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憩者对生态旅游型川西林盘林分建设需求的研究

2017-03-09黎燕琼郑绍伟陈俊华蓝正勇杜慕长龙李宇奇罗奕爽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盘川西生态旅游

黎燕琼,李 隽,郑绍伟,陈俊华,蓝正勇杜 波,慕长龙,李宇奇,罗奕爽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发展和林业局,四川 成都 610100;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4.峨边彝族自治县林业局,四川 峨边 614300)

游憩者对生态旅游型川西林盘林分建设需求的研究

黎燕琼1,李 隽4,郑绍伟1,陈俊华1,蓝正勇2杜 波2,慕长龙*,李宇奇3,罗奕爽3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2.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村发展和林业局,四川 成都 610100;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4.峨边彝族自治县林业局,四川 峨边 614300)

川西林盘通常由成都平原上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和河流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而形成,呈现出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游憩资源。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川西林盘的面积和数量急剧下降。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不仅带动林盘村镇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在建设美丽乡村留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得到游憩者对生态旅游型林盘的外部特征、林内卫生、游憩空间等方面的喜好,提出川西林盘在林盘内景观游憩林营建、管理和林盘内停车场及标识牌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型川西林盘的保护和质量提升,实现川西林盘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游憩者;景观游憩林;川西林盘;喜好

川西林盘是分布于川西平原,以林、水、宅、田为主要景观要素,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单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建筑技术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还具有历史见证价值、文化价值[1~3]。20世纪80年代,成都市以川西林盘为依托,在全国率先兴起并创出了以农家乐和林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并迅速带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其以消费合理,价格实惠的优势不断壮大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全新乡村旅游形式。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乡村旅游消费者的出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的不断改变,旅游者的需求也不断改变,要求不断提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通过游憩者对游憩型林盘林内外外貌、景点的植被质量和服务设施的评价,掌握游憩者对游憩型川西林盘建设需求,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设置游憩者基本信息、游憩者对游憩型川西林盘林分植被质量评价和对服务设施的评价等22个题,并在调查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口头说明。2015年8月~2016年9月,项目组分别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郫县、都江堰、温江、双流、新都等地区针对生态旅游型川西林盘的建设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采用Excel 2017和SPSS 17.0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表1被调查游憩者基本特征中表现出的人口性别、年龄特征与成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数数据基本一致,表明本次调查结果能大致能反映出游憩者的特征。

表1 被调查游憩者特征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游憩者对生态旅游型林盘林分整体景观特征的喜好

生态旅游型林盘中的林分主要包括4类:一是竹、樟科、木兰科等树种为主形成的常绿阔叶林;二是以香樟、楠木、银杏等地带性阔叶树种形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三是以银杏、桂花、海棠、榕树等园林种苗花卉基地为依托形成的花园式园林;四是以桃、李、梨、杏、樱桃等具有较高观赏性的经济树种规模化种植而形成的特种景观经济林。在问及这4类林盘林外景观布局时,42.1%偏爱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阔叶树种与常绿阔叶树种混交所产生的景色,在30.3%对常绿阔叶林景观的偏爱,则多因为在这类林分中常常或多或少能寻觅到承载着乡愁记忆的竹林;17.8%的游憩者倾向于特种景观经济林形成的景色密集型景观;对于花园式园林则因其不具有典型乡村景观喜欢的人相对较少,占9.8%(表1)。

图1 游憩者对林盘林分景观类型的喜好

2.2 游憩者对林盘内乔木特征的喜好

在问及游憩者对林内乔木树种要求时,73.9%游憩者首先表现的是对高大乔木的喜好,16.4%游憩者表示对观花赏叶类乔木树种的喜爱,8.6%游憩者更喜欢具有芳香性的乔木;1.1%的游憩者喜欢造型奇特乔木。王凯[4]等在风景林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研究中也提出树木径级大小与林内景观美景度成正比。对林木的形态,72.1%的游憩者认为只要是自然长成就好,对于弯曲与否无所谓;19.2%喜欢乔木树种干型良好;其余则无所谓;这与陈鑫峰[5]等在对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中提出的“通直干型最好,弯曲最差”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川西平原林分内林木种类丰富,其树种干型多样,风格和形态各异的树干已能满足游憩者多样化的需求。对乔木树种的排列方式,57.8%游憩者喜欢混合式,即希望林盘内乔木树种的布置能够不拘一格,呈多样性排列。因此在游憩型川西林盘建设过程中,应多选择长寿型树种,采用多种栽植方式,培育风格和形态各异的大径级景观树,提升林内景观质量(图2)。

