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探讨

2017-03-10孙金旭王翠翠张志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河北省成果

孙金旭,王翠翠,王 悦,李 桐,张志强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农业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势必成为河北省农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农业科技创新通常意义上指农业相关科研企事业单位研究开发作物新品种、涉农新技术、新农业机械等科研成果的过程[1]。而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所指: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活动”。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常作为成果转化之前的研发过程,所以我国现阶段经常将涉农科研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创新分别作为两个目标对象进行研究,前者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过程[2]。

当前河北省农业科技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相关成果转化太少等各种问题。因此,怎样推进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3]。笔者通过调研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1 推进河北省农业领域科技创新

河北省的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多个要素、多个主体和很多环节,目前有关农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个环节或要素,缺乏系统的思考与分析。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必须分析创新过程每个步骤环节的主次轻重和前后次序。唯有各环节要素相互联系和配合,科技创新才能够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率。从宏观和整体的层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思考和整合,才能够更有效的推动农业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4]。二是现有农业科研创新的理论研究深度不足。现有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需同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才能综合多个研究结果,获得更准确的结论。目前,很多农业科技创新的适应面不广,不能广泛推广,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构建出更有适应性的解决方案[5]。

王桂荣等[6]分析了2007~2013年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现2013年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第14位。但农业科研机构仅有31.9个/百万人口、农业科技人员0.32人/万人,在全国各省市中排30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9%。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的44.81%,居全国第1位,但研究生占科技活动人员的25.17%,在全国排第21位。总结其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做法,笔者认为,应通过疏理科研创新途径、提高农业主体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需求度来完善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创新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把农业科技创新看作一个宏观整体系统,加强不同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合作,加深农业科研创新的理论研究,以使河北省农业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能顺利推进。

2 积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与其他科技成果相同,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与成果应用所对应的主体通常是分开的。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地域和季节特性的影响,其成果转化比其他创新成果转化要更复杂[7]。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方一般是科研企事业单位,需求方则是在个体农户、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这种成果创新和应用主体上的分离造成了转化的断层,同时还存在主体认识和科技水平等其它方面的差异,造成其转化难度大,且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8]。应更加深入地认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特殊性,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践寻找规律性、奠定理论基础。

现阶段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较高,但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2013年河北省科技创新产出居全国第8位,其中包括农业科技人员年完成课题0.31个/人,居全国15位;科技活动人员人均发表科技论文0.30篇/人,居全国13位;科技活动人员人均出版科技著作0.023部/人,居全国第2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6倍;科技活动人员人均拥有发明专利总数0.06件,居全国12位[6]。虽然取得了很多农业创新成果,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是环环相扣的过程,过程涉及从技术供给方到技术需求方的紧密联系,包括从技术创新、中试、大试到普遍应用的整个过程,有着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性[9]。农业生产受限于自然条件,因此,农业生产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类型差异很大,农业产品种类等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农业生产在空间上表现出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区域差异,这种地域差别也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将其应用到地域环境差别大的地区时,效果通常不理想,一般需要进行适当改进才能成功应用[10]。而工业和其他行业科技创新成果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可在不同地区间进行推广和应用。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区域性限制成果的受众范围,增加了成果转化的难度,降低了成果转化的效果。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成功转化需要成果开发者的成果符合成果使用方的需求,即可以克服区域性限制或者有适应特殊区域条件的能力。具体来说是从哪些方面、通过哪些方法和措施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都属于成果转化者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要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的营销本质和现代营销理论的巨大指导意义,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开辟出崭新的天地[11]。

3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需求主体多样且复杂,如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成果转化过程有明显区别,前者更喜欢新方法,而农业企业更青睐新作物品种和新机械设备,承受成果转化风险的能力也强,但决策、评估时间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果转化的难度[12]。

农业生产需要遵循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其它科技成果相比,受自然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双层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研究周期和推广应用都耗费时间。实验是农业成果创新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验顺利进行要顺应季节生产周期,每项农业创新成果都要经多个季节周期实验才能研发成熟。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由开始设计到研发成果应用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时间消耗比工业项目长得多[1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周期性带来的高风险性,不可避免的提高了转化的难度,因此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面临的重要任务。

通过分析其他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果转化实例,发现他们都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作为转化过程的重要一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上到下十分健全。美国的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包括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合作推广局等联邦农业服务机构,还包括由各州大学农学院及其附属机构农业实验站和合作推广站。法国的农业创新成果转化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农业行业组织和农业企业,从各个方面推动成果转化的推广和普及,如农业机具、农药化肥、作物良种和先进农业技术,形成了全方位农业成果转化普及的机制。荷兰有大量的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这些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创新成果的转化进程[14]。

综上所述,要加速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亟需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成果转化能力,政策上应该满足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意愿,积极整合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建立国家整体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多管齐下,加速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

4 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

截止2017年,河北省的涉农科研单位有189个,包括省级机构21个,市级科研院所37个,县级单位131个,学科门类齐全,农业创新成果研发和转化机构配置合理。同时,河北省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证实了河北省政府加强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决心和魄力[15]。为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还应转变成果转化机制,逐步探索转化推广市场化,在河北省内开展以河北农业大学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为核心的农业创新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省市县三级农科院所应协同配合,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联动机制[16],以不同地区的优势、特色农业为切入点,促进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提升[17]。

王桂荣等[6]分析了2007~2013年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投入产出和创新能力的变化。其中农业科技活动人员人均经费2013年为93.17千元/人,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1.9%,人均拥有发明专利总数年均增长23.68%,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速为19.62%,每万人拥有农林牧渔业投资及科研机构基本建设费年均增速分别达21.81%和13.99%,说明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正在逐渐改善。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涉及科研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也包括推动成果转化的中介主体,各主体有序结合、协调互补、利益共享。除了上述内容,还要发挥市场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导向作用,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农业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创新决策、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18]。此外,要设置规范的农业科技人员奖励制度,激发农业科技从业人员对成果转化的重视。设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激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9]。除政府推动各项农业成果转化机制外,也应提倡私营农业成果转化服务组织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20]。

笔者研究了河北省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1] 马红霞,刘琪.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8-71.

[2] 王小丽.农业科研院所成果推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3] 薛庆林.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1):104-107,112.

[4] 韩常灿,陈国定,游霖雄,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机制创新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9(2):224-227.

[5] 陈志英,敦成园,玛丽娜,等.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农学学报,2014,4(4):104-108.

[6] 王桂荣,王慧军,张新仕,等.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评价——以科研单位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4):5-10.

[7] 黄天柱,杨和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31-35.

[8] 计晓华,李明.新制度经济学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4(6):49-53.

[9] 李波.长春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0] 李玉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研究—以四川省为例[D].成都:西华大学,2011.

[11] 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12] 李显锋.涉农企业农业推广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3] 裴翠娟,董志强,贾秀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83-85.

[14] 胡志丹,王奎武,柏鑫,等.国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做法及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84-86.

[15] 杨辰海,李岩,尹庆珍,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外因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162-163,172.

[16] 熊霖,莫小英.安徽省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0):146-148.

[17] 谢丽威.制约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和供给因素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1):79-84.

[18] 唐旻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与法律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19] 陈志兴,楼洪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的研究[J].科技通报,2006,22(4):515-518.

[20] 张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285-287.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河北省成果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