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

2017-03-09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刘菲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刘菲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6级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 庄馥璘

河南省光山县泼陂河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邬元培

二十一世纪,是个以商品化、城市化为导向时代,伴随着二元城乡结构的巨大鸿沟,农村教育的凋敝与衰落,流动性人口的加剧,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至2013年,据全国妇联当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同时,我国农村乡土文化根基发生了改变,而在此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也成为社会关怀的主旨,并由此引起我们对于当下留守儿童新型教育模式植入的迫切性的探析和思考。

然而,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的改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此复杂多元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视角来层层剖析。基于此,我们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政策的纵向治理,即宏观到微观,再从地方或区域间教育管理的横向比较来进行总结与探索。

一、追溯顶层设计,探析纵向治理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经济现象,与之相对应,农村留守儿童也将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必然长期存在并需要关注的社会群体村。从整体来讲,农村留守儿童题的解决应该以国家倾向性的政策为主导,以学校教育为中坚,以家庭教育为强化,以社会教育为辅助的四位一体的网络环境来共同构筑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坚实防线。

(一)宏观层面: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及时干预

1.中央政策

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国务院提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

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保障合法权益,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法条落实。(肖正德,2006)[ 肖正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进展[J].社会科学阵线,2006(1):249.]在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到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可以从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以及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两个方面来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网,内容详见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602/t20160215_229575.html]

2.地方政策

(1)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制定实施全方位的政策

河南、山西和陕西均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力争建立全面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构建关爱保护工作的格局,建立健全救助保护机制,并且创造各种条件着力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全文详见http://www.henan.gov.cn/jrhn/system/2016/05/12/010640726.shtml。

2016山西省保护留守儿童新规(全文)http://www.wenziyuan.com/article/dkkyvvvy.html

陕西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0803/t20160803_522870413.shtml]《意见》强调了政府作为留守儿童问题的统筹者,与其他主体相互配合,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教育、心理等多方面入手,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关爱留守儿童。湖北省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免收借读费,并建立专项基金。保障了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整合资源,具体措施弥补父母缺位

湖北农村,一些政府牵头的具体做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父母缺位所导致的发展阻碍。例如“爱心妈妈”——当地妇女定期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亲情电话卡”——向留守儿童发放免费电话卡;“留守儿童监护站”——当地退休的或有余力的教师共同组织的“托管所”式机构。(项焱,2009)[ 项 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权利状况考察报告——以湖北农村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9(6).]浙江政府广泛招募“代理家长”志愿者队伍;村(社区)为单位,落实1-2名儿童福利督导员。在山西[ 关爱留守儿童 山西多地经验大放送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2016-06/23/c_129084757.htm],各个村镇基本上都已经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 ,而且不同地方的“留守儿童之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独特的方法帮助留守儿童。从2007年开始,陕西[ 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http://www.gov.cn/jrzg/2012-05/29/content_2147596.htm]省妇联也在寄宿制学校推行“蛋奶工程”。这些措施有效地弥补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缺位,值得各地区借鉴。

(3)从家长观念与就业出发,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到“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和“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两个方面。例如,河南省妇联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为对象创办了“四老”家长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提升“四老”家长素质。[河南办"四老"家长学校 让留守儿童有合格监护人.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7-01/03/content_5560895.htm]安徽省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健全返乡创业公共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山东济宁市泗水县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创业培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1万多名农民工提供了本地的就业岗位。陕西[陕西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一人一档案 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45928372.html]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创造农民工返乡创业新机遇,吸纳更多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4)建立强制报告机制,维护留守儿童安全

例如,湖北省山西[ 2016山西省保护留守儿童新规(全文)http://www.wenziyuan.com/article/dkkyvvvy.html]省也对于监护人报告出台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建立强制报告机制,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且会给予表扬和奖励。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湖南省与陕西[ 陕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长将实行全程监测记录http://news.cnwest.c o m/c o n t e n t/2 0 1 3-1 1/1 3/content_10319826.htm]省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各乡镇的留守儿童信息进行了数据采集,包括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地址、法定监护人详细地址和电话等内容,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级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逐步完善动态监测机制。

(二)微观层面:学校的理念贯彻与科学管理

1.解决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

学校的管理是直接作用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目前普遍实行的政策和制度有“暑期留守子女学校”、“留守子女寄宿学校”、利用假日让留守子女进学校参加开放式教学,组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为留守子女指定代理家长、为留守子女开设亲情热线和亲情班车等等,均颇有成效。例如,河南省明确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在校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教师职责。[ 新京报,全国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束河南将建寄宿制学校,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1401 3750981128074&c=spr_sinamkt_buy_yinsu_weibo_t112。]陕西[ 留守儿童义务教育http://www.shaanxi.gov.cn/portal/ft/view363.html]省力求对每一个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在学校也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和生活上的困难。

2.淡化“留守儿童”的特殊身份,消除社会偏见

山西省万荣县的一线教育对留守儿童的人性化关怀是十分值得推广的——去留守儿童“污名化”。该校向校内外报道某留守儿童的自立自强的先进事迹,并以此为契机建立万荣二中贫困基金,帮助贫困的留守儿童完成学业。报道还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怀,建立了互帮互助的结对帮扶。另外,该校还特别地给留守儿童展示自身奋发向上的机会,使校内的同学消除对留守儿童自闭、脏乱、道德不良的诸多偏见,这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意义重大。(姚丽,2012)[姚 丽.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分析与对策——以万荣县留守儿童为例[D].山西大学,2012.]