图2 游憩者对林盘内树种特性的喜好

2.3 游憩者对川西林盘林内状况的喜好

川西林盘是成都市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都平原乡村旅游目的地。调查结果表明,对川西林盘林内状况,游憩者对于不同类型林分的偏好度有差异。对特种景观经济林,68.5%游憩者希望林内透视度在10 m以内,75.7%游憩者希望枝下高不超过人的肩部(高1.5~1.7 m);因为这样既不影响游憩者近距离的接触美景,还能拥有相对独立的游憩空间。对于以高大乔木为主要树种构建的林分,61.3%游憩者则希望林内透视性良好(其中42.2%的游憩者希望游憩期间在林内水平透视距离不得低于20 m),同时79.6%游憩者希望枝下高的高度超过头或更高(图3)。

图3 游憩者对林盘内乔木树种干型的喜好

对于林内植被垂直分布结构,64.3%林盘游憩者更倾向于“乔木为主”的单层林和“乔草搭配”(图4 ),这与李效文[6,8]等在对风景游憩林营建需求研究中提出的“更倾向多层次林内景观”结论不一致,这是因为川西林盘中林下,是游憩者主要活动场所,有灌木的多层次林分会影响和限制游憩者在林下的活动。因此在游憩型川西林盘建设过程中,灌草应选择不影响游憩者林内活动的低矮物种,在栽培时应该尽量避免或者预留出游憩者活动空间;同时尽量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季相景观的乔木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提高林内四季美景度。

图4 游憩者对林盘内植被层次的喜好

图5 游憩者对林内乔木树种掉落物的喜好

2.4 游憩者对于林内卫生的喜好

结合川西林盘生态旅游建设的现状,我们主要从林内树上掉落物和枯倒木开展了林内卫生状况调查。从调查结果显示,游憩者对林内卫生状况的喜好表现出较高的趋同性。71.7%游憩者对从树上掉落下来的各类昆虫表示很厌恶;同时36.5%游憩者表示对从树上掉落的具有染色效果类浆果的厌恶;而对于掉落的花瓣、花粉、树叶等掉落物,61.5%的游憩者都表示无所谓。对枯倒木,51.3%游憩者则表示无所谓。这与贾黎明[7]提出的“游憩重点林分应该清除枯倒木”的观点也不一致(图5)。这可能是由于游憩者在林盘内强烈的人为干预,导致游憩者难以见到没有清除的枯倒木。因此,在旅游开发型川西林盘的建设中,游憩场所选用的树种应避免女贞类浆果树种,同时还需要加强林内树种的病虫害防治。

2.5 游憩者对林盘内林下空间的喜好

生态旅游型林盘的林地是一种典型的可进入式林地,其林下空间是市民亲近自然、游憩者缓解压力、健身、休憩、娱乐以及享受自然的主要场所。在问及对农家乐活动场所的设定区域时,85.4%的游憩者希活动空间设置在林下。但问及空间是否需要具有私密性时,多数游憩者认为林盘游憩本就是户外活动与交流的一种方式,62.1%的游憩者认为林下没有必要提供独处和独自游玩的私密空间。这也与这与李效文[8]等在对北京居民对风景游憩林营建需求研究中结论不一致,这可能与成都的地域文化有关。因为成都是一个对外来人口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城市,而林盘农家乐不仅是市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们感情交流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

2.6 游憩者对林盘内就餐区环境的喜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自驾车游是川西林盘接待的主要旅游方式;享受美食、吃农家饭是人们在川西林盘旅游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对就餐区环境,58.5%游憩者更喜欢绿树成荫的状态,27.1%的游憩者觉得零星有树就可以,仅有14.4%觉得无所谓。

