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中国喜剧电影新格局
——以《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为例

2017-03-10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喜剧电影大鹏煎饼

王 萌 范 倍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2015年中国喜剧电影新格局
——以《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为例

王 萌 范 倍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互联网时代下,在明星体制尚未完善的中国电影产业化的道路上,《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两部喜剧电影的营销模式、明星选择、喜剧美学等,对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们的成功与中国巨大的社会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与互联网时代下培养起来的网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部影片的营销模式依赖于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所带来的便利,依靠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民所创造的影响力;电影中的明星学员有网络电视剧、电视剧、话剧经验,为大电影积累了人气;戏中戏的创作手法、市井背景、程式关系和片段式的剧情设置构成了这两部电影的剧本创新亮点。《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模式,为中国未来喜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互联网思维;喜剧;营销模式;明星选择;喜剧美学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新模式

《煎饼侠》在2015年7月暑期档上映,以2000万的制片成本,创造了11.59亿票房成绩,荣登2015年中国内地年度票房总排行第7名的宝座。它所创造的票房奇迹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典型的喜剧电影成功案例,是互联网爆炸时代的产物。反言之,如果没有互联网,就没有《煎饼侠》;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普遍盛行,也不会有《煎饼侠》的出现。利用网络电视剧所积累的观众群体进行制作宣传,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利器。跨媒介的商业运作与商业模式的建构[1]为《煎饼侠》积累了超高人气,足够的关注度和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减少了商业运作的风险。《煎饼侠》迎合了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网民的需要,为今后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煎饼侠》依靠董成鹏自编自导自演的网络剧《屌丝男士》两年中前三季积累下的27亿点击量[2],为大电影的拍摄奠定了庞大的受众基础。《屌丝男士》在第三季和第四季之间拍摄完成,第四季每一集都会在片中和片尾进行宣传,网剧成为大电影有效的宣传手段。到今天为止,微博名为“大鹏董成鹏”的用户粉丝数达到706万①,意味着,如果董成鹏制作下一部电影,单以微博进行宣传将会有706万的人可以获得消息。

影片《夏洛特烦恼》改编自话剧《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于2012年首度推出的话剧,由闫非和彭大魔联合编剧、执导。并且在电影版开拍之前,于北京、天津、广州、沈阳、太原、西安、杭州、漯河、青岛等多个城市展开演出,话剧的反响为电影积累了口碑。

如果说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保护)改编盛行的今天,将IP改编类型划分为(1)小说+电影+电视剧,如《红高粱》;(2)动画片+电影+衍生品,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3)文学改编+电影,例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三体》《盗梦笔记》等等;(4)电视剧或电视综艺+电影,如,《将爱情进行到底》《武林外传》《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等[3];那么,《煎饼侠》则可以归类为“网络电视剧+电影”这样的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IP改编的类型相比,更加渗透了互联网思维,或者说它的成功与网络受众的基数关联更大。原因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时代是读图时代、视频时代,图片、视频比传统的网络小说文字传播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网络电视剧的平台颠覆了传统电视剧的平台,它在网络上、在移动终端上完成“病毒式传播”,相比传统媒体的电视剧传播方式、观看地点、观看时间等方面更加灵活方便。《屌丝男士》从2012年在搜狐网上开播,每集10到20分钟的长度,而每集被分为40秒到2分钟不等的小品式串烧式短剧,故事之间相互独立,以普通的生活为场景,这样的故事更加符合移动终端受众的观看习惯。在起床的几分钟、等公交车、吃饭过程这样分散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观看,省时、不需费脑思考、充斥笑料、每周更新一次,极大满足观众娱乐的目的,同时使得观众养成在零散时间等待观看的习惯。

其次,由于在网络平台播放,它的尺度要比电视播放大很多,里面充斥着按摩店、小三,以及柳岩这样以“胸大无脑”满足观众“凝视”[4]522—531的女主角,与金钱、暴力、色情的情节打擦边球,满足了都市压力很大的中下层阶级的青年白领的观看需求,以及二三线城市受众的需求,容易形成社交话题,扩大观众基数。

再次,《屌丝男士》的第四季中,每集片中和片尾出现两次对《煎饼侠》大电影的预告,广告词直接为“拯救不开心”,剧情与电影宣传密切联系,形成软广告,为大电影宣传推波助力。

