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功能视角下的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2017-03-10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北京100101

兰台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记忆资源建设

张 丽(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 北京 100101)

城市功能视角下的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张 丽(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 北京 100101)

城市档案不仅是政府机构进行归档的需求,也是城市记忆的收藏。当前,我国城市进入城市功能不断优化与提升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的选择,城市档案资源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当前档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满足人们对档案的需要,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增强档案的利用效益。

城市档案 城市功能 档案资源 城市记忆

G270.7

A

2017-10-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档案事业关系着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要满足人们对档案的需要,必须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增强档案的利用效益。本文着眼于城市档案的社会需求,分析当前城市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今后城市档案资源建设的一些思考性建议。

一、城市档案资源建设面临新需要

城市发展的过程是城市功能不断调整与完善的过程。城市功能调整与完善反映着人们对于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新诉求、新思考、新行动,反映着城市规划的政策调整。通过城市档案形成的原始记录,向人们展示这一过程的历史,是人们不断大踏步前进的基础性保障。城市功能新定位、新规划的步伐在加快,人们的需要在增加,城市档案资源建设正面临新的需要。

1.城市创新动力的历史激励。在新时代,经济增长要求高质量发展,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档案是历史记录的直接体现。在社会实践中,档案依靠完整的历史记录再现历史,通过具有凭证的价值属性服务社会,拥有其他文献资料不可比拟的地位与作用。档案的作用在于提供创新的经验与借鉴,保障档案形成的一系列的工作、客观条件都构成了档案资源。档案资源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日益丰富多样,对于档案资源建设越来越重要。档案资源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1]13。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基础性记录,是人们维护自身利益的直接依据。人们凭借档案,可以还原历史,对现实与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档案是人们借以建构历史记忆的重要工具。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档案记录着历史,人们通过档案建构着未来的回忆。

2.城市文化记忆的历史传承。档案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档案资源是档案传承记忆的基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发挥承载记忆功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新成就基础上,人们对于获得感有了新的体会,更多人自发走进档案馆,温故知新、鉴往知来,感受着城市生活的变化。文化贮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创造和发展,是“城市的三项最基本功能”[2]4。档案资源建设情况反映城市社会活动的文化记忆,决定着档案作用的程度。城市档案资源是记录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的凭证,反映城市建设、规划、民生发展等各项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真实脉络,记录着人类思想和活动产生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档案的保留、流传、扩散其实是人类文化的延续,能够为城市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搭建科学而有效的记忆平台”[3]83。因此,城市档案资源建设是在遵循档案资源的基本特性基础上,按照城市发展规律留存历史记忆的一个独特领域。它包含了城市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景观、名胜古迹、建筑遗址、特色街区、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城市文化价值的一种体现,反映着城市发展的变化过程,更记忆着人们的丰富情感体验。

3.城市民生发展的需要。档案资源具有原生性、稀缺性,是档案有效利用的基础性保障,因此,建设档案资源要及时、多样、客观、真实。档案资源的形成受到档案材料从形成到收集再到加工利用的一整套流程的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可能影响档案资源的有效性。档案材料原生的主体机构及档案接收、保存的专门机构等都对档案资源建设担负着主体性的职责。档案资源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集合范畴,包含档案形成的时间、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的综合体系。从档案形成的主体来看,“国家档案资源包括档案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社会其他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民间收藏的档案资源、流失海外的档案资源、口述档案资源”[4]4。从形式来看,档案资源包括档案实体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在工作实践中,档案实体资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往往被称为档案本身,不仅是纸质,也包括其他载体,如图片、声音、影像、图章等。档案信息资源指的是传统载体转换为数字化的数字档案、数据库、电子档案等。因此,档案资源建设的内容包括丰富收藏结构、扩大收藏空间、拓展服务功能等系列实践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根基。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人民的需求与国家战略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

二、当前城市档案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1.档案资源内容多样化不够。目前,城市档案资源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城市建设档案。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工程勘测、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方面的基础性资料,由各个主管单位在管理事务中形成并及时上报档案馆留存。在这类档案中,项目档案是重点,主要内容涵盖城市建设项目从提出、论证到审批与投入生产等各个环节的资料。当前,这部分资料是占据城市档案馆的重要内容。二是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及资料。近年,这类内容的资料逐渐增多。三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资料。主要是涉及城市民生的资料,如民俗礼仪、特色小吃等,反映这些内容的档案资料近年受到普遍的关注,但目前馆藏资源还是相对较少。城市生活发展这一范围的档案资源建设,是迫切需要加强的。

2.档案资源的形式多样化不够。档案形式多样,但是城市档案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受城市规划与建设政策等要求的规范性较强,档案大多以传统文书形式体现。此外,城市建设档案以建筑模型的形式展示,数字化形式近年进展很快,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形式也是很多档案馆的做法。而从信息化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态势来看,文书档案、财会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专题性的图片展览较多,系统性和长期性展览的较少,通过视频、影像记录等反映的内容还不够。尤其是反映城市地方特色、生活习俗、品牌产品、信仰追求等方面的档案资源不多,针对这类档案资源内容的表现形式尚待开拓完善。

