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追求

2017-03-10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敬畏工匠精神

温 霞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工匠精神: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追求

温 霞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给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在新时期,工匠精神有着新的内涵和时代意蕴。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培养高职教师的工匠精神,这成为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所以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在厘清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可通过常怀敬畏之心、发扬创新精神、甘于奉献、积极向上、自我反思等路径培养高职教师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追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国的高职院校已达到1,341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加凸显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办学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此,高等职业教育也对在校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提出诉求。[1]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当今时代,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本文将从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探讨其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意蕴

在亚力克·福奇看来,工匠精神始终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在世界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热爱技术和发明创造的工匠体现出来的精神,都是其充满活力的源泉,处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中国也不例外,更应该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2]中国是一个“工匠大国”,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当下我们谈到的工匠精神不仅延续了传统意义,也延伸出传统工匠(手工业劳动者)之外的其他职业的现代意义。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项拨款5亿用于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十二五”期间又继续拨款26个亿专项支持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发决定实施职业院校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3]职业精神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就要把提升其精神素养作为切入点之一。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新的作用。

(一)“工匠”内涵的时代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匠大国”。“工”、“匠”与“工匠”的含义都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工”、“匠”有着不同的含义,“工”包含着“匠”的意思。《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说文解字,匚部》也这样记载:“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在封建社会时代,“工在籍谓之匠”,在户籍制度出现之后,“工”与“匠”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根据古代汉语词典和词源解释,“工匠”被定义为具有专业技术与艺术特长的手工艺工人,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或手工劳动分工要素;二是技术或专门知识要素;三是艺术的或工艺的要素。[4]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亚力克·福奇把工匠定义为“一种破坏性行为,它是用已有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这一创造行为又能够激发出人们的激情”。[2]这种定义不再仅仅指手工业劳动者,而是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随着工匠新内涵的出现,工匠精神也体现出新时代的意义。

(二)工匠精神内涵的时代变迁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把尽善尽美作为价值追求。工匠精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诠释:“强而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兴利除害”的爱国爱民精神。[5]此外还体现在尊重教师的求学态度上。传统工匠由于其特别的学习方法、工作方式,养成了尊敬师长的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很好地诠释了师道尊严的美德。

工匠精神现代内涵中具有普适性的精神追求,使得职业人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将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信念,将内心的想法付诸实践。有研究者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通过个人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化。[6]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就是工匠有着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不断提高技能、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这是最“原始”的从工匠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演进,工匠精神也延伸出新的内涵,它是职业精神的一种凝聚和升华,是职业精神的核心。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有了纲领性规划。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而定义的,是指高职教师在具备科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双重的实践能力,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职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确能够使他们了解企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但是无法洞悉企业中职业所隐含的文化、企业的精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7]这种浅层次的了解并不能够很好地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浪费了大量时间。所以,高职教师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精神,尤其是当前时代所呼唤的工匠精神,就必须正确认识工匠精神与自身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而,从“匠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是缺失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教育信念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这一点上,工匠精神所包含的价值取向与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相吻合的。

(一)工匠精神是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教师专业素养决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精神是指工作是否专注于专业规范、要求、质量程序等,是建立在专业技能基础上的一种极为敬业的素质。具有职业精神的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狂热的激情,他们在工作中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他们以自我期望为基础的成功信念、热情信念和不懈追求的生命力。工匠精神是对这些专业精神延伸出来的精神内容的一种凝练,在高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

采取我院收治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1例。所有患者都符合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排除其他重大器官衰竭,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见表1。

(二)工匠精神是高职教师发展的积极驱动力

从职业审美的角度来看,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社会形态下,依据自由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高职教师的职业形态也能够划分为三种状态:生存状态——为了谋生和支持家庭;享受状态——品味生活和体验幸福;发展状态——服务社会和促进自我提升。[8]

“生存型”教师把教书育人看作是维持生活或获得职位的一种根本手段。这不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首要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一种从教心态恰恰与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内在要求是相背离的。“享受型”教师把工作看成是他们参与、体验生活的重要途径。这类教师对待工作热情洋溢,而且在平凡的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对于“生存型”教师来说,他们已经体现出部分的工匠精神,如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的满足,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笔者认为这也是工匠精神中很重要的方面。“发展型”教师拥有远大的抱负——服务社会,不认为职业是满足物质需求的功利手段,也不把职业作为付出和给予后的精神满足。他们一直坚信教师这一职业应该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而勤奋工作。与此同时,这类教师实现了自我完善和发展,可以说将工匠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且同样追求当代工匠精神强调的创造性。

除了以上这种纵向的发展,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横向标准。比如,达到符合规定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最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具有高度的服务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等。高职教师要实现由“生存型”到“发展型”的转变,要达到横向上的标准,就需要找到一根主线,围绕着这根主线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在笔者看来,这根主线就是新时代呼唤的工匠精神。