而《夏洛特烦恼》则可以归类为“话剧+电影”这样的模式。这种模式由话剧演出为最初标准,首先在全国各大城市以点状传播,吸引的是精英阶层,随后推出电影版。良好的口碑效应和受众基础成为电影创造票房奇迹的利器。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喜剧电影发展也从断流到开流,再到今天的奔流。这期间以下几位导演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将中国喜剧电影划分为几个时代: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开创了中国电影的贺岁片时代,随后,《没完没了》(1999)、《一声叹息》(2000)、《大腕》(2001)、《手机》(2003)、《天下无贼》(2004)、《非诚勿扰》(2009)、《非诚勿扰 2》(2010)、《私人定制》(2013)等等几乎每年一部的冯氏喜剧电影成为中国电影贺岁档的王牌。2006年宁浩导演的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开创了中国小成本喜剧的时代,随后,宁浩拍摄了《疯狂的赛车》(2009)、《黄金大劫案》(2011)、《心花路放》(2014)等优秀的喜剧作品,以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深入人心。2010年以《人在囧途》为开始,徐铮另起炉灶,于2013年推出《人再囧途之泰囧》,赢得12.57亿的票房成绩,开创了中国喜剧电影以小博大的高票房时代。《人在囧途》和《人再囧途之泰囧》因版权引起的纠纷也成为电影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的成功案例,值钱的无非就是《人在囧途》所创造的IP价值、基础观众。2014年《港囧》票房16.2亿②,这样的票房神话使得徐铮成为电影成功从演员晋级为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从以上可以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国喜剧电影的成功案例,甚至可以说划时代的导演和作品,首先都来自原创作品,即使是IP开发,也都来自于最初原创的喜剧电影作品。而《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则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喜剧电影制作方式。它首先有一个网络电视剧的文本或者话剧文本,这个文本主要依赖的不是导演、编剧的讲故事能力,而是依赖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所带来的便利,依靠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民所创造的影响力,在网络电视剧中镜头、角度、色彩光等甚至不是在一个专业的水准下进行的,它看起来就如《屌丝男士》其名,是“屌丝”的、普通的、业余的、不讲究的。故事本身主要是因为它的选题更接城市中的中下阶层,以及二三线观众的生活现状,轻松活泼,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工作生活压力,满足了观众观看需求,所以在互联网平台迅速走红。这种模式,必然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今后喜剧电影开发的重要方式,紧随其后的电影《万万没想到》延续了这样的创作道路。

二、明星选择

《煎饼侠》的明星选择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网络电视剧《屌丝男士》的原班人马,以董成鹏、柳岩为代表;二是电影界新进导演或演员:陈思成、林更新;三是微博上的话题女王如袁珊珊;四是相声演员如岳云鹏;五是浙江卫视打造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的邓超、陈赫、包贝尔、郑恺等;六是歌手如羽泉组合;七是赵家班成员如小沈阳、宋小宝等;八是港台明星如郭采洁、吴君如、曾志伟、古惑仔兄弟等;九是好莱坞大咖如尚格云顿等;十是搜狐总裁张朝阳。

首先,有如此10类明星的加盟,在113分钟的影片长度里,每几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明星,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在每个明星出场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从受众广度上讲,无论是客串也好,主角也好,容易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口味观众的需求,更容易使看了片花的潜在观众走进电影院贡献票房。

