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2017-03-10曹钧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理论观察 2017年8期
关键词:志愿理念大学生

曹钧(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共享发展理念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曹钧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3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次深层次变革。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距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从理论高度还是实践层面都与共享发展理念深度契合。面对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困境,迫切需要我们用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引导。可见,共享发展新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开拓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共享发展理念;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这就规定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最终归宿,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方向指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实质上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所倡导的理念、目标及其实践具有深度的融合性。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现实困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从而在促成大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共享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为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政府采取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倾斜政策,它在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城乡差距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共享发展的理念,就是要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厚植发展优势、提升发展境界、引领发展潮流②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第39页。。可见,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旨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性质宗旨及精神内涵。采取有效的实践形式,切实践行好共享理念,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不公问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开展,为广大青年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平台。

我们所说的“志愿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基于利他动机,自愿、无偿地贡献知识、体能、劳动、经验、技能及时间等,以增进他人的福利、提升个人价值、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服务活动③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主要包括志愿捐赠和志愿行动两个主要类别。尽管这两种服务都是一种造福社会的善举,但总体而言,后一种服务通过号召更多有爱心的人的参与,能够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水平,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快速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也更能充分的彰显共享发展的理念。因此,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加倾向于支持第二种志愿服务。新时代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自身的贡献,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份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自觉践行共享新理念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这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共享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

共享发展理念着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三个层次的体现:一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共同创造社会财富,这是在个人“给予”层面的公平正义;二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实现富裕与繁荣,这是在个人“收获”层面的公平正义;三是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安康社会,共济共助,这是在社会“互助”层面的公平正义①胡鞍钢、鄢一龙:《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29页。。共享发展理念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两者就是以人民为主线,主要围绕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二者的深度融合。

(一)二者在理论层面的深度融合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深度融合。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深水区,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优化、社会变革现象发生后,社会出现的就业压力加大,重大利益调整加剧的现状,更需要我们大学生志愿服务用自己所掌握的共享发展理念的知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努力寻求人民群众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用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创造人民幸福指数的最大公约数。因此,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困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力度的同时,用共享发展新理念克服困难,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引领整个社会不断适应新常态。

现代性风险背景下的深度融合。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整个世界已经连成一体,地球村早已形成。但是,有西方学者曾指出,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风险将进一步加剧,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国家都不可避免的遭受现代化的风险。我们在对存在的现代化风险进行反思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普及共享发展的理念,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团结,通过构建共享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构建国家命运共同体。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相比以前明显下降,比如社会上前两年出现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等事件,它不仅仅反映的是现代社会人的道德素质的下滑,也表明了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丧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出现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只有这样才利于凝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共识,真正发挥共享共建理念的效用,通过建立国家命运共同体,共同抵御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风险的挑战。

(二)二者在实践层面的深度融合

90年代初期,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开始兴起,在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的支持及推动下,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创造出了较大的社会价值。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大高校的积极倡导下,通过志愿服务为学校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大学生由于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志愿服务的种类和社会青年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诸如奥运会、残奥会等国家级或地方政府级的活动,大学生可以充当翻译员,为国际友人做好指引工作,充当连接我国与外国的友好使者,或者可以量力而行承担其他类型的服务工作。

第二,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协调的社会现状,大学生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这些地区进行实践帮扶,通过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城乡平衡和地区协调,如进行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义务支教等。

第三,对弱势群体进行经常性的帮助,以此彰显志愿服务精神,这应该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服务类别。如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不定时地照顾生活不能治理的残疾者,或者为农民工子女免费补习等。

当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种类还有很多,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大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积极主动的进行志愿服务。大学生所做的这些志愿活动,都是对社会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既服务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给予自己共享发展的机会。这不仅为大学生树立了良好地口碑,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既有效践行了共享发展理念,也将有利于营造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社会氛围,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进一步构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共享发展理念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再思考

回顾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如《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服务不同种类的志愿者贡献了两亿多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如果按2008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资标准计算劳务费,则高达近43亿元,这无形中为北京市政府节省了一大笔财政支出!青年志愿服务所取得的成绩当然也内在地包含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所做的贡献。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面临较多的现实困境,尤其是在一些方面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不太吻合。因此,我们需要在全面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示范平台作用。

(一)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实困境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不仅为自己,也为社会提供了共享发展的机会,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当下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不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

(1)大学生志愿服务自主权利的现实困境。当今高校多是团委负责本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由他们负责确定服务的形式并联系服务的对象,大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和服从。虽然学校团委负责组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有一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确保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人数,但是由于大学生失去了自主权利,因而很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自主权利的局限性,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2)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时间的现实困境。很多高校在面向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时,一般都是流于形式,存在应付的倾向,部分高校则是迫于上级领导要求之下的无奈之举,使得志愿服务完全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另外,很多高校多是在中秋节、元旦等时间段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其他时间段就没有这种志愿服务。这种时间上的短暂性也并不符合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初衷。

(3)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目的的现实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就大学生个人而言,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不纯,功利性很重,虽然表面看他们行动上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但是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志愿服务的价值,没有将志愿服务精神“入脑、入心”,这就很难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真正效用。

(二)共享发展视域下破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困境的路径探析

针对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共享发展理念的积极引导,从学校和大学生个人这两大层面入手破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困境。

从学校层面看,营造共享志愿服务文化氛围。一方面,学校需要强调针对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走过场,这对大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进行社会教育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其次,学校要敢于放权,给予大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自主自愿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并对此给予相应的奖励。最后,要切实把大学生志愿服务做好做实,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大学生经常性地、不定期地开展志愿服务,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节日的短暂性开展。总之,要面向整个学校,积极弘扬和倡导共享志愿服务文化,鼓励每一位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

从学生层面看,创新共建志愿服务参与机制。志愿服务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在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每位大学生都应该积极转变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理念,祛除不正确的功利化观念,用自己的志愿服务行动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作出积极贡献,用共享利他的志愿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使大学生能真正将共享理念的传播和践行作为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价值追求。

当然,国家也要进一步加大共享理念的宣传,切实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和内涵实质,真正建立起“国家倡导,社会主导、学校引导,学生参与”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将共享发展理念与大学生志愿服务高度契合,在号召广大青少年的同时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以此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8.

〔2〕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唐曦.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构建——以嘉兴学院为例〔D〕.宁波大学,2013.

〔5〕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五大发展理念”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6〕胡鞍钢,鄢一龙.中国新理念:五大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29.

〔7〕纪春艳,黄鹏.志愿服务与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09):228-229.

〔责任编辑:侯庆海〕

G641

A

1009—2234(2017)08—0130—03

2017—07—27

曹钧(1990—),男,山东滕州人,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志愿理念大学生
我志愿……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学生之歌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