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于贫困户满意度测评

2017-03-10胡平波冯丽晓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效度管理者贫困户

胡平波,冯丽晓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我国农民合作社多是分散的弱势群体联合成立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其宗旨是服务农民,具有天然的益贫性组织特征。农民合作社通过承接国家扶贫资源,吸纳贫困农户自有资源和资本,开展社会扶贫,通过解决“谁来扶”的难题,在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同时,既可以促进合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财政扶贫资源有限的困境,被视为反贫困最有效的经济组织。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指出在追求共同的利益机制下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大规模运作,实现信息共享、降低成本以及加强市场竞争,降低风险等目的,正是这样的优势使得合作社进一步发展与成长;Nilsson[1]认为合作社相对于独立的农户来说具有强大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力,同时降低市场风险以及提高农户收益;Rogers[2]认为合作社作为服务于农户的联合组织,相对政府具有互助和信任的优势和特性,这就决定了其在政府和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时具有决定作用,能迅速有效地提供社区所需的准公共产品;许俊鹏[3]以克山县扶贫资金与农民合作社“联姻”模式为例,认为两者资金联合可以有效促进贫困户的增收与收益;吴定玉等[4]认为合作社的成立在贫困户地区无疑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并增加贫困户收入、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吴彬等[5]研究发现合作社可为贫困户提供市场信息、更新专业知识、提供特色服务、利润分红以及民主管理等综合性服务;牟永福等[6]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存在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改进;高扬等[7]通过对山东省互助社的分析,认为贫困户的参与度极高,合作社运营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可见,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组织化程度、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以及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研究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脱贫中的地位与作用方面,大部分学者从理论角度研究合作社的整体发展以及扶贫效应,实证研究较少。张衔[8]从结构变迁、贫困动态、资金效率以及社会总产出4个方面对合作社的扶贫作用进行分析;庞守林等[9]选取农业扶贫资金等生产要素运用CD生产函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助贫困户作用与效率进行分析;刘冬梅[10]采用计量法分析政府的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地区发展作用;张曦[11]基于DEA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式扶贫的投入与产出作用。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新时期农民合作社的地位与作用,首先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检验,通过信度与效度进行测评分析;然后使用结构模型中14个测量变量分别对于贫困户满意度3个指标建立结构方程路径进行分析;使用收入能力、技术力量、制度建设、管理者文化4个潜变量对于贫困户满意度指标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最后对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后得出影响贫困户满意度测评最显著的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萍乡市芦溪县对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与电话访问,每个合作社抽取0~10个贫困户,问卷有效性达到95%以上,采用STATA14进行实证模型构建与分析。

1.2 指标选取与建立

1.2.1 潜变量指标建立 (1)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能力。Nilsson[1]认为,对于单个贫困户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庞大的规模效应,可在降低农户市场竞争风险基础上使农户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因此假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入增加可同时增加贫困户收益。

(2)合作社技术力量。倪细云等[23]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创新程度决定了合作社的成长与发展,增加合作社的技术力量可以促进合作社发展,进而使贫困户享受由合作社增收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假设合作社技术人员的数量影响贫困户的收入与发展。

(3)管理者文化水平。黄永利[12]指出,合作社管理者才能与贫困户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管理者文化程度越高对贫困户的影响越大,在抵御风险、重大事情决策方面越具有正向关系。因此假设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对于贫困户脱贫起正面作用。

(4)内部制度建设机制。宋茂华[13]指出,完善的内部治理可以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改善内部治理制度是完善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假设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对于贫困户的发展起正面作用。

1.2.2 测量变量建立 由于直观获取合作社的数据比较困难,本文主要从贫困户主观感受即满意度的视角,设计了4个潜变量以及14个测量变量作为结构方程的指标体系,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贫困户脱贫的地位与作用。问卷形式主要使用李克星五级量化法,选项回答用“十分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十分同意”的评价方式,分值越高代表贫困户对于合作社在脱贫中的地位与作用越肯定,表1对测量变量合作社收入中选取收入能力、盈利水平以及自主品牌进行描述,其中自主品牌满意度最高,而盈利水平满意度的标准方差最小,说明样本合作社中的农户满意度评价较为稳定;在企业家才能指标中选取交际能力、文化素质、决策能力以及调度能力进行评价,调动能力的评价均值最大,同时贫困户3个评价指标的标准方差在0.69附近,说明满意度的数据较为稳定;在技术支持中选取技术培训以及引进技术,两者的满意度均值接近,说明样本中的合作社技术能力满意度较高;内部机制建设中均值相近,说明合作社的内部建设整体较为完善;在贫困户评价指标中,满意度两个层面指标满意度较高,但是对于贫困户积极性评价的数据波动较大,说明存在社员积极性不高现象。