其次,仔细分析其中具体的明星会发现,在《煎饼侠》中,“明星形象是由电影文本、关于明星私生活的各种花边消息(包括明星的自传)等形成的互文本场产生构成的,是一种由传媒、大众合谋生产的精神符号”③。明星形象与影片角色成为互文本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影片中的角色名字大多数直接使用了明星本名,生活阅历也多数采用了明星本人的生活经历,使得观众与影片的关系更亲近。如董成鹏因编剧导演了《屌丝男士》而出名,互联网成就了这样的草根(grass root)明星,其本身的走红方式就满足了与主流、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制造了让普通观众观看影片后产生“我也会功成名就”这样的梦境,更易于被普通观众接受、认同;柳岩,娱乐圈的话题女王,从出道以来一直被整容问题困扰,在《煎饼侠》中以“胸大无脑”的北漂女青年形象在银幕上出现,满足了镜头中男性的观看欲望,从而满足了银幕前观看主体的观看欲望[4]522—531,成为观众的看点之一;袁珊珊,曾经因“袁珊珊滚出娱乐圈”登上微博头条,在《煎饼侠》中饰演的龙套杜潇潇,开始也以浮夸的演技让人忍俊不禁,后因角色在与岳云鹏的对手戏中表现出机智、果敢,让观众认可,也使得袁珊珊本人得到正名;陈赫,因为出轨事件在娱乐圈里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热点话题,在影片中,大鹏因为性丑闻与之打电话求助时,陈赫也说出一句“竟然比我还厉害”这样自嘲的台词,花边新闻引发观众的兴趣;在大鹏落难、向包贝尔求助时,包贝尔谎称在吸毒,让观众自然而然联想到明星吸毒事件,产生笑料;邓超与孙俪在娱乐圈也是公认的模范夫妻,在邓超被绑架的一场戏中,导演打了性暗示的擦边球,一句“媳妇,快来啊”与真实生活形成互文本;羽泉的表演当然也可圈可点,沙哑的声音说“演唱会真唱造成失声”,揭露了娱乐圈假唱丑闻,让观众更了解明星生活;吴君如、曾志伟、古惑仔兄弟的出场,让观众勾起80后在港片的盛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东北F4组合的分格出场,以其东北腔调、小品式的幽默、夸张中显着憨厚的表演使得观众哄堂大笑;尚格云顿的出场,更是以其巨星风范引起电影院里粉丝的尖叫;搜狐总裁张朝阳的本色出演,也满足了观众对于商业精英日常生活的窥视。每一个明星的出现,都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观众带着“凝视快感的心理”观看明星,尽管明星的出演不能成为票房保证,但却仍然是非常重要且方便易行的行销手段[5]。无论是奔着美女来的,抱着看丑闻来的,想知道名人生活的,还是冲着回忆去的,在这里,导演以拼贴的大杂烩方式,试图调和众口。

再次,王晓华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观众崇拜明星,所崇拜的实际上是人作为有缺憾的个体所能达到的美、力量和智慧等,尽善尽美的理念,他们所附着于明星的符号中”[6]。但是,时至今日,在互联网的媒体下,在后现代的语境下,明星的形象已经有了根本的颠覆,在英雄消解、权威消解的年代,明星不再让人遥不可及,甚至在韩国追星已经发展成一种产业,只需不多的钱,加入明星后援队,就有人把你送到明星此时此刻的活动场地,作近距离接触,与明星合照、聊天甚至吃饭都变得稀松平常。明星不再是英雄,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会犯错,选择中庸圆滑的处世方法,为了生计奔波,为了梦想努力。在《煎饼侠》中,陈赫、包贝尔、陈思成都有缺点。他们没有因为朋友落难而出手帮助,而是选择了一种冷漠的坐视不管的处世态度;袁珊珊、柳岩是在娱乐圈中为梦想、生计执着的女明星;吴君如这样的大明星也会借着跑步抽雪茄。这样的设置,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让观众在影片中看到明星生活状态,形成心理认同。

明星的选择,是特定时期的观众需求和渴望通过电影文本来进行的,塑造者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和舆论,《煎饼侠》明星串场式的方式,在满足观众观看需求,保持审美新鲜的同时,也是互联网思维下、后现在语境下,电影成为新型社交的转变中导演选择和观众选择的必然之路。

《夏洛特烦恼》的明星则采用沈腾、王智、马丽、尹正、艾伦这样一批青年演员作为主角。沈腾在《夏洛特烦恼》之前,参与过多部网络情节剧的拍摄,比如,《床上关系》(2012)、《天才进化论》《一念天堂》(2015),以及电影《滚蛋吧,肿瘤君》。王智则参演过《目击者》(2007)、《下一个奇迹》(2012)、《马永贞》(2013)、《妻子的秘密》(2014)等电视剧。马丽2006年参演话剧《建筑大师》,2009年主演舞台剧《江湖学院》,2010年参演李蔚然执导的喜剧电影《决战刹马镇》,同年与何炅合作小品《超幸福鞋垫》,之后成功推出“超幸福”系列小品;2012年出演家庭情感剧《AA制生活》饰演职场女性梁碧华,2007年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流行音乐大赛全国决赛优秀奖,2010年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音乐群星奖;2013年因出演古装喜剧《龙门镖局》受到关注,同年还参演电视剧《风雷急》。2014年3月21日尹正参演的好莱坞电影《绝命航班》正式上映,2014年,在电影《女生宿舍》中担任男主角,2006年首次出演开心麻花舞台剧《疯狂的石头》,之后主演多部开心麻花爆笑舞台剧。艾伦先后出演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和2013年央视蛇年春晚小品《大城小事》,其代表作品有《旋转卡门》《一个大侠的诞生》《乌龙山伯爵》《阿翔》等。这些演员在参演《夏洛特烦恼》之前,有网络电视剧、电视剧、话剧经验,为大电影积累了人气。

