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论治多发性骨髓瘤体会

2017-03-09杜悦欣赵彩源刘俊军焦银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骨髓瘤多发性化疗

杜悦欣,袁 婧,赵彩源,刘俊军,焦银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中医辨证论治多发性骨髓瘤体会

杜悦欣,袁 婧,赵彩源,刘俊军,焦银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多发性骨髓瘤(MM)简称骨髓瘤,又被称为浆细胞肉瘤,属于血液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幼稚的异常浆细胞侵袭到骨髓和软组织当中,进而产生异常免疫球蛋白(M球蛋白),从而导致骨骼损害、高钙血症、造血系统损害、肾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出现严重异常。骨髓瘤目前总体研究状态提示还是难以治愈的疾病。本病多发生于50~70岁的老年病患,男女比例大致相同,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约占恶性肿瘤的1%,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而国内报道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延伸,MM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MM的治疗目前仍以西医化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为主,但多有耐药、血液学毒性、心脏、肝脏等损伤。而中医治疗本病尚无明显毒副作用,然而MM在我国传统中医学未出现过特殊文献论述,但根据四诊辨证分析,或可将其归类于中医“虚劳”、“腰痛”、“骨蚀”、“骨痹”、瘤”、“岩”、“失荣”等范畴。以下笔者将本病辨证论治特点体会详述,望同道赐教。

中医辨证论治;多发性骨髓瘤;证型

1 病名由来

MM在中国古代先贤文献中未有明确论述,但结合四诊辨病分析,笔者考虑应属“骨痹”、“腰痛”、“骨蚀”、“虚劳”、“瘤”、“岩”等范畴[1]。《素问*痹论》曰:所为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中藏经*五痹》曰:骨痹者,奢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治法纲》曰∶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赖转移者也。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有肾虚而腰痛者,有淤血而痛者,有挫闪而痛者,有痰而痛者,有湿热而痛者,有风寒而痛者,有气滞而痛者。《金贵要略》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素问*病能论》曰:肾之为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2 病因病机

2.1 传统中医

传统中医认为MM多由先天禀赋不足[2],脏腑亏虚,病邪入脏内搏于骨,以致毒入骨髓,瘀毒内结,精髓不生,致气血亏虚而发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中年老脏腑精气逐渐亏虚,肾精不足,肝肾亏虚,筋骨失于濡养而发病;兼或因七情失调,肝郁气结,气机运行不畅,形成气滞和或血瘀,瘀毒内生,深及骨髓,筋骨、骨髓失于濡养而发为本病;兼或因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后天之本损伤,加之思虑过度,心脾两虚,生化之源无以化生气血,终致脾虚湿盛,痰湿内阻,加之六淫邪气稽留于筋骨之间而发病。

2.2 现代中医

现代中医学者多数人对骨髓瘤致病因素及病理机制认识日渐趋于一致。方坚教授[3]认为骨髓瘤发病机理主要由于饮食、情志、六淫、房劳等多种因素参与致使气血阴阳失调、脏腑精气亏损,以致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而成。其中肝肾精气亏虚、脏虚瘀毒在本病发病中尤为重要[4];于天启教授等认为骨髓瘤内因总属脾虚气血乏源,肾虚精亏无以生髓化血,脾 、肾亏损,外因感受六淫邪气,邪毒深入骨髓,湿、浊、瘀、毒内生,筋脉不利,导致发病。

3 疾病分型与治疗理念

3.1 辩证治疗

MM临床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辨别虚实,本病为本虚标实证,以肾亏虚为本,波及心、肺、脾、肝,以痰阻、血瘀、毒为标[5]。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应明辨虚实标本。扶助正气是治疗重点。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当分清孰轻孰重。其次,肾虚补益时需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通调水道。再次,当邪盛势猛时,则以去邪为先,邪去则正安。