2.7 游憩者对林盘内基础设施的爱好

为了完善川西林盘的基础建设,本次调查还调查了游憩者对停车场绿化、标识牌和游憩设施的喜好情况。对于停车场环境,67.6%游憩者更倾向于有能够遮荫的大树,24.9%的游憩者认为有植被点缀即可,仅有5.7%游憩者认为不需要和无所谓。这可能与目前川西林盘内的停车场多为地面露天停车场有关系。林荫不仅能降低太阳光直射对车辆中塑料配件和内饰的老化,也能降低车内温度。对于林盘中的标识牌,76.5%的游憩者更倾向标牌具有指示和宣传地方文化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川西林盘内的标识牌不仅需要通过文字、图案等多种形式完成其指示功能,还应通过色彩、材质、规格以及样式等多方面的设计组合,让标识牌也具有文化宣传等作用。

3 建议

川西林盘兴起与发展都与林盘内外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林盘内居住者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并推动了林盘内植被组成、分布、数量甚至管理方式等的改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人口快速增长、传统川西林盘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川西林盘面积与数量急剧下降,林盘内植被分布的面积减少、林盘植被类型快速改变[9]。近年来,随着森林游憩业的兴起,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条新的出路。由于林盘建设一直以来多是林盘使用者根据其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以自己的院落为基础进行自建,不仅限制了林盘规模和林盘内的旅游活动项目,还导致林盘林内外景观质量有限和林盘功能不能发挥,造成川西林盘内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游憩产业需求与林盘建设间的较大差距。因此,除了制定强制性规范文件保护有限的川西林盘外,更应该在通过对现有游憩型林盘内部林分管理、营建、停车场和标识牌等基本设施建设等改善性建设,提高川西林盘的景观质量,增强川西林盘的服务和游憩功能,吸引更多的成都市民到川西林盘游憩。

3.1 川西林盘景观林的营建

本研究通过川西林盘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川西林盘的文献记载中很多独具特色的植物受到破坏,林盘风貌氛围也随之淡化,川西林盘植被群落植被类型简单,物种多样性低,景观单一,林分稳定性较低[10]。因此,应该以旅游型林盘景观质量提升为契机,结合川西民居风貌改造,利用各种措施加强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建设,提高川西林盘林分整体质量。如在林盘植被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植物的形态、花色、叶色、花朵大小等观赏特性和花期、彩叶期等物候类生物学特性,还需要兼顾川西林盘的文化内涵,加大城镇居民的“乡愁”寄托情感植物利用率;植被配置上,需要考虑不同层次植被的植物配植,并打破以家庭为单元的小块林地各自建设的状况,统一规划设计,营造出林分整体景观与农田、道路、农居等景观色彩相协调,且林内各具特色的多色彩、多层次、多季相,富有川西传统文化内涵、连续片状的林盘景观游憩林。

3.2 川西林盘的林内建设

川西林盘旅游开发都呈规模化发展,是成都市乡村旅游主要发展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成都市居民;人们的旅游活动需求也从单一的餐饮、娱乐、观赏等逐渐向着游憩、健身、体验、修身、养心等多元化发展。目前川西林盘中为游憩者提供的活动以观赏、采摘、娱乐、就餐等为主,而为游憩者提供的农家体验、修身、静心、健身和养生等活动的空间并不多。主要是因为林盘内为游憩者提供活动的空间单元多以各自独立的庭院为活动范围界线,能利用的空间有限。川西林盘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分布于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和平缓的地貌优势,打破户、村、乡等行政界线,以生态旅游型林盘建设区为整体,营建适合各种游憩活动的片林,再设置相应的休息桌椅、休息亭、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设备,加强人们休憩、养身、体验等中长期类森林游憩活动的需求,提高川西林盘的游憩承载力和吸引力。

在生态旅游型林盘的抚育管理中,应当加强对林内植株病虫害的预防,清除濒死、矮小、不健康等景观有害木,降低林木排列的规则性,控制林分郁闭度在0.6~0.8,使林内光线明暗交错;修去林木上的枯死枝和低矮活枝,提高林下空间高度,既增加林内的透视度,又能减少低矮枝条对游憩者游憩活动的干扰;间隔一定时期清除林下对游憩活动有影响的灌木及构树,提高林内通达性,但在管理林下灌木时应利用小地形适当保留部分灌木,营造大小和形态各异的各类游憩空间,提高林下层空间层次的变化;加强中上层乔木树种的选择和管理,通过不同观赏期和不同高层乔木树种的合理搭配,促进生成多层乔木为主的植被结构,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景观价值。

