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3-09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周 妮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思想政治理论课落脚于青年学生意识形态的科学培养,“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高校教育既是重点,也是基础。新时代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加快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应发挥其重要作用,但由种种因素所限,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从教育三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展开,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受教育者——学生

1.学习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高校学生思想与行动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入校前凭借个人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呈现出一种不成熟的心态和偏见,认为“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3]217,与所学专业无关则可不学,留下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此刻板印象通过两种途径形成:一是直接经验。学生对以往求学过程的感受体验,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有“副课”标签,科目重视度低,理论内容枯燥,学习兴趣缺乏等,将它束之高阁,敬而远之。二是间接经验。根据其他资料和信息影响,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学生从自我发展进行考量,对比不同科目间的发展与实效。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同通用技术类科目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课中诸如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等宏大叙事,于己非有所意。便在学习之初,为两种行为作好了心理建构:一种是未申报请假手续擅自旷课的显性逃课;另一种是人在心不在、上甲课做乙事的隐形逃课。从学生心理认知到行为潜伏,未进入学习中就已存在的刻板印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打开累筑了厚实的壁垒,使思政教育在实施前已有不可小觑的阻碍。

2.学习中参差不齐的情感认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就同他们的生产时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4]68。因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取向由此带有偏向,又带有学前的刻板印象,日久形成认识问题的不同视角。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评价各有差异,近一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不认可。分析学生评价结果,成因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师、内容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如与中学内容重复,没有实际用途,理论性太强,枯燥空泛、缺乏生活感等。学生进入课堂或为了考研做准备,为了丰富人文知识,为了正确认识社会现实,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不同的学习需求,参差不齐的情感认同程度,加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

3.学习后易攻难守的信仰坚持

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德在才前的优秀青年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重点。当前学生的信仰选择与坚持,外受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浸渍,内受教育体制的制约,坚定信仰变得难守易攻。有关调查发现,“有明确信仰”的学生占43.76%,“说不清楚”的占 25.39%,“没有信仰”的占 30.85%[5]。相当一部分学生信仰模糊,给敌对不法分子意识领域的侵入留下可乘之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6],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育者——教师

1.授课技能固化单一

高校思政治课课堂规模普遍较大,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化、“一言堂”;基本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引导、互动、启发和研讨,表现空洞化,不够重视、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层面的教育,是评价再评价的教育,目的在于平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控能力和开阔认识能力,使学生能认识客观事物和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既体现出科学的马克思理论和艰深的思想,又要渗透科学的思维方式,引领和启迪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单一的授课方式无法为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意识,这种吃“大锅饭”的简单模式,不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2.组织队伍流动多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组织的数量与质量带有较大的变动与流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程为全校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存在较大的教师数量需求,但实际情况是真正受专业教育出生的教师数量并不在多数,导致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其他专业教师代理,为补充数量的不足,专业性要求松懈,从而致使质量下降。对于专业成长环境,学术氛围与竞争压力相对轻松,为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在不同高校间流动;而相同情况下,水平一般的教师则易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人员的变动与质量的差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缺乏稳定性,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

3.管理模式粗糙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大致都分属而管,条块分割,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教师只负责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的管理不参与或不熟悉,缺乏对学生思想状况了解,教学上无法兼顾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容易把课堂变向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熟悉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群体又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一种懂实践的人不懂得理论,懂理论的人又不懂实践的怪相形成。理论和实际相脱节,这是目前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所在。

(三)教育影响有效发挥受到阻碍

教育影响的发挥包括许多原因,笔者在此就主要问题进行。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必定受制于一定的环境,“环境包括促成或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7]17,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组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环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硕果累累,但对其中藏匿的暗礁我们必须保持警醒。青年学生有理想、有热情,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问题深恶痛绝,IT时代的信息爆炸,不少负面消息弥漫于高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受到挑战,学生心理、思想随之波动,极易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给人洗脑的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假大空的课”“在中国谈政治很危险”等错误观点。这种不良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困惑郁结,产生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很大程度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引导作用和影响力。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对策

(一)建立受教育者的自信

客观公正地对待一门课程,这是受教育者应持的正确态度,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教育者不仅缺乏这种客观的态度,甚至还有些妄自菲薄,缺少自信。不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是在于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政治、法律、和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向上的心态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以简单的“主副”课来划分,学生在专业课习得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思想道德素质相得益彰,交叉互补。健全个性心理提高学习热情,不单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所有科目学习都十分重要。加强情感认同,鼓励学生与人交流,参加集体团队活动,提高团结协作、遵规守纪的意识;挑战困难,使抗压力得到成长,心理承载能力提升;平衡自我的位置,通过丰富经验和提高认知,克服片面狭隘等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目前出现的信仰多样化、复杂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既不回避,也不惶恐,理性对待、辩证分析。

(二)提升教育者自强

尽量避免“一言堂”“填鸭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备课内容与时俱进、案例新颖、关注学生,实施“互联网+”,使直播、微课、公众号、UMU互动等网络媒体的优势在教学中延伸,革新传统的教学手段,打破教室的壁垒,课堂氛围活跃精彩,教师在专业素质上自强。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

数量和质量上兼备完善的师资队伍,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针对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划分层次,开展不同方式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各高校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培训计划,统筹安排。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政治的素养和教学技法的培训等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应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与辅导员可以相互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信息,建立一个互动机制,对所遇学生工作的困难问题,理论加经验双护航,科学及时有效解决。学生处了解了最真实的学生近况,对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统筹全局。这样一来,管理力度、广度更上一层次,在体制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供保证。

(三)加大教育影响效度

“有意识的教育就是一种特别选择的环境。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7]45“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即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8]因此,借力于环境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影响效度。恩格斯指出,“归根到底,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9]64。存在于自然与历史中的人,便是所指的“生物”的人与“社会”的人,本文在此主要围绕对作为“社会”的人发展的环境论述:学校、家庭与社会。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多元优势,除了课堂教学,可开展多样的论坛、讲座、辩论赛、社会实践等互动活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相比,是一种“隐性”教育。家庭主要由家庭成员、家风、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素质等综合构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成员间相互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原生家庭中父母以身示范功能会强化,通过运用科学的思想教育方法,增强社会历史责任感;重视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增强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社会方面,建立可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且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交往中小群体的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交往环境,而对于社会交往中思想混乱,危害又极大的团体群体,采取周密的办法予以解散,使其无法恢复组织和活动,消除社会交往环境中的消极因素。除了社会交往环境、心理环境也是需建设的一方,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可分为个人心理和群体心理,可知社会风气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支配个体行为,因此群体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影响社会交往。

三、结 语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看似简单容易,但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我们在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身和师生共生性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地挖掘、丰富、发展其理论内涵;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联系性、规律性和外在的相关性过程中,完善、协调、周严其制度与组织管理;在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内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求真、科学、尽善这样一个最本真的教育初衷。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习近平.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1).

[3]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刘国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状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4).

[6]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12/14/c_129403653.htm.

[7]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2(0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