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鲁特:浴火重生的“中东硅谷”

2017-03-10张晓东

看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技产业贝鲁特黎巴嫩

张晓东

在中东地区,最具标志性的街头民俗应该要数“抽水烟”,人们从用椰子壳和空竹管制成的水烟壶里吸食具有水果味的特殊烟草制品,并在烟雾缭绕中展开日常的社交谈话。与水烟最配的则是浓度极高的中东咖啡,据称其“咖啡因含量之高,可以撂倒一匹成年的阿拉伯马”。

但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这些传统民俗如今有了新的打开方式。这座有着将近200万人口的地中海海港都市本来就有着整个中东最具西方色彩的都市情调,其在科技产业上的发展更是让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比如,烟草的配方一向是炮制一管优质水烟的诀窍——不同口味的烟草一般要搭配不同的水温,这对制烟师傅的手艺是一项考验。一家名为Nara(阿拉伯之焰)的贝鲁特本地创业公司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推出了全球首款“互联网水烟壶”,似乎打算从根本上改变中东人的水烟消费方式。

贝鲁特

用易燃木炭搭配电池点火器,用户只需一键即可自己在家炮制一管水烟。这种水烟壶因为安装了联网的温度感应器,因而能够确保壶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保持在适宜的刻度上。这种将传统手艺精细化的理念使得“阿拉伯之焰”出品的水烟质量能够总是达到上佳标准,不会因为制烟师傅的变化而产生不稳定的出品。

包括周边城镇在内,每天大贝鲁特都市区要消耗500万支水烟,这意味着“阿拉伯之焰”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从难民到大佬

跟这个行业的许多其他创业故事类似的是,爆款产品“阿拉伯之焰”的创始人也是一群90后的年轻人。黎巴嫩土生土长的法蒂·伊萨克、乔·佐佐齐以及马克·海达尔是这款智能水烟壶的联合缔造者。

现如今,海達尔已经移居美国,成为硅谷炙手可热的下一代企业家。从很多方面来说,他的个人发迹史充满了戏剧性色彩——在黎巴嫩南部一处专门收容贝都因人和巴勒斯坦人的难民营里长大,早在17岁就拥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利:一把不用电力驱动的智能座椅。

23岁那年,海达尔决定离开贝鲁特,前往美国硅谷寻求更广阔的天空。在拿到美国签证后的第四天后,他就匆匆背上行囊挥手告别了黎巴嫩,从此开启了属于他自己的“美国梦”征程,那一刻,他连一口流利的英语都讲不出来——他跟签证面试官保证说,自己会好好学英语,比如通过“观看诸如《辛普森一家》和《宋飞正传》这样近乎伟大的美国纪录片(它们实际上都是喜剧)”。

驱使海达尔离开贝鲁特的直接原因是2006年的黎以冲突,这场短暂的战争在造成超过1000名黎巴嫩平民遇难的同时,使得更多人无家可归。海达尔的父亲看形势紧张,只好让儿子早日离开贝鲁特避难。他拿出将近2200美元的毕生积蓄,让儿子到大洋彼岸去寻找不受战争威胁的人生。“不论什么情况下,最后300美元一定不要花掉,要留下来当最后的口粮。”他这样告诫儿子。

跟许多中东难民的迁徙路线一样,海达尔历经千辛万苦,从黎巴嫩到叙利亚,从土耳其再到德国,最后才终于辗转到美国,在底特律的一家加油站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此之后上演的是一出典型的“美国梦”剧本:现在,他旗下的产业包括一家名为Silvr的网络支付公司以及一家名为Dialexa的科技产品开发企业。

中东的科技首都

不过,就连海达尔也预料不到的是,自己曾经拼命逃离的战火纷扰之地,如今浴火重生,逐渐成为了科技创业机会遍地的希望热土。不光是像“阿拉伯之焰”这样由海外黎巴嫩人回国投资孵化的项目越来越多,贝鲁特本地也生长出不少令人瞩目的种子公司。

与“阿拉伯之焰”将目标瞄准提升吸烟体验不同的是,一家贝鲁特本地公司研发出了一款名为“Slighter”的带有戒烟辅助功能的打火机,这款打火机能够追踪记录用户的吸烟点火习惯,并在用户抽烟次数过多时发出警告,通过程序控制的方式让用户循序渐进地越抽越少,最终达到戒烟目的。

与Slighter的设计理念相同,另一个贝鲁特本土诞生的创业项目“Play My Way”则将目标对准了越来越沉迷于各种电子屏幕的少年儿童。这款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APP可以在孩子使用设备时间过长时自动跳出干扰——根据父母的意愿,手机或平板可以自动关机,也可以跳转到学习益智界面。这款帮助父母解决新时代育儿难题的APP显然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适用性:最近它成为了APP应用商店内下载次数第三多的一款软件——而且不是在黎巴嫩,而是在英国。

蓬勃发展的贝鲁特科技产业正在吸引更多全球行业巨头的目光。不久之前,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首次到访贝鲁特,参加BDL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是他的主要行程之一。现如今,每年11月在贝鲁特举办的BDL大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大科技产业年度盛会之一。

这一展会的创始人萨梅尔·卡拉姆原本是一位黎巴嫩当地的摄影记者,他曾以拍摄21世纪初期的灾难性新闻照片而小有名气。但现在,他可能是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大佬。

2010年,卡拉姆筹集了70万美元创立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第一家科技创业孵化器Seeqnce,这一孵化器催生的首期两个创业项目就吸引到了总共超过10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2009年到2014年间,贝鲁特的科技产业产值经历了快速成长的阶段,这几年间的创业潮被本地媒体称为“年轻一代的觉醒”:在很多黎巴嫩人看来,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终于能够为有野心、有抱负的年轻人提供一片创业乐土,这本身就已经是一项特别值得骄傲的成就。据估计,到海外创业的黎巴嫩人高峰时期曾达到1500万,他们散布在从巴西到澳大利亚的世界各地。但现在,故乡摇身一变,成为了提供无数就业机会的新热点。

“资本正在快速涌入,人才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把握好这个契机,贝鲁特将成为中东的科技首都。”黎巴嫩天使投资人科尔姆·莱利说。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土耳其环绕的黎巴嫩仍然算不上一个足够安全的国度——在重建资本信心和投资前景的路上,黎巴嫩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感谢科技带来的改变,至少现在在贝鲁特街头,抽到一管质量恒定的水烟已经不算什么奢望。

猜你喜欢

科技产业贝鲁特黎巴嫩
雨中哀悼
“0元”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
悲伤贝鲁特
志愿者
黎巴嫩为大爆炸哀悼三天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广东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研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希拉里突访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