3.3 停车场及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在游憩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如今各个林盘生态旅游林盘区在道路、食宿等主体设施上大做文章,并取得相当建设成效,但其他细节问题任然忽略了。例如:节假日停车难,林荫停车点更难;应该打造立体停车场增加停车场的容积率,增加地面停车点的树冠覆盖率外,还应该与电台、广播等联合发布游憩区中停车场位置、可用停车位、林盘还可接待能力等方面的预测预报情况。景区的标识牌应除了具有景点介绍、指路、导向、卫生宣传、危险警示等作用,还应增加对区域内文化、主要景观点动植物观赏特性、保护价值等方面情况进行介绍,提高公众生态、安全和参与意识,加强生态教育。另外,标识牌的大小、颜色材质都应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融合[11]。

川西林盘景观游憩林的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景观为主,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原则,在林盘林外景观、林内特征、游憩林结构层次、游憩基础设施类型等方面充分考虑游憩者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满足游憩者亲近自然、接触自然和了解自然的需求,构筑川西林盘生态旅游品牌[12],促进成都平原新农村建设,留住乡愁,以实现林盘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1] 段鹏,刘天厚.蜀文化之生态家园--林盘[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

[2] 陈其兵.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 蔡小于.农村传统民居价值探析—以川西林盘为例[J].理论与改革,2009,(4):153~155

[4] 王凯.鲁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

[5] 陈鑫峰,贾黎明.北京西山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J].林业科学,2003,39(4)59~66.

[6] 贾黎明,李效文,郝小飞,等.基于SBE法的北京山区油松游憩林抚育技术原则研究[J].林业科学,2007,43(9):144~149.

[7] 贾黎明,陈鑫峰,刘泽良,等.太行山周边主要城市户外游憩需求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84~89.

[8] 李效文,田甜,王敏增,等.游憩者对北京风景游憩林营建需求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45~49.

[9] 晓东,周媛,刘蕊,等.基于RS与GIS的川西林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J].四川建筑,2014,34(4):31~32,36.

[10] 孙大江,陈其兵,胡庭兴,等.川西林盘群落类型及其多样性[J].四川大学学报,2011,29(1):22~28.

[11] 李琛.景区标识牌设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向,2012,173(27):197~198.

[12] 翟琴,李林.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以双流县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29(2):46~52.

A Study of the Requirement of Recreational Tourists to the Farmhouse Forest of Ecotourism Types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LI Yan-qiong1LI Jun4ZHENG Shao-wei1CHEN Jun-hua1LAN Zheng-yong2DU Bo2MU Chang-long1LI Yu-qi3LUO Yi-shuang3

(1.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Chengdu 610081,China;2.Rural Development and Forestry Bureau of Longquanyi District,Chengdu 610100,China;3.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4.Forestry Bureau of Ebian Yi Autonomous County,Ebian 614300,China)

The Farmhouse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FFWS)was usually composed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peasant courtyard surrounded by tall trees,bamboo forest,rivers and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Chengdu Plain.It showed the form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production,living and landscape,which not only had important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value,but also contained a wealth of recreational resources.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cit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led to a sharp decline in the area and number of FFWS.In recent years,the ris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tourism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construction,but also played a uniqu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rural areas.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eferences of the recreators on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forest health,recreation spa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co-tourism type forest trays,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hat the forest park in Linpan is a landscape recreation forest establishment,management and parking space construction,proposal,aiming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eco-tourism-oriented farmhouse forest in western Sichuan,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FFWS.

Recreational Tourists,Landscape recreation forest,FFWS,Preferences

10.16779/j.cnki.1003-5508.2017.01.005

2016-10-10

林业公益行业专项课题“201404301”;2016年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黎燕琼(1979-),女,重庆市石柱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及森林城市景观方面研究。

S7-9

A

1003-5508(2017)01-0022-05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林盘川西生态旅游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岁月尽川西
论林盘
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镇林盘绿道网络体系构建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