3.学校行政管理科学化

山西省某些学校还进行了很多管理上的改进。例如万荣二中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学校组织教师师德教育,建立师生间的互信互爱。该校还积极传播本地“全国实话城”的文化特色,营造特色校园文化,间接使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设置心理咨询室,使留守儿童有求助的渠道。该校以自身为中心建立了资源动员平台,力求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在校内集中解决。

4.学校新式教育方式

浙江温州在苏北农村推出“中天蒙氏幼儿园”,该幼儿园以蒙氏教育为基础的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寓教于乐,在培养留守儿童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从典型成功案例看待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一)构造心灵关怀防护网——“故事盒子”

2015年6月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主办发布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日后的帮扶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希望能成为整个行业的参照资料,“让大家少走弯路”。刘新宇在2013年4月发起了公益项目“上学路上”,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朗读由专家精心挑选出的儿童图书,然后将录制好的音频放入MP3(即“故事盒子”)送给孩子们。对于常年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们来说,一个个或温暖或有趣的故事陪伴着他们走过了崎岖漫长的上学路。

通过故事盒子的方式,多个省市的儿童的成长得到了心灵的关怀和温暖,让帮扶以切实可行的方式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增砖添瓦,真正地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并且由于可复制性和极好的反响,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推广。[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二)构建教育保护网络——湖北“亲子沟通小组”

湖北省“建筑之乡”辛冲镇实施了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政策。该镇是典型的打工型城镇,通过大量输出劳动力年收入在20年间翻了50倍。随之而来,全镇的留守儿童比例逐渐上升至总数的13%。因此镇政府建立了“镇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保护网络。

首先,亲子沟通小组主要是通过多样趣味的互动活动、多组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使亲子在活动中主动交流。第二,家庭关系调试,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应个案案主的需求对家庭关系进行调试。调试人员传达亲子之间难以沟通的信息,并找到矛盾症结所在,再制定教育、活动等计划改善而这关系。第三,开展社区活动,发动社区居民集体行动。社区活动包括社区亲子康乐活动、家庭教育讲堂、儿童素质活动,后者包括知识竞赛、革命老区旅游等。(蒋俊杰,2012)[ 蒋俊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辛冲镇留守儿童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12.]这些活动使留守儿童丰富了视野,知道了生活并非枯燥无味。

(三)关爱留守儿童创新之举——山西教育新模式与2015个微心愿

在山西,尽管留守儿童现象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但山西注重典型引导、择机学习推广的办法,确实已经催生出一批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先进典型和教育模式。比如永济市田村的隔代教育新模式、柳林县的留守儿童“代理妈妈”活动、长治市的“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太原市妇联创办的 “城乡少年手拉手”新机制、全省各地普遍开展的“爱心妈妈送温暖”活动等等,都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创新之举。长治团市委组织发起“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以来,经他们牵线搭桥,全市共结成壶关县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队与该县龙泉镇秦庄小学等13组对子,对留守儿童提供助学、心理引导、自护教育等。永济市田村的隔代教育新模式,更是通过讲故事增长知识、念诗文增强记忆、购读物丰富内容、做实事掌握本领、共同玩启迪智慧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既使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又让外出的父母能安心创业。这些新典型和新的关爱帮教模式,虽然叫法不一、名称有别,但都体现出了关爱帮教留守儿童的真诚和实效。[ 山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1/0323/34777.html]

“幸福陕西·2015个愿望”就是新一轮创新公益活动之一,也是团陕西省委在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的“亲青贴心行动”省级示范活动之一。活动通过基层团组织,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子女、残障青少年和孤儿等群体,收集2015个新年心愿,经陕西交通广播电台和全省20家志愿服务组织联合扩散,广邀各界爱心人士认领这些心愿,通过直接购买礼物或向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汇款的方式,一起帮孩子们实现愿望。[ 陕西:玩转新媒体实现留守儿童“微心愿”http://edu.people.com.cn/n/2015/0212/c1053-26552251.html]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不仅仅靠一个部门或者活动就能解决,它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而且需要从政府到学校、家庭等多个环节上的配合。已有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解决相应问题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将其他地区的方法生搬硬套,而是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而且,在推进改进措施的同时也要调查留守儿童的意见,以努力提升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能够真正为留守儿童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