3.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与范围不够。《档案法》规定,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后可以向社会开放,这为档案利用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档案馆在开放档案的过程中,提供档案查阅、利用等服务,内容覆盖广泛,服务对象众多,但是上门进行档案查阅的大多为有自身需要或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工作需要的人群。从档案提供的方式来看,大多档案馆能够提供局域网及特色数据库上网查询目录,电子文件利用率较高,数字化成果利用较好,同时广泛开展各种档案借阅、查阅及复制和咨询服务。但是,从城市公共服务角度来看,档案利用活动处于被动状态。针对反映城市发展进程的城市风貌档案,还缺少主动向百姓展示的空间,缺少主动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而服务的动力机制。

三、加强城市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国城市进入城市功能不断优化与提升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的选择,城市档案资源建设关系着档案事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们需要面向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意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1.拓展城市档案资源内容。城市档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多个内容,要把城市档案资源建设与其他反映地方经济发展与民生的档案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并总结具有地方特色的记录城市生活的档案。从档案资源的整体状况来看,要着重扩大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与利用。增强档案资源内容的多样性挖掘,通过社会多种渠道收集档案资源。要动员全社会把反映城市生活面貌、变化历程的资料收集起来,把反映重大活动、地方特产、地方风俗、本地名人、人文景观的资料更多地挖掘出来,把反映居民生活变化的标志性的事件留存起来,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的开发、收集,使其反映地方特色的生活。基于城市功能建设与完善的需要,形成细致反映城市生活、社区活动等内容的城市档案资源。要重视科普档案的重要性,发挥城市档案服务社会的功能,使档案资源成为城市规划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让更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发展内容展现出来,以世界眼光记录并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进程中的城市印迹,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城市生活的美好以及人民的努力奋斗,维护人民生活的利益需求,形成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拓宽档案资源保护的途径。城市档案资源要着力构筑城市记忆,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传统记忆资源,比如传统载体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录音、录像、照片等;二是电子记忆资源,比如电子文件、数字化档案等。传统记忆资源的保存主要针对历史文献的保护,对于文书档案的保存,有的是来源于事件发生时期以文件形式及时地归档,有的是需要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献资料,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实施如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类的战略,动员社会的力量,全面开展档案资源建设。电子记忆资源的保存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目前广泛地得到运用。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主要在于保证两个环节的动作:对于纸质文件的电子化和对于即时动态资料以电子方式归档。城市记忆工程在档案资源建设中越来越被重视,承担着城市记忆的历史使命,是一项综合利用传统载体与电子载体的途径。随着城市功能在不断调整中完善,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档案建设与利用工作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3.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强档案利用。要从全球视角、民生视角,开展全行业、多领域的城市档案建设,形成贴近公众、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档案资源。在信息化时代,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拓展服务方式,扩大档案的服务领域,强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功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档案的保管、利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要在坚持保密原则的基础上,细化档案的社会利用环节与程序的管理,从而使档案的利用能够扩大范围。因为档案就是人们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课堂,所以要开展与展览馆的合作,对反映城市民生变化的档案进行展览,发挥展览馆所不具备的优势,通过文字笔记、摄影图片、实物等反映某些事件的当时情景,还原历史记忆,让档案能够综合性地、系统地、专题性地反映城市的变化。

4.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使档案融入生机。建设好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性要求。档案工作者在档案资源的内容拓展、技术创新、形式多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城市记忆、丰富馆藏档案、服务社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责任,承担着重要的国家使命。要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档案人才队伍,促进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是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研究人员,探索档案的前沿学术理论,从档案学本身的规律与历史文化传承中去寻找档案工作的价值,及时地跟踪城市发展变化态势,完整地把反映城市发展变化的各类档案归档。二是培养档案管理的综合型应用人才,既要能运用高科技信息手段,有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又要有踏实的敬业的匠人精神,在档案资源的发现、接收、整理、保存以及利用等各环节保证档案工作高质量完成,使档案在形式上、利用上能够多样化。

总之,从城市功能定位、规划与发展建设的视角来看,城市档案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依据人们对城市档案的新需要,探索不断完善档案资源建设的途径,以新发展理念深入广泛挖掘档案资源,记录城市发展的珍贵细节,传承城市文明进步的优秀成果。

[1]刘大江,陈祯祥,等.对国家档案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档案时空,2008(10).

[2]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凌群英.城市记忆视域下城市档案资源体系创新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6(3).

[4]周耀林,赵跃,等.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Research on the Archiv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unction

Zhang Li
(Foreign Studies Institute of 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Urban archives are not only the demand of government agencies for archiving,but also the collection of urban memory.Currently,China's urban function i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promoted,and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urban development affect people's life style and choice of work.Urban archiv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s related to vital issues of national interest and people’s livelihood,a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ocial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rchives undertaking faces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so it is essential to meet people's need for archiv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chival work,and enhance the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urban archives;urban function;archival resources;urban memory

2017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国际交往中心视角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场外交时代首都核心功能提升研究”(17ZGA004)。

张丽,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记忆资源建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资源回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