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1.3.1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测试的可靠性,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检测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较为普遍采用的测试方法为重测信度(Kappa系数)、副本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和评分者信度,本研究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系数越大表明内部一致性越高;当系数大于0.8时说明内部一致性极好,检验结果Cronbach’s的系数为0.8023,说明测试变量内部一致性极好。

1.3.2 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测试的准确性,即指在多大程度上检测了需要测量的内容。在经典检测中,测验分数被分为真分数与误差两部分,但由于信度测试在于检验内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因此没考虑真分数中的系统误差,故再次使用效度进行检验分析。效度检验的方法有内容效度(抽样效度与表面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以及构思效度(收敛效度与区分效度),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的载荷值分析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一般认为因子载荷值在0.5以上表示收敛效度较高,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因子载荷矩阵

从因子分析的KMO值可以看出,大部分值都在0.5附近,只有章程制度的完善未达到0.5水平。总体KMO值为0.6428,大于0.5,说明问卷60%以上的内容达到测试的检验效果。

1.4 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一种融合了因素和路径分析的多元统计技术,是一种多变量关系间的定性研究。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有4个潜变量与14个可测变量组成,潜变量为经济支持、技术支持、管理者文化水平和制度建设,可测变量为收入、利润、自主品牌、技术培训、引进创新技术、文化水平、分析能力、沟通能力、补贴程度以及调动积极性的程度等14个变量组成。其中结构回归方程为 :F1=yF2+ε;测量回归方程为:X1=λ1A+ε2,X2=λ2A+ε2。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构方程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合作社经济能力测评中,合作社的收入能力显著影响贫困户的积极性及收入水平;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影响贫困户的满意度及积极性,但合作社自主品牌对于贫困户的满意度指标影响不显著;在合作社管理者素质建设测评指标中,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对于贫困户的积极性、满意度以及收入都通过系数显著性检验,同时管理者的调动能力、决策能力也显著影响贫困户的积极性;在合作社技术力量测评指标中,技术培训建设影响贫困户的积极性以及满意度,贫困户的技术能力越高,脱贫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可以加强贫困户自身机制建设,加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合作社制度建设测评指标中,财务制度的建设、民主管理以及补贴制度影响贫困户的积极性,而民主管理以及补贴制度影响贫困户的满意度指数,同时补贴制度建设也影响贫困户的收入能力。

2.2 结构方程路径

从图1可以看出,管理者文化指标的路径系数为0.073,技术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15,经济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46,制度建设的路径系数为0.033,总体来看贫困户满意度影响一级指标中,经济支持影响系数最大,二级指标中自主品牌影响系数最大。可见合作社的经济能力显著影响贫困户的满意度,同时建立自主品牌的合作社更受贫困户好评。

2.3 结构方程标准化回归

从以上总的检验结果(表4)来看:整体的模型R2的检验结果为0.88,说明模型解释了被解释变量的88%以上,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P值检验小于0.05,说明模型整体联合显著;同时最大似然比的P值小于0.05,因此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拟合比较好。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能力对于贫困户满意

度评价指标中,路径系数为0.15,总效应系数为0.147,P值小于0.05,说明在贫困户脱贫评价指标中,合作社的经济能力显著影响贫困户满意度测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业务能力影响贫困户分红比例,因此当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经济能力时,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将会提高。

表3 经济能力、管理者素质、技术力量和制度建设对于贫困户评价指标体系的回归分析

图1 贫困户满意度评价的结构方程路径

表4 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回归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建设对于贫困户的满意度检验中,结构方程路径系数为0.037,P值小于0.05,说明制度完善程度对于贫困户满意度测评存在显著影响。制度建设有利于合作社的便捷管理、贫困户整体评价水平的提升,稳定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农民合作社更好的发展与贫困户脱贫。

在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力量对于贫困户的满意度评价中,结构方程的路径系数为0.055,P值小于0.05,说明技术发展水平显著影响贫困户满意度测评。因此技术力量是推进合作社发展以及贫困户迅速脱贫的重要支撑;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对于贫困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结构方程的路径系数为0.025,显著水平系数为0.208,说明管理者文化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于贫困户的影响并不深刻。在实际调研中,合作社管理者多为当地有丰富经验的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管理者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对贫困户脱贫不成正比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经济支持、制度建设、技术支持以及管理者素质4个潜变量角度及14个测量变量进行路径系数分析,研究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贫困户脱贫的地位与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文化水平对于贫困户的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而经济支持、技术支持及内部制度建设对于贫困户收入、积极性以及满意度影响存在显著性。针对以上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3.1 因户施政

