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崇光:勤思力行肩重任,献计献策兴“三农”

2017-03-10长江蔬菜杂志社刘婷

长江蔬菜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农设施蔬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刘婷

李崇光:勤思力行肩重任,献计献策兴“三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刘婷

李崇光,男,1957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2009-2015年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经济学)获得者。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湖北省科协常委、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咨询专家。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农业部等部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发展研究二等奖、湖北省教育厅“10大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等学术奖励十余项。

“蒜你狠”、“姜你军”……近年来,一系列蔬菜产品价格轮番猛涨暴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科学认识菜价波动,如何合理平抑蔬菜价格?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崇光教授,带领其蔬菜产业研究团队持续研究蔬菜产业经济,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详实的一手数据和严谨的科学分析,探寻破解蔬菜价格波动之道,助力蔬菜产业平稳健康发展。10年来,为了服务菜农需求,他们深入田间、跑遍产区;为了发展蔬菜产业,他们奔走呼吁、致信省委,勤思力行,献计献策,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执着,践行着科研工作者“扶农兴农”的决心和信念。

记者:作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和岗位科学家,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国以及湖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李崇光:小小“菜担”,一头挑着千万菜农,一头挑着亿万居民,是关乎菜农利益和居民生活的民生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也已成为产值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世界第1位。目前,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蔬菜产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逐步形成,并基本达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十三五”期间,蔬菜产业将在我国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平衡农业贸易逆差、提高农民收入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是我国蔬菜生产大省。凭借适宜的自然条件、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近20年湖北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蔬菜生产规模、产量综合排名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从地域上来说,湖北属于我国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高山蔬菜、水生蔬菜、露地越冬蔬菜等优势区域板块,涌现了洪山菜薹、蔡甸莲藕、房县木耳、随州香菇等一大批具有广泛知名度的特色品牌。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湖北省“保供增收惠民生”的重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记者:您多年来持续研究蔬菜产业经济和菜价波动问题,许多研究观点受到了主管部门的采纳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可否跟我们分享几个研究案例?

李崇光:在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经济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蔬菜产业经济研究侧重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对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区域布局、成本收益、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分析和决策参考。近些年,研究团队围绕蔬菜产业经济,特别是对备受关注的“菜价波动”等问题,做了一些产业和政策研究。

2010年,受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部分蔬菜价格大幅飙升,一些政府部门和地区纷纷提出 “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对此,我们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分析,发现当年蔬菜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非种植面积减少,因此在多种场合建议要防止盲目增加种植面积,以免后期蔬菜产量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事实证明,来年3、4月盲目扩种的地区果然出现蔬菜滞销情况。其后,研究团队提出的“稳定产量、提高品质”的蔬菜发展建议得到农业主管部门和多个地方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2011年,研究团队在核算我国蔬菜生产和消费数据时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超过1/3的蔬菜产量“不明去向”。当年,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我国蔬菜总产量6.77亿t。依据指标平衡原则,总产量应该等于总消费量、总加工量、总损耗量、总出口量和饲用菜总量之和。但事实并非如此,按照实际消费和使用量核算,当年我国蔬菜总消费量、总加工量、总损耗量、总出口量以及饲用菜总量几项合计仅为4.18亿t,差额达到2.59亿t。换言之,“不明去向”的蔬菜产量竟占到总产量的38.26%。超过1/3的蔬菜产量哪里去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后来我们通过核算还发现了涉及蔬菜生产、消费和价格等方面的一系列信息和数据失真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呼吁“加强蔬菜产业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并得以改进。

李崇光教授(中)及其团队

2012年,我国蔬菜出口大幅下降,大蒜、干香菇等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量骤跌30%~50%,菜农和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团队立即组织人员赶赴山东、湖北、广东等主产区驻点调研了解情况。经过多方调研分析,发现导致蔬菜出口锐减的关键在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 “误伤”作用。2011年底,国家取消蔬菜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这本是减负增效的惠民政策,然而,因为税理冲突,取消流通环节增值税使得蔬菜出口退税失去税理基础。

如此一来,惠民政策反而给蔬菜出口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间接造成我国蔬菜出口产业短期内产品大量滞销和竞争力下降。在辨明问题症结以后,研究团队与蔬菜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等迅速联合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13年国家调整恢复了部分蔬菜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对 2012年出口退税予以补退,蔬菜出口企业和蔬菜种植户利益得以保障,蔬菜出口重现勃勃生机。

记者: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如何协调农民、市民利益?

