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沈阳都不是家

2017-03-10平平

当代工人 2017年1期
关键词:外地人沈阳爱人

平平

你们干吗都来北京

我和我爱人每年总要因为同一件事情吵上几次,那就是到底要不要离开北京回沈阳,他想,我不想。

我和我爱人是初中同学,都是沈阳人,大学毕业后分别来到北京工作,回沈阳参加同学婚礼重逢,然后恋爱、结婚、生子。在外地人中,我们算是在北京混得还可以的,有一个位置还算不错的学区房,还有一套小房子出租着,他做IT,工作忙一些,但收入可观,我在国企,工作稳定,可以照顾家庭。但是,他还是想回去,他总说:北京不是我们的家。

确实,外地人想融入北京不容易,有时候,那种排外和歧视真是赤裸裸的。有一次,坐在我那刻薄的北京土著女领导的车上,堵车堵得她心烦气躁,她突然转过来看着我问:“你说你们外地人都来北京干吗?把道弄得这么堵,房价搞得这么高!”那是我第一次被地域攻击,我几乎条件反射地反击,“没办法呀,北京工作机会多、收入高,我們得在北京挣钱呀!”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地域攻击,回到宿舍后,我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怕她担心,什么也没敢说,之后自己一个人哭了好久。

我妈妈也遇到过。她刚来北京给我带孩子的时候,每次被北京土著说外地人怎样怎样的时候,她总是很气愤可又不敢反驳,每次都是等我回家后和我念叨念叨,叹一声气就算了。突然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她送孩子去幼儿园,走到小区门口,两个北京土著老大爷站在小区门口说:“外地人上北京干吗来了,就是挣咱们北京人钱来了。”我妈妈事后对我说:“我当时就看了他们一眼,轻蔑的一笑。”

是的,慢慢的,我们都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知道了如何在别人攻击你之前竖起刺儿,如何避免谈到地域问题。

可这只是第一道坎。有时爱人会觉得心酸,因为老家同学的儿子可以在客厅骑自行车,而我们想给孩子买个小型秋千都没地方放。我们一家四口(姥姥和奶奶轮流来北京帮忙带孩子)挤在一个实用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还要每月还2万多元的贷款。他在沈阳的哥们儿常常聚到一起喝酒撸串,而他每天上班光挤地铁就要一个多小时,更别提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面对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作为一个外地人,在北京,我也有过很多很温暖的经历。公司每年中秋,都会为外地员工举办中秋联欢会;每到“十一”、春节,我们回老家,对门的老大娘都会帮忙收快递;居委会发放挂历台历时,总会提前为外地的住户发放;同一办公室的北京小姑娘会在端午、元宵节时为我带来自家做的粽子、汤圆。这让我那颗漂泊的心,总会瞬间温暖起来,继续爱着北京。

当然,北京本身就是可爱的,这里有非常多的工作机会,这里的办事效率很高,这里不需要找很多关系才能办事。

大学毕业时,我是个成绩不算出色的女孩子,奔波于沈阳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却发现一切都是套路。父母想让我进一家国企,可他们只是普通人,费尽心力也只找到一家稍大的民企。在北京读研的弟弟说,他的同学知道北京有一个国企正在招聘,问我要不要试试。

父母和我都想,那是北京的国企啊,那个男孩比我还小,就听他的消息,不托点关系事能成吗?妈妈让我用东北人自以为委婉的方式问那个男孩,需要请客送礼就开口。那个男孩说,就正常投简历吧,行就行,不行再投别的呗。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到北京应聘,可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笔试、面试、复试,录取了!高兴之余,我们全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在沈阳都很难找到的国企工作,在北京不是应该更难吗?

后来,我们发现很多在沈阳不那么好办的事情,在北京都挺好办的。

曾经有一次,为了回沈阳盖个章,特意请年假在“十一”前两天回去,下了火车,家都没回,直奔办事地,结果被告知,负责这事的人今天没在,节后再来吧。我提前两天请假回来,你告诉我节后再来?窗口单位,一个人不在,事情就办不了了?我特别生气,一直质问他们,妈妈却赶紧拉住我说,别和他们吵,你现在吵了,下回来办事更难办。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妈比我更了解沈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次,有的就真的办不成了,有的托托关系找找人,最后也办了。可在北京,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政府、社区的办事人员永远是热情且温暖的,只要合规定,从来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办理。这对于没什么关系的家庭来说,实在太可贵了。

我也想念沈阳,想念那里的发小、同学,很咸的东北菜,还有西塔的烤肉,可我下不了决心回去。

每次回老家,总感到深深的不适应。曾经熟悉的街道变了样子,最爱吃的小店换了老板,以前经常坐的公交车更改了线路,和同学们一起聚会的时候,总觉得我和他们已经渐渐生疏,故作熟悉的寒暄几句之后就是能拧出水来的尴尬。于是每次回家,总会从起初的兴奋到深深的空虚和孤独,好像这是家,又不是家。

更大的问题是在沈阳找工作。

我爱人所在的公司在沈阳有分公司,但他的岗位只有北京总公司才有,回沈阳工作有一定的困难,而我,要是回到沈阳就需要重新找工作。

刚毕业时,我是见识过在沈阳找工作有多难的,现在东三省的经济形势愈发低迷,只怕找份合适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让我望而却步。并且,可以预见的,回沈阳后,我们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些限制。北京虽然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但是晋升机制要透明得多。我们已经习惯多劳多得,要是真的回来了,我不知道要如何面对拼关系、熬年头的不公平竞争。

孩子也是我要考虑的因素。北京的教育资源确实丰富。且不说高考,就以我家5岁孩子的年龄来看,各类培训机构,只有学不起的、不想学的,没有学不到的。小学、初中、高中也更重视素质教育,没有那么重的课业负担,校园内有很多的社团,可以兼顾兴趣爱好。想当初,我们可是从小学开始就学学学,体育课几乎都改上主科,我不会任何乐器,也不懂绘画、书法,而我北京的同事几乎每人都有至少一个兴趣所在的特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也可以这样,起码能过一个快乐一点的童年。

于是,走不能走,留不好留,我和爱人就在留北京和回沈阳之间不断的纠结、争吵,最后总是没有结果。即便是想回沈阳的爱人也知道,回了沈阳我们可能会更怀念北京,因为这里才有我们的生活圈子;而我和他一样,永远断不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我们一家人总是说“回”,可是回哪儿呢?仔细想想,不管北京还是沈阳,哪里都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工

猜你喜欢

外地人沈阳爱人
最小和最大
shock of THE NEW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再见了,我的爱人
亲密爱人
沉默的堰塘
爱人
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