3.2 辨证分型

气滞血瘀、痰毒瘀阻、气血两虚、肝肾阴虚四型论治。

3.2.1 气血亏虚型

症见面色晄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纳差,神疲,四肢酸软,腰酸困,舌苔薄白腻,舌质淡或伴有齿痕,脉沉细。治法:补血益气,补益脾肾,清热解毒。方剂:八珍汤加减。方药:党参12 g,黄芪12 g,白术12 g,当归12 g,白芍12 g,生地黄12 g,茯苓12 g,丹参9 g,蒲公英12 g,半枝莲12 g,炙甘草6 g;若口干舌燥,加玄参、北沙参、麦冬;若湿热下注膀胱,合八正散临证加减。

3.2.2 肝肾阴虚型

症见骨蒸、口燥咽干、目涩、潮热、盗汗、颧红、腰酸痛,舌质暗红或红绛,舌苔少而干,脉细弦或细数无力。治疗原则滋补肝肾,清热解毒。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减。方药:生地黄12 g,熟地黄18 g,枸杞子18 g,天门冬12 g,太子参12 g,山茱萸12 g,黄柏9 g,砂仁9 g,牡丹皮12 g,丹参12 g,半枝莲12 g,蒲公英12 g。加减:双目干涩,加女贞子、旱莲草。

3.2.3 气滞血瘀型

症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局部刺痛,局部可扪及肿块,皮肤瘀斑,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或弦细。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桃仁12 g,当归12 g,川芎10 g,柴胡15 g,赤芍12 g,绿萼梅9 g,牡丹皮12 g,枳壳9 g,丹参12 g,半枝莲15 g,地鳖虫9 g。

3.2.4 痰毒内阻型

症见骨痛,或胁痛,肋骨膨出,或其它部位见骨膨出,腰痛,或腰弯难直,痰核肿大,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质暗红,舌苔腻,脉弦滑。治法:涤痰散结,化瘀解毒。方剂:涤痰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药:法半夏12 g,茯苓6 g,陈皮6 g,海藻10 g,当归9 g,川芎6 g,桃仁9 g,牡丹皮6 g,赤芍6 g,乌药6 g,白花蛇舌草15 g,鳖甲10 g。若胁下痞块,加鳖甲煎丸;若胁痛,脉弦,加柴胡,乌药,香附。

4 讨论及展望

通过现代临床实践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传统中医药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及临床用药过程中,具有明显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化疗耐药、恢复骨髓造血、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虽然目前中医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过程中只是辅助作用,在化疗药物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但是中医的理论指导和中药介入的联合化疗,为患者提供了新希望。

笔者认为传统中医药在联合西医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方面,对化疗药物可起到明显减毒增效的作用,与西药单纯化疗相比较,其优势在于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其生活或生存质量,减轻患者既有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恢复骨髓造血功能等,另外中医药的治疗费用亦明显低于西药费用,对患者而言具有明显社会效应,具有明显推广优势。辨证论治是治疗的前提,合理选用方药,以益气扶正为总则,配合解毒化瘀,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带来了新的前景。

[1] 周 波.多发性骨髓瘤2例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2):96.

[2] 张 翔,周郁鸿,叶宝东.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诊治概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01).

[3] 方 坚.多发性骨髓瘤中医诊治思路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4).

[4] 李 琤,李 达.梁冰老中医诊治多发性骨髓瘤经验拾遗[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7).

[5] 黄智莉,陈志雄,于天启,戴 媺,杨宏光,陈亚勇.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基本证型优化诊断标准研究[J].四川中医,2016(05).

[6] 王冠军,李 薇,崔久嵬,等.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分析[M].第4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95-202.

[7] 戴 嫩,于天启.多发性骨髓瘤骨痛从脾肾论治的探讨[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

本文编辑:吴 卫

R273

B

ISSN.2095-8242.2017.13.2400.02

猜你喜欢

骨髓瘤多发性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跟踪导练(二)(3)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