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研究

2017-03-10赵婷婷

环球市场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风险货币政策

赵婷婷

江西理工大学

引言:

在经济快速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已经对金融风险放松了警惕,但实际上,对于经济危机而言,通常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在信贷体系下,大量资金都处于控制范围以外,杠杆水平和流动性风险等都是导致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应该对价格稳定以及金融失衡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并根据市场经济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预期目标,通过各种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市场利率,并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民间资本投资、总需求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方针进行影响,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根据货币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可以将其分成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前者指的是央行会在经济萧条时采取措施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进而对投资及净出口进行刺激,增加总需求。后者指的是在经济过热或者是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央行会减少货币供给,进而提升利率,对投资及消费进行抑制,减少总产出,或限制总产出的增长速度,让物价处于合理水平。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以及平衡收支等。

货币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具有较强的统一性。货币政策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只对货币总量变化进行关注,统一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并运用“一刀切”的政策模式,利率在经济平稳的基础上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样会给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具有潜在的风险因素[1]。

二、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分析

由标准经济学知,基于市场环境背景下,利率是调节货币产出以及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多数情况下,中央银行的利率若高于市场中的均衡利率,就说明可能会出现抑制产出以及通货膨胀的现象,那么就可能产生负产出和通胀缺口。相反则会对通货膨胀以及产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出现正的通胀缺口及产出。二者如果相等,那么通胀以及产出的状态就会趋于稳定。

通过商业银行的决策函数可以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进行描述,其基本目标在于将风险项目与无风险项目进行有效组合,进而实现预期收入。设银行投资与风险项目之间的比值是x,预期回报率是r,无风险项目的投资比例为1-x,预期回报率为r1,多数情况下,对风险项目进行投资会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但也会增加银行破产的几率。如果银行破产,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如:给银行股东带来严重的损失、给客户及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等。经研究显示,银行的违约率和其风险承担呈凸性相关,所以将银行破产概率设成x2也是比较合理的。

在研究货币政策给银行风险承担带来的影响时,应该对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相关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对它们的动态反馈机制进行重点关注,在确定最优利率之前,需要对它们的动态博弈关系进行明确界定,若商业银行所制定的风险决策和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在同一时间出台,就会产生纳什博弈。若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比商业银行所制定的风险决策早,就会产生斯坦克尔伯格博弈。基于该框架体系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风险承担水平和风险项目的预期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而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和中央银行所制定的政策利率却成反比例关系[2]。

三、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实证分析

面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承担方面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对于利率规则,应设定较高的利率规则值,来抑制金融体系中的过度风险承担,不能只对产出以及通货膨胀等的规则进行考虑,也应该对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近期的经济危机来临之前,由低利率所导致的廉价资金也得到了长期的积累。不对物价因素进行考虑,在这期间,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将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日本与欧元区的利率甚至接近于零。在低利率政策的长期影响下,给美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住房需求膨胀以及资产价格上涨等,最终产生了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利率角度来分析,除德国之外,其余国家的利率都处于较低水平。而对于之后爆发的金融危机来说,德国所受到的影响最小,并且在危机期间的表现也很稳定。而对于美国来说,它受到的影响就非常严重。

经研究表明,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会为了获取高收益而承担较大的风险,进而产生较高的金融杠杆,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对于传统金融框架而言,中央银行所制定的政策利率主要是通过对消费、投资以及产出的影响来发挥作用。对于主流经济学框架而言,货币政策规则当中并没有金融风险。实际上,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市场当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会对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承担情况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所制定的政策利率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同时也说明了传统货币政策中的利率规则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进而引发了金融风险[3]。

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进行分析,发现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会对市场主体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影响,特别是金融机构,所以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金融稳定内涵。对于中央银行而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制定出适宜的货币政策,降低金融市场中所潜在的风险,或者是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水平,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1]赵恒.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分析[J].现代营销 (下旬刊 ),2017,07:16.

[2]马勇.基于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与实证分析[A]..《国际货币评论》2014年合辑[C].:,2014:19.

[3]邓志超.对外开放和新常态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金融风险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