约与主导,但先贤们很早开始思考蕴涵在政治事件、政治活动及政治制度之中文化理念及其要义。20世纪以来,在世界不同区域,随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传播与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导致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抗。由于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晚于苏联,且大都忙于国内建设,因而在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研究方面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思潮和运动影响的不断扩大,维护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国际社会中的主流地位,政治文化的研究在西方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学者阿尔蒙德最早将政治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加以研究。1956年,他在《比较政治学体系》一文中,首次使用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将政治文化作为某一民族或社会对某一政治问题的态度、情感、信仰、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的总称,并认为每个民族或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有其特殊性。他在《比较政治学》一书中给政治文化下的定义是:“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映。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国际交往不断扩大,中外文化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国外有关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被不断介绍到国内,并日益受到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学界的重视。国内学者在吸收西方政治学者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出发,提出了各自的政治文化的概念并给予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如著名学者俞可平就认为:“政治文化就是人们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信仰取向、政治情感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中国学者关于政治文化的定义,既注重理论形态又涉及心理因素,同时还充分体现了政治文化的价值取向,超越了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经典解释。关于政治文化,我们所认同的是中国学者王惠岩的说法。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

在政治学的理论研究中,往往根据政治文化的不同特征进行界定分类。就阶级分析的角度而言,一个国家中,必然存在着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差异,这差异反映到社会政治领域,必然带来不同的政治层次和结构。这就是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的区分。

就区域特性而言,政治文化有东方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之分。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根源于两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东方政治文化讲求整体协同观念,而忽略个人自由,更强调个体对组织群体的责任与义务。这种文化有助于集权政体的产生、发展及强化。西方政治文化以分析制约为基础的思维模式,着重强调个体利益与价值,强调整体或群体利益要为个人利益和价值服务。如果按照政治文化所服务的社会形态来分,则可分为资本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阿尔蒙德等人将政治文化分为地域政治文化、顺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这种分析也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狭隘型政治文化,主要存在于那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政治共同体的意识较弱,现代国家观念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作用,家长制、部落首领基本被认同,主体意识、民主观念非常低,国民对国家权力是一种被动服从的关系。从属型政治文化中,个人和集体承认现有政治体系及其政治制度,但只是消极地适应一切政治措施,不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状况,全局观念不强,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主体、自我变革的意识比较低,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的关系是一种被动服从的关系,这种政治文化一般存在于中央集权型的政治体系中。参与型政治文化中,在国家政治生活方面,公民善于通过政治渠道和途径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效能。

三、政治文化的性质

第一,政治文化和人是同一的。政治文化犹如人的皮肤,它和人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人都无法摆脱政治文化而作为一个非政治的人而存在。人是政治文化的主体,是政治文化创造和政治文化成果共享的统一体,政治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政治性和历史性,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无不要受到政治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政治文化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精神创造,它作为人的精神创造物,还影响着人们在政治行为和政治生活方式。

第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们在稳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的同时,希望自己所创建的王权政权永固,会竭尽全力倡导和推动奴隶社会政治文化的繁荣昌盛。无论在西方社会还是东方国家,封建政治文化都反映了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政治道德优越的理念和意识。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征。政治文化具有广泛而具体的差异性。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政治文化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政治文化的亚层面之间,也各具特点。比如,有的差异就表现在政治机构的设置上。英国和美国是两个较早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国家,所不同的是,英国至今还保留着世袭的君主作为国家元首,而美国的国家元首则是民选的总统,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英国人的政治文化中,对于君主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和价值取向。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政治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的结果。但是,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其便具有稳定性,而稳定性恰恰又成为传承的重要基础。它通过民族或者统治阶级以政治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即把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规范固定下来,通过传播和宣传的途径方式深入到群体及个体的心理中,影响其行为习惯,最终促使形成一个民族和国家相对稳定的政治生活方式。政治文化也具有变化性,这也是其传承的必要条件。这就是所谓“形异质同”在政治文化传承中的体现。

第五,政治文化具有深层性的特征。政治文化不是显而易见的,它深深的隐藏在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社会风俗、社会制度之中,甚至深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我们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对政治事件、政治行为的分析来认识它的存在。比如,当前,南海问题是地区热点问题,我们可以从各国就南海问题的表态来透析各国的政治文化。也就是说,政治文化是深层的,同时也是可知的。

四、政治文化的作用

第一,政治生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的选择受制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对一国的公民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树立公民的政治信仰、沟通公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影响公民的政治价值观。这些方面最终会影响和规定公民或社会团体对政治生活中的基本指向和内容的选择。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它不仅可以推动该国的政治进程,而且也可以巩固政治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政治主体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行为。

第二,政治文化是塑造政治制度特色的重要因素。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内容不尽相同,具体形式甚至根本性质也大为不同。如英国与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但就具体形式而言,美国是总统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英国则是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英美具体国家形态的不同,归根到底是政治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如,中美两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差异,显然受到了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分别塑造和影响。单就某一具体国家而言,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塑造着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第三,政治文化能够维持相对应的政治制度的稳定。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稳定的维持,与政治文化本身的性质与构成要素有重要的关系。当政治文化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制度时,如果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相适应,则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稳定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当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相悖,则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起消极作用。

第四,政治文化是引导政治制度变革的重要力量。政治文化是政治变革的先导。古今中外任何一次政治变革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文化的嬗变。春秋时期所主张的“百家争鸣”推动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确立。明末清初的实学之风为后来的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以及以陈独秀、胡适为首的新文化运动者所继承,成为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五,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政治具体过程。在社会政治改革中,如果政府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群体、政治集团、经济集团的利益要求,那么社会抱怨就会增大,政治变革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强烈,政治变革的压力就越来越大。所以,引导政治改革的力量必须用政治文化来塑造,激发,以调动民众参与政治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治文化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和干扰,那么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变革就面临着危机,甚至会解体。政治文化既影响政治制度的历史建构,同时也影响政治制度的具体模式选择与运行。

[1]蒙继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习时报》,2005年6月6日第001版.

[2]陈义平,王建文.《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论》.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3]陈义平,王建文.《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论》.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4]杨光斌.《政治文化导论》(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页.

猜你喜欢

制度政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