李崇光:目前,蔬菜产销价格呈现拉大的趋势,也就是俗话说的“两头跳、中间笑”。蔬菜价格过低、出现卖菜难,菜农种植收益得不到保障;而蔬菜价格过高、出现买菜贵,则城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这已经成为一个广受争议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蔬菜流通模式中间环节过多,流通成本高。目前,受工业化进程影响,我国大中城市城郊菜地面积减少、城市蔬菜自给能力下降,蔬菜生产格局逐步由“近郊为主、远郊为辅、农区补充”转变为“农区为主、郊区为辅”。蔬菜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之一就是导致蔬菜产销距离拉长,流通运输成本相应升高。同时,传统的“批发—零售”产销模式下利益分配不合理,菜农生产规模小、议价能力弱,在蔬菜产业利益分配中占据弱势地位。

加强和完善“菜篮子”工程建设需要兼顾菜农收益和居民生活,重点落在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为此,应该加快发展新型蔬菜产销模式和经营主体,推动“农超对接”、订单农业发展,积极培育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蔬菜经营大户,同时引导传统中间商转型升级,从而减少蔬菜流通环节和交易费用,兼顾农民效益与市民福利,推动蔬菜利益分配机制趋于合理,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针对蔬菜价格波动现象,政府是否应该进行蔬菜价格调控,应该采用怎样的调控措施?

李崇光:一定程度的菜价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反应,对此政府不必进行过度关注和干预,但是,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市场失灵”,从而引发菜价 “异常波动”,对于“异常波动”政府应积极采取调控措施。

实际上,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平抑菜价波动,调控政策在保障鲜活农产品供给,稳定价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以往菜价调控措施偏重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前面谈到,这样的行政干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有时甚至加剧了蔬菜价格波动。

那么,针对菜价的“异常波动”,什么样的政策调控更为有效呢?我们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调控方式,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向更多采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目前,如果没有发生重大天气灾害,我国蔬菜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城乡居民蔬菜消费需求。因此,建议政府稳定蔬菜面积,避免盲目扩大或减少蔬菜生产规模。此外,应该创建蔬菜调控目录制度,选择那些种植面积大、市场份额高、对其他蔬菜价格有较大影响的蔬菜品种进入调控目录,重点确保调控目录蔬菜的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同时,逐步推行蔬菜价格保险制度,推广上海等地的运行经验,在有条件的地区,保费可以由政府和农民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妥善确定参与价格保险的蔬菜品种、面积和理赔标准,当市场价格低于理赔标准时启动理赔机制,从而依靠市场化手段保障蔬菜价格稳定和菜农种植效益。

记者:设施蔬菜有利于抵御自然风险、稳定蔬菜价格,近年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湖北省应如何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李崇光: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设施蔬菜是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湖北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设施蔬菜,能够丰富蔬菜供应种类,提高蔬菜自给能力,缓解菜价大幅波动,是实现湖北蔬菜“保供给,促增收”的应对之策和明智之举。

近年来,在较高市场经济效益的刺激和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驱动下,湖北设施蔬菜发展积极性较高,种植规模和产值出现一定的增长,但总体而言设施蔬菜水平仍然不高。湖北省设施蔬菜面积与全国先进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以说,湖北设施蔬菜的发展规模与其整体蔬菜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尚不匹配,加快发展湖北设施蔬菜产业势在必行。

加快发展湖北设施蔬菜产业,应该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市场在蔬菜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构建生产均衡、供应充足、流通有序、价格平稳、质量安全的设施蔬菜供应新格局。首先,要重视科学规划湖北设施蔬菜区域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设施蔬菜。其次,注意完善设施菜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再者,应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强化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与推广。同时,有必要指出,发展设施蔬菜也要注意防止过度投资的倾向,一些工商资本(如房地产企业)转型投资设施蔬菜项目,盲目追求 “高标准”、“豪华型”的设施装备,容易导致项目亏本和“空棚”现象,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确保设施蔬菜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10.3865/j.issn.1001-3547.2017.02.001

猜你喜欢

三农设施蔬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民生设施非“摆设”
奇怪的蔬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蔬菜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