三、《煎饼侠》喜剧剧本的创新

(一)戏中戏的创作手法所形成的三重对射效果

《煎饼侠》采用戏中戏的创作手法,影片所构成的实际上是三层现实:第一,戏外,董成鹏本人从2007年创办并主持《大鹏嘚吧嘚》节目,2012年自编自导自演《屌丝男士》,2012年11月参加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并以一曲《光辉岁月》获得第二季总冠军④。从草根人物,到在互联网上逐渐走红的明星,再到编剧导演,董成鹏完成人生蜕变;第二,导演大鹏(董成鹏)由于酒后闹事,引发丑闻处于事业低谷期,却没有放弃导演梦,希望能把童年创作的漫画《煎饼侠》拍成电影;第三,《煎饼侠》以偷拍明星为创作角度,穿着红黄醒目的山寨超人的英雄大鹏。博徳里概述了拉康关于镜像理论的见解,把镜子比作人们在电影院的体验,在那儿,我们不仅与人物认同,而且也与摄影机认同——因为它代表了我们对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向往[4]522—531。在影片《煎饼侠》中观众不仅完成了对剧中大鹏从屌丝角色到演超级英雄的认可,也完成了无厘头的大鹏饰演的超级英雄的认可;而出于戏外,完成了对董成鹏这个由互联网时代推动的草根明星的认可。这三个现实,互为文本,形成三重对射的效果。观众的情绪,跟着大鹏这个角色,从事业顶峰到低谷,从感情顺利到失恋,从组建《煎饼侠》班底到班底解散,起起落落。

(二)市井背景引发观众兴趣

在电影中常常出现市井的背景,如现代都市年轻人的聚集场所——酒吧。大鹏刚刚接到王海的1000万拍摄资金,助理董成龙邀请一起去酒吧,大鹏“义正辞严地”说:“我是有女朋友的人,怎么能去那种地方呢?”这句话所谈论的酒吧,与城市中下阶层青年人大多数的娱乐场所密切相关,猎艳也好,放松也罢,一句台词,使得观众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笑点。就在观众将要认可大鹏是个“准男友”的时候,下一场戏——酒吧门口,大鹏形象由此颠覆,形成的剧情反转,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大鹏酩酊大醉,一个公众人物的丑态被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影片中有人扬言 “明星了不起啊,拍下来放到网上去”,这里的处理则是与现实的最大限度贴近,满足了观众希望看到的从明星到普通人的蜕变。电影情节由此发生大反转,大鹏由于酒后丑态被曝光,从事业巅峰走向低谷。

《煎饼侠》中生动地再现了北影厂门口的群众演员选取现象,通常规则50元一天的酬劳包盒饭,与观众所认为的年轻貌美的演员形成强烈反差,长相并不出众的大妈、大爷、大婶、大叔纷纷争当群演,还为酬劳讨价还价。熟悉电影拍摄的观众都不陌生,在银幕上的观看,产生兴奋,而对于二三线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情节设置满足了对演员选取的猎奇心理。

煎饼果子是中国最普遍的食物,无论是首都北京还是中小城市,随处可见煎饼摊。煎饼摊在电影中的多次出现,对观众来说是最接地气、最容易拉近地缘性的场景。与老大爷租借煎饼摊的场景中,助理董成龙不想给大爷挂招牌做广告,问大鹏怎么办,大鹏回答后期给P掉。而董成龙与大爷沟通时,转口说后期给你P掉,大爷说,你别以为我不知道,就是Potoshop的意思。从误会产生喜剧效果。接地气的场景与情节的设置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忍俊不禁。电影中大鹏拍摄《煎饼侠》的创意来源就是父母卖煎饼的经历,从小在煎饼摊前写作业的大鹏想像父亲一样当一个煎饼英雄。在这里,反映的就是大多数观众的家庭背景,父母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而是勤劳致富的普通人。这样的情节设置,让观众与角色相认同,以至于在童年大鹏得出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个煎饼英雄而遭到同学的嘲笑时,观众的内心也波澜起伏。

