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字当头美美地读
——谈阅读教学的朗读策略

2017-03-10江苏省南通市如皋高新区实验初中张军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词句语气尝试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高新区实验初中张军

“趣”字当头美美地读
——谈阅读教学的朗读策略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高新区实验初中张军

著名教师余映潮认为,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和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美美地阅读课文。的确如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多种方式的美读可以让原本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促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玩味词句读出情趣

文本中往往会有一些关键性词句,它们是学生解答文本的切入口,教师可以把握这些文本中的关键词,让初中生反复玩味,从中读出情趣,感受词句中深藏着的作者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挖掘出文本的主题内涵。

《幽径悲剧》一文的主题相当深刻,要让初中生把握住本文丰富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先尝试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性词句进行诵读,然后再思考这些看似平常的词句有什么隐藏的深意。例如文章某处连用了两个“奈何”,并加上了感叹号,可以让学生尝试揣摩作者为何要在这里连用两个“奈何”,用“感叹号”加强了怎样的语气,这反映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情怀?在阅读和思索之后,学生渐渐有所感悟,面对美景被破坏的情况作者显然是无可奈何的,所以才会有“奈何”之叹,但是除此之外,感叹号和“奈何”一词的重复使用大大加强了语气,让人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与心中的愤慨之情。如果再继续深挖下去,学生就会感受到作者在其中融入了呼唤的意味,呼吁大家要担负起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这样的关键性词句在文章中还有很多,例如“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里连用了两个“永远”,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揣摩作者正用坚定的语气呼唤大家维护真善美。通过美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反复咀嚼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并在简单的字句中感受到浓浓的情趣所在。

是学生阅读文本的一把钥匙,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反复吟诵,通过美读的方法品味这些关键词句的情趣,有效地和文本进行对话。

二、揣摩语气读出理趣

特级教师邓彤认为,阅读其实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虽然外表看上去很安静,但是内心其实波澜壮阔。要让学生的内心激荡起来,美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尝试揣摩作者创作某些句子的语气、语调,并思考作者当时的内心变化,然后在内心和作者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他们能从中读出文本的情理所在,感受理趣。

《皇帝的新装》是带有寓意的童话故事,要让学生更快地有所感悟,读出文本的理趣,可以让他们在美读中揣摩主人公的语气。例如读到皇帝游行,街上的人都赞美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在阅读中揣摩当时街道上老百姓的内心。

师:大家想想看,当老百姓在夸奖皇帝的已衣服漂亮,说他的后裙美丽,合乎身材的时候,他们是用怎样的语气说出来的呢?是轻轻地说,还是带着夸张的语气大声地说出来呢?

学生在揣摩中认识到,此时要大声并带着夸张的语气诵读文本,句子后的感叹号预示着表现的语气要更为夸张。

师:如果这些都是他们的心里话,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夸张而大声地喊出来呢?在心里默默地想不行吗?”

生:因为他们想要让皇帝和其他人知道自己能够看见衣服,所以才要尽可能地大声喊出来。

师:骗子的所作所为本来很容易被识破,但是老百姓竟然也都附和他们,非但不拆穿,反而还配合着大叫,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这种揣摩语气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逐步走进故事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促使他们理解作者其实刻画了一个充满谎言的病态社会,揭露了皇帝等人的丑恶面貌。

教师还可以让初中生用不同的语气来进行美读,然后进行对比,谈谈哪种语气最能反映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比较诵读中,学生的判断能力与感受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三、创设情境读出意趣

很多精美的诗文如同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画,所以在美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富有诗意的图画、影像等,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从视觉、听觉上感受文本中的意象,从而读出诗文的意趣。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者苏轼借用“月亮”这个意象表现了自己对兄弟的思念,并对人生进行了理性思考,是一首具有意趣的中秋词。这首诗歌的境界较为开阔,从人间到天上,同时还有对时间和空间的联想,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全词。可以根据《水调歌头》的内容,制作相关的PPT课件、flash动画等,将相关内容转化成精美的图片、影像和音乐,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聆听优美的音乐,观赏图片,感受情景交融的味道。对于某些重点片段还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提出一些问题,如展现“乘风归去、琼楼玉宇”的画面,让学生读出该画面对应词中的哪一句,并参考画面的内容说说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唯恐”一词的转折说明了什么,在看到了虚拟飘渺的画面,听到了空灵的音乐后,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感受到这句词展现的是作者想要超然物外,但是同时又怀有建功立业想法的矛盾心理。

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但是要注意,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以诗文作为基础,尊重原文的意境,不可在选择视频、音频资料的时候过于随意。

四、还原生活读出文趣

在指导初中生美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让他们尝试将文本中的片段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想一下文本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有所启发,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曾经遇到过文章中描写的现象,自己当时的感受如何。还原生活可以让学生在美读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内化,更加有助于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散步》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场景,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还原生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其中浓浓的亲情,体会文章的趣味所在。例如让学生尝试诵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然后提出问题:“在诵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用怎样的语气呢?母亲说这句话是不是在命令儿子做某件事情呢?这种命令的语气是否过于强硬呢?可以联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想想现实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对自己说话的。”学生在思考和诵读之后认为这句话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父母让孩子做某事,一般是不需要用请求这样的语气的,这样的话显得过于生疏,但是同时也不会用强硬的命令的语气,这样就无法显示出父母的慈爱。这时候再让学生尝试诵读这个句子,他们会用更加平和的语气来诵读,这表示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心理了,母亲此时说话的语气显得坦然而平稳,这正是生活给学生的启发。

在谈及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读出文章趣味的时候,学者孙绍振提出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还原的方法,事实上,还原生活也可以说是还原法的一种形式。还原生活的方法能让学生跳出文本的小圈子,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大圈子,更好地感受文本的趣味。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够完善,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却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利用美读正好能让他们感受到文本的情趣之美,从而感受文本丰富的意蕴。教学时,教师要把握住关键词句,鼓励学生揣摩文本的语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在文本阅读中还原生活,让学生找到文本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美读中进入阅读的新境界。

编辑/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词句语气尝试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再试试看
语气不对
一次惊险的尝试
注意说话的语气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