(三)工匠精神是高职教师追求美的具体体现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展示职业之“魅”,表现在教师的职业美以及教师对职业美的创造上。[8]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而在审美论这一点上,工匠也有着严格的审美标准。若把工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标准用到高职教师身上,将会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境界就是教育智慧,它具有独特性、情感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这四种特性之中,情感性和艺术性就蕴含着工匠精神。艺术性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于美的追求,工匠精神也包括对美的一种追求,对于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Norman(1983)研究了工作中的美学,提出“不能转让工作”(Unalienated)一词,他把这种工作视为有意义的、创造性的、能够自我表达的,通过其他人给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和确定性的感觉。Warnock(1977)在识别工作相关联的特征时指出:“所有的工作都是努力来制作东西或是改变事情的,并且把它们按顺序归纳,所做的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通过理解工作的意义来加深对生活的感悟。教师要懂得爱美,一方面是外在的,包括举止美和言语美;另一方面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和情感美。[9]

三、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实现的路径

(一)常怀敬畏之心: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

朱熹曾经说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所不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工匠对于自己创作的艺术品都怀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他们尊重每一个经手的物品,在雕琢打磨的过程中将敬畏之心融入其中,最后沉淀出精致净美的艺术品。敬畏之心,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也应当成为高职教师的职业精神。首先,敬畏教育事业。高职教师承担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要有来自心底深处的那份敬畏,才可能干好自己的教育事业。其次,敬畏学生。高职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爱学生,鼓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努力发现并发挥他们的个性及特长。再次,敬畏知识。换句话说就是要求高职教师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拥有知识,创造知识。敬畏知识,就一定要严谨治学,科学准确地传播知识,言之有理,以理服人。高职教师要有科学民主的教育方案和章程,不能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更不能有“拍头决定,拍胸执行,拍掌总结,拍屁股离开”的教学行为。[10]只有敬畏知识,才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前行。不管是教育事业、学生还是知识,都与高职教师有高度的关联性,是其职业生涯中的必备要素。所以高职教师要像工匠一样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进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弘扬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诉求

创新作为工匠精神的重要特质之一,需要高职教师不断发扬传承。香奈儿首席鞋匠马萨罗曾说过:“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由此可以看出,工匠精神传承过程中技艺占了很大的比重。高职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技术。创新是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把创新当做一种人生价值来追求。高职教师的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好的教师往往不会满足于熟能生巧,只做教科书的搬运工,而是结合先进的现代技术,不断探索,不断推陈出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推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甘于奉献:工匠精神的有力支撑

曾经在央视热播的《大国工匠》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两部纪录片,在全国上下引起了轰动。尽管匠师们年龄和背景不同,但是都散发着共同而又无法遮挡的光芒——中国工匠精神。虽然会感到枯燥、繁琐、单调,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最终成就自己的梦想。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高职教师身上。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是这样一群甘愿做叶之事业的人。从企业角度来看,教师可以算作是默默的幕后工作者。作为教师,永远不能停下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学习和追求。他们要架起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把最新颖的知识、最好的文化、最优秀的技能、最有效的方法,及时提供给学生,从而一步步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高职教师应该意识到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且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只有用平常心对待,才能做到甘于奉献,将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才能越来越靠近工匠精神。

(四)积极向上,自我反思:工匠精神的内在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人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高职教师要将浓厚的兴趣耕种于教育事业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养成乐业、敬业的精神。乐业体现了教师对职业充满着激情,更加积极地投身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之中。敬业体现着一种责任,就是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尽善尽美,这不仅是对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一种责任,更是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种责任。

高职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觉醒和提高,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发展中的精神成长。高职教师要积极反思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发生的事情,只有这样他们的精神才会成长,专业发展才会有本质提高。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精神追求层次,帮助他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建构一个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显得尤为重要。[11]在工匠精神如此盛行的时代,高职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成为他们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并以此完善专业发展的体系建构。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漫长且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工匠精神也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形成的。要将工匠精神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淋漓尽致,高职教师必须要主动行动起来,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1]唐 明.专业化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4(11):74-75.

[2][美]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M]. 陈劲,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32.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

201611/t20161115_288823.html,2016-11-03.

[4]余同元.中国传统工匠现代转型问题研究——以江南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工匠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为中心(1520—1920)[D].上海:复旦大学,2005:36.

[5]薛 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6]臧志军.两种“工匠精神”[J].职教通讯,2015(28):1.

[7]涂三广.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2):99-106.

[8]叶 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9]肖争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9):56-57.

[10]杜长明.教师当常怀敬畏之心[N].中国教育报,2017-05-10(09).

[11]赵映富.浅谈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教师精神成长[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4(11):4-6.

CraftsmanSpirit:thePursuitof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Teachers

WEN Xia

(Education Colleg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The retur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the times has added new content and vitality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period,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also has a new connot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we must cultivate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whic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eachers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and the craftsmen spi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The ways of teachers in the pursuit of craftsman spirit are also rich in diversity: often with awe; developing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being willing to sacrifice; and being positive and self-reflection.

craftsman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ursuit

王释云)

G715.1

A

1008-6471 (2017) 04-0087-05

10.13983/j.cnki.jaechu.2017.04.015

2017-10-11

温霞(1992-),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敬畏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敬畏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