(三)程式关系

根据中下阶层观众对中下阶层最有情感这一假定,影片中的人物关系经常围绕以下几个重要的程式变奏:一是王海对大鹏;二是大鹏对朋友;三是大鹏对演员;四是大鹏对观众。

1.王海对大鹏。王海的人物设置为暴发户土豪,手下有兄弟,可以说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为了阻止自己追求多年的名不见经传的龙套演员杜潇潇去好莱坞发展,不惜花费1000万请到大鹏,要求他拍摄一部影片,杜潇潇在其中担任女一号。在影片开始时,由于大鹏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两人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大鹏高高在上,王海因土豪身份被戏谑。在与大鹏第一次约见的场景中,让兄弟们唱大鹏的主题曲,唱成《万万没想到》的主题曲,情节的错位,引发笑料。而1000万的资金,成为影片主要的推动力。包括在大鹏落难后,王海逼问大鹏要回1000万;王海到大鹏剧组探班,以为大鹏请到邓超当主角,马上扭转态度对大鹏百般跪舔,强行要求饰演老大的角色。观众站在全知角度下,对于邓超和王海的行为发笑;其后与邓超的饭局上,发现大鹏并没有请到明星拍戏,而向大鹏索要1000万。大鹏方面,开始为了给采洁买钻戒而收下1000万的资金。这两面的对抗实际上是电影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由上下级的关系引发矛盾,关系的纠葛错位造成喜剧效果。

2.大鹏对朋友。“患难见真情”用在大鹏的故事上毫不为过。处于事业低谷的大鹏挨个找娱乐圈的朋友们求助,在健身房的陈赫以粉碎性骨折拒绝;在拍照的包贝儿以吸毒拒绝;陈思成以“媳妇不让”拒绝;林更新查看档期查到2015年。“朋友们”所处的情境与所说的话形成反差,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一部分朋友的离开,促成新朋友的加入。以大鹏在北影厂寻找演员为始,找到一拨新的朋友。杜潇潇,影视圈十八线龙套女演员,但想去好莱坞闯荡,在与马涛对戏的过程中,张口闭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但是演技依然浮夸。马涛,一个群众演员头目,为《煎饼侠》剧组招进中老年演员,用大鹏的话说,把剧组搞成“夕阳红”。招祥叔进组的目的也非常功利,只因祥叔的女儿是开超市的,可以管剧组的饮料。在饭桌上与朋友们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却被胡来以喝酒转移。胡来,一个跟拍大鹏两年的狗仔,自称唯一一次不在场就是大鹏喝酒的那天,而自己也因此被公司辞退;成为剧组的摄影师后,问大鹏开机键在哪里。在第一次拦截吴君如时,总结、表演很到位,但是摄像机没电了。每次偷拍都与当时场景完美贴合。在聚会中,大家想到剧组没有经费了,纷纷筹钱给大鹏,而大鹏却因在小卖部打劫的一场戏中假戏真做,舆论方面得到扭转,一己私利放弃《煎饼侠》拍摄。而最后,却因英雄梦,以打劫的方式将班底重新召集起来。这些人物与剧情设置的贴合,使得观众笑点不断,“喜剧性一般都是以某一缺陷为基础的”[7]。剧组中的这一帮合作伙伴虽然专业方面不尽如人意,在暴露缺点的同时,惹出不少笑料,但是对电影的执着、对大鹏的忠心,却让人心生感动。

两组不一样的朋友成为影片的笑点所在。在笑之余,人们不禁反思,什么样的朋友才是大鹏的真朋友。欢笑之余,人间冷暖,不言自明。

3.大鹏对演员。《煎饼侠》中大鹏所要面对的演员有三种:职业演员(在“大鹏对朋友”中有详细阐述,不再赘述)、偷拍演员和群众演员。

偷拍的方式是一没资金、二没资源的大鹏想到的最省钱省力、效果好的方法。所要偷拍的演员活动来自从前是狗仔的胡来“狗圈”的情报。吴君如,夜晚跑步只因抽雪茄;曾志伟,被偷拍转客为主,主动表明,我这么一把年纪,你的小弟也一把年纪了;岳云鹏,一个已经结婚却爱与娱乐圈姐姐们勾搭的相声演员,号称自己是河南人,从小习武,不和女人动手,虽然煎饼侠大鹏为了“营救”他而打了杜潇潇,岳云鹏遵守“信条”而把煎饼侠打了;东北F4组合,从赵家班小品舞台到电影,以东北桑拿出场,打麻将,被迫说出自己的“侠号”。这些偷拍演员的场景设置,观众跟着摄影机偷拍的视角,“偷窥”欲望被满足的同时,跳出摄影机的偷拍视点,站在全知视点上观看,在银幕前不断发笑。

