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融合的研究

2017-03-09邵俊杰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融合

◆谢 勋 邵俊杰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528313)

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融合的研究

◆谢 勋 邵俊杰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528313)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中国制造 2025”强调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索着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本文将从产品体系、产业融合、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转型融合

0 引言

中国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向我们袭来。传统制造业都面临着产品体系创新、产业融合升级、管理提升和服务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1 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共性问题和痛点倒逼转型升级

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制造行业依靠低成本、高投入、大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需求结构、劳动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以及国内外市场结构等问题使得制造业处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阶段。行业的共性问题和痛点成为变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这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资源配置方式、研发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最终将把传统制造业彻底改造为现代制造业。

传统制造业变化不再是简单的、适应性的微调,而是面临全球竞争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实现行业的脱胎换骨,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需要厘清发展思路,主要从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管理组织能力提升、创新拓展服务领域等方面的现状给以认真分析。

2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智能制造也好,传统产业升级也罢,只有创新才是中国制造的不竭动力。中国制造业和日德等国相比,生产技术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相对缺少一种对于技术、创新、质量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是对职业的敬畏和对消费者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有了这种敬畏和尊重,企业就能主动针对自身经营业务的瓶颈寻求突破和创新,这是转型升级的契机和方向。

2.1 产品创新是制造业转型必由之路

产品都有特定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存如果依赖某一种特定的产品,那么,产品寿命也是企业的寿命。只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提高其附加值,满足消费需求者日益挑剔的口味,最为重要的是使竞争对手不能或来不及模仿伪造,保持领先优势,保持和增强企业快速反应以力,产品创新还有助于知识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将科技研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利用现有富余的生产能力。

2.2 产业融合是制造业转型必然趋势

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同时产业融合催生出的新技术融合更多的传统产业部门,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与服务方式,通过建立与实现产业、企业组织之间新的联系而改变竞争范围,促进更大范围的竞争,融合的产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创新与灵活性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这场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能力弱、灵活性差的企业会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出局,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地区之间的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业务重组,产生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

2.3 管理创新是制造业转型突围之术

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原始记录等等,以及企业素质,如人员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等。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上档次的保证,没有有效的基础管理,管理工作就很难展开,很难顺畅地进行,更谈不上搞什么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科学管理。比如,没有科学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只凭经验,企业怎样进行科学的库存管理?这势必造成物资浪费。不少企业基本还处于经验管理状态,总体上还未应用科学管理,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而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产模式、组织和管理体制等软件的变革,相继出现了准时生产、精益生产、敏捷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

2.4 服务创新成制造业转型升级推手

“制造业服务化是大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快速消失。传统上,制造业仅是有形产品的生产,而如今,用户的“需求痛点”是综合了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制造业再也无法仅仅依靠产品本身的功能和质量维持竞争力,依托自身优势选择了不同服务转型战略,转变为单纯的服务提供商或包括软硬件和附加服务的“服务包”供应商,正在由质量弥补者向利润创造者迈进。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将服务创新当作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手段,甚至未来利润和价值的重要来源,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是服务对制造业的首要作用。服务创新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围绕现有的产品提升服务,基于产品的服务创新战略在制造业企业中最为寻常和稳定。

3 “互联网+”的背景与本质

“互联网+”是什么?简单的把“互联网+”理解成就是互联网加传统行业,“互联网+”必须是要和传统行业结合,而不是互联网自己玩唱独角戏,但是如果理解“互联网+”就是简单的相加,如果以为传统行业设计网站,开通网店,发布微信,这样的“互联网+”是不会有未来与前途的。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4 互联网与传统机械制造业转型的融合

互联网思维下,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拥抱互联网,传统制造业也要踏上互联网化的征程。

4.1 产品定位互联网化

真正以用户和消费者为导向,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设计研发环节进行改造、创新。互联网为企业与用户间架起桥梁,良性快速沟通互动,企业员工与用户都可直接参与产品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还可实现研发的“众包式”变革,带动创新,使得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更加准确和能够实现快速响应。

4.2 生产研发互联网化

改造和重构生产环节和流程,与研发设计和众筹变革密切相连、环环相扣的,是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柔性定制的生产变革。随着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日益增强,生产模式向柔性定制方向转变。企业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软件控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流程进行动态化、智能化的配置管理,实现定制化生产。

4.3 供应链互联网化

由过去采购、物流和销售各个环节高成本、高库存、低效率、信息不对称,向信息加速交流和推广转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带动线上线下互动,给企业的采购、销售注入新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选择,可创建企业自身垂直电商平台、行业网络交易平台以及综合性电商平台等,重点提供高效、低成本的快捷服务,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的“四流”合一。

4.4 管理方式互联网化

着力对企业组织体系的改造和创新。向扁平化、网络化组织架构变革,将提高企业组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以及随时应变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有广泛而完善的销售网络,有筹集资金的能力需求,企业组织架构开始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转型,改变传统组织体系多层级和复杂性的特点,精简结构层次,从而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大大提高组织效率。

4.5 服务领域互联网化

在引导客户成为消费需求者的同时,也积极引领其成为产品参与开发者,使用经验的分享者,面向消费者,由单一的产品供应商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转变,积极地分享、交流、评点、沟通,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理解,消除更多的消费误会,使消费者有切身体验,也为厂家在研发新品寻找顾客体验时,提供更直接的参考。

5 结束语

大势使然,传统企业开展互联网化转型箭在弦上,实现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首先是思维和观念的改变,观念的变化决定了是否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变革;其次,要整合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和资源,与专业互联网企业合作,要有整体的方案设计,允许试错,但避免盲目跟风,互联网化转型一定能取得突破,传统制造业也一定能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1]唐光海.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2]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

[3]杨叔子,丁洪.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与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1992.

猜你喜欢

制造业转型融合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