农民合作社应将贫困户社员进行贫困等级划分,然后采取因户施政策略。对于缺乏劳动力的贫困群体开发脑力劳作,进行专业培训,可作网店客服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对于具备劳动能力但经济困难的群体切身挖掘其劳力获取经济收入;对没有劳动力但有土地的贫困户建议纳入开发投资领域,以此获得土地租赁的经济收入。“精准到户”的实施使贫困户能够通过自身的价值融入到合作社集体中,减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异质性摩擦。因户施政的措施可使所有贫困户获取经济收入,同时增加贫困户生计的多样性、提升自身价值,并激发自身潜力,在促进合作社共同发展的同时,真正实现“精准到户”。

3.2 鼓励回乡创业

在促进合作社现代化发展与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中拓宽扶贫路径与主体。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原因在于农村思想保守、发展方式传统以及信息滞后。本次调研发现,部分青年有回乡创业、造福当地的积极性,但缺乏政府鼓励与资金支持。回乡创业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带动当地的劳动力,解决贫困户就业难、生活难的问题,同时更好地利用当地的人、物、财力发展经济。在带动贫困户群体发展的同时,也改善并促进新农村建设。因此政府积极响应回乡创业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拓宽扶贫路径,让更多的群体参与扶贫,将扶贫开发注入时代特色与活力。

3.3 奖励开拓创新

农民合作社应该完善对于自主研发产品的奖励制度,激发贫困户创新开拓的潜力。“输血式”扶贫只是短暂性救助,应转化为“造血式”模式,努力激发贫困户自身潜力。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激发贫困户创新的热情与动力。目前的合作社管理者是所有事物的决策者,忽视了民主决策的带动力,因此合作社应该加强实践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提高社员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1]Nilsson J. The emergence of new organizational models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 Swed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1998,28(1):39-47.

[2]Rogers E 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Perceptions of the Employment Game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Cooperative Knowledge Behavior in High Tech Firms[J]. Digitalcommons,2000.

[3]许俊鹏. 克山县扶贫资金“牵手”合作社“借鸡下蛋”圆贫困户致富梦[J]. 新农村(黑龙江),2015(18):26-27.

[4]吴定玉,陈和钧. 中国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26.

[5]吴彬,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及其机制[J]. 农村经济,2009,10(1):79-88.

[6]牟永福,刘娟. 贫困农户合作机制研究:合作式贫困治理结构的视角[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4):140-143.

[7]高扬,薛兴利. 扶贫资金合作社试点运行状况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3(6):43-49.

[8]张衔. 民族地区扶贫绩效分析—— 以四川为例[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18-24.

[9]庞守林,陈宝峰. 农业资金使用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0(2):20-23.

[10]刘冬梅. 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1(6):123-131.

[11]张曦. 连片特困地区参与式扶贫绩效评价[D].湘潭:湘潭大学,2013.

[12]黄永利,高健中.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者能力与绩效相关性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99-201.

[13]宋茂华. 产权制度与经济绩效: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制度分析—— 对两个社区依托型合作社的比较研究[J]. 特区经济,2011(4):193-195.

[14]柏振中,向慧,宋玉娥. 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机理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17,36(3):57-60.

[15]陈洁.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扶贫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2016(1):7-8.

[16]廖文梅,曹国庆,孔凡斌. 农民专业合作社助产业化—— 精准扶贫创新模式研究[J]. 农业考古,2016(6):263-267.

[17]刘宇翔. 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5(7):37-45.

[18]宋世宏.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与作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99-301.

[19]赵佳荣. 农户对于专业合作社的需求及影响因素比较—— 基于湖南省两类地区农户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11):18-26.

[20]陈春祥. 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对策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2016.

[21]田春丽. 农民合作社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 深度报道,2014(24):35-36.

[22]李萍. 农村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23]杜东霞. 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 长春:吉林大学,2009.

[24]王卫涛. 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25]齐桂亮. 欧美传统合作社制度对扶贫政策的启示[J]. 企业技术开发,2011(22):58-59.

[26]倪细云,王礼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12,25(1):57-61.

[27]Dagne Mojo,Christian Fischer,Terefe Degefa.The determinants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membership in coffee farmer cooperatives:recent evidence from rural Ethiopia[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17,50:84-94.

猜你喜欢

效度管理者贫困户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