大鹏与群众演员的设置也是影片的亮点所在。北影厂门口蹲点的群众演员们,通过当群众演员维持生计,而与经纪人董成龙斤斤计较。大鹏也因为剧组里都是老年人,和群头马涛说时,反而因为马涛能给剧组提供水的功利理由而妥协。一边是对电影有所期待的导演,一边是为了生计斤斤计较的群众演员或者像祥叔一样客串而执着的群众演员,目的完全不一样的两方形成的对抗,使得影片更加鲜活,从而给观众带来欢乐。

4.大鹏对观众。《煎饼侠》明星见面会的一场戏,在这场戏中运用对大鹏脚、肩的特写镜头以及快速剪辑的方式,加入观众的欢呼声,营造出大鹏已经在娱乐圈红得发紫的状态,而在高高的台上,因为与王海约定的饭局,大鹏面对观众冷冷说了一句:让他们等着,他们就愿意等。这样的一句话表现出大鹏对待观众的态度。在影片结束,大鹏与观众的这种关系也没有得到和解。

(四)片段式的剧情设置

影片在整体结构上脉络鲜明,从董成鹏事业成功风华正茂到事业低谷,决定以偷拍的方式拍摄《煎饼侠》,再到《煎饼侠》拍摄完成,英雄梦实现。但是在具体的情节设置上,导演采用了片段式的剧情设置。比如,与王海谈合作,向朋友求助遭拒,收杜潇潇到麾下,北影厂门口找群演,偷拍吴君如、曾志伟、东北F4,与尚格云顿过招,得到古惑仔兄弟的支持等等。这些单独的情节设置完全可以提炼出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喜剧故事。片段式,使观众的注意力在完整的剧情中得到分散,不易出现审美疲劳。

四、《夏洛特烦恼》喜剧创新

(一)采用套层结构

夏洛的梦境与现实形成套层结构,引发观众的好奇。夏洛前去参加自己曾经暗恋的校花秋雅在豪华酒店隆重举行的婚礼,为她祝酒时夏洛面对周围事业成功的老同学,发现只有自己一事无成,心中泛酸,借着几分酒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惊动了“110”。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重回高中,报复了羞辱过他的老师、追求到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知名作家、音乐人、网络红人,一连串事件在不可思议中火速发生。这样的反差与反思让观众在荧幕前能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笑声。

(二)台词的幽默

以秋雅的婚礼为例,夏洛的旁白“秋雅全校公认的校花,而我,全校公认的笑话”,微妙词汇的改动让人忍俊不禁。王老师见到同学们的段落中,以学生送的礼物分辨人,幽默中充满讽刺意味。夏洛租的衣服与司仪的衣服撞衫了,司仪拿着话筒问:“这位同行,是不是走错房间了呀?”这些台词都与人为身份非常贴合,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五、结语

《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作为中国小成本电影成功逆袭的典型,它们所创造的票房成绩绝非偶然。它们是社会科技大发展下的产物,是IP开发的典型范例,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下、后现代的语境下,在与大环境培养起的网民一代相匹配的创作中,喜剧电影探索的必经之路。其中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制作、营销模式、明星选择、喜剧剧本的创新为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以《煎饼侠》和《夏洛特烦恼》为开始,中国喜剧电影开启新格局。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新浪微博,数据截止日期2016年4月1日。

②数据来源:www.58921.com。

③转自DOCTORAL FORUMBO博士论坛,王乃华所撰《基于身体本身政治经济学——当代语境中的电影明星》一文。

④资料来源:www.wapbaike.baidu.com。

[1]丁亚平.论互联网语境下电影IP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电影,2015(9):5.

[2]大鹏.先成为自己的英雄[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0.

[3]王点.华语电影再添新玩法,知名IP引发改编热[J].东方电影,2015(4):40—41.

[4]〔英〕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M].殷曼楟.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5]范倍.流动与弥散的景观:关于当下中国明星现象及其研究的浅思[J].当代电影,2008(5):118.

[6]王晓华.明星崇拜的现象与信仰的一种转向[J].文艺理论研究,2002(5):54.

[7]陈孝英.喜剧电影理论在当代世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39.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11-28

王萌,重庆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学;范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电影理论电影史。

猜你喜欢

喜剧电影大鹏煎饼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看图纸
清涧煎饼,好吃又好听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从《羞羞的铁拳》看国产喜剧电影的突破与革新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煎饼侠
2017年法国喜剧电影回顾展开幕在即
回眸2015中国电影:喜剧电影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