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初探

2017-03-09夏茵茵冯翔宇邱景富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医学教育思维能力

夏茵茵,冯翔宇,邱景富*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016;2.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 400020)

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初探

夏茵茵1,冯翔宇2,邱景富1*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016;2.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重庆 400020)

批判性思维是预防医学工作者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然而目前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阐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批判性思维;教育改革;预防医学

当时光巨轮走到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成了潮流思想的阵地,人的思想不由自主地被网络信息“绑架”,独立思考成为一种奢侈。网络流行语录“听一半,理解四分之一;零思考,双倍反应”,生动说明网络时代的人们失去批判性思维之后的思维模式。预防医学着眼于人群,服务大众健康,其产出往往是健康策略、规划、措施等,需要科学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不仅是科研创新所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而且也是每一位预防医学学子日后走向社会应对工作与生活难题的重要思维方法[1]。

1 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评价、对比、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其被认为是21世纪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帮助公民依据理性和程序解决问题,破除盲从。英语“Critical Thinking”本身的含义要多于中文翻译——“批判性思维”,其含义包括内省、反思、综合、评价评估和重建等。批判性思维4种主要能力:一是有效的推理与思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推理方法(如归纳、演绎等);二是运用系统化思维的能力,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分析整体与局部如何相互影响;三是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即能对证据、论点、主张和信仰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价,能将重要信息和参数合成或找出关联、解释信息和阐述基于最佳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批判性学习前人经验和做事方法;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传统方式和创新方式解决各种不熟悉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并不只是在字面意义上的“批判”,而是逻辑清晰严密地思考,其意义并不是一味反对和负面评价。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培养良好思维习惯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养成这样一种态度:肯将自己的见解搁置一下,运用各种方法探寻新材料,以证实自己最初的见解正确无误,或是将它否定。保持怀疑心态,进行系统和持续的探索,这就是对思维的最基本要求。”

2 批判性思维培养在西方教育中的应用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西方教育传统中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质疑性的对话方法——“苏格拉底对话法”。批判性思维的现代概念直接源于杜威的“反省性思维”。1989年Norris和Ennis提出,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省和思考,用于决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值得相信[1]。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开始作为一个主题进入美国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开展了批判性思维运动,而后在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教育领域也逐渐兴起。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要求学校应培养大量具有较强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学生。美国各层次教育都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目标。批判性思维更是美国大学教学的核心,课程几乎都是围绕批判性思维展开,教学方法也多是批判性的。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制订的基础教育“21世纪学习框架(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强调了“4C”核心能力培养。“4C能力”是:创造创新能力(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沟通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合作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正是“4C”核心能力之一,这一框架肯定了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美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 预防医学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面临的挑战

预防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然而当前在预防医学教育中开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3.1 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中最具特征的就是“教化”,尤其是君主统治者会把教化当作正风俗、治理国家的重要国策,通过对文化的认同,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提批判性思维会妨碍皇权实现这一目标,不会被皇家所乐见,另外由于民众长期受中国传统文化教化,中国自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强调服从权威,尊重师长,在迷信权威的氛围下,批判性思维活动很难开展。尊师重道是中国悠久的传统,学生崇尚权威,完全相信教师的观点,受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很难创新,抑制独立思考,严重抑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2 固有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

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数是“记忆型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种信息行动。而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效仿苏联,人才培养框架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即五年制培养和三段式教育,苏联教育模式推崇整齐划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受传统文化和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系统培养和评估,过分强调学生统一、标准化培养,使得培养的学生虽然知识丰富,但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2-3]。同时也缺乏有效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以分数为依据,缺乏有效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机制和手段,这也是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薄弱的另一重要因素[3-4]。

3.3 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存在误解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将批判性思维狭隘地理解为“否定性思维”。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极大误解。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说:“批判性思维不是负面批判,也不是专门针对别人的。争论不是为了争个你输我赢,显得我比你聪明,而是为了完善我们的理性和思想。交锋不是为了打倒对方,而是为了追求真理,完善自己。”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诋毁他人陈述,不是“盲目批判”,而是批判盲目;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合理判断;不是压倒对方,而是证明自己,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观点。邓小平所以能够正确决策,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他具有很好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这一对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态度,不仅是从事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也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遵循的。

4 加强预防医学教育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1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思维中

批判性思维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关键,批判性思维重在“破”,而创造性思维重在“立”。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善于从所谓的“定论”“真理”中发现不合理之处,学会提出新问题、“有根据的判断”、大胆地想像,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学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批判性思维的4个基本原则应用于教学中,即一是真理需要通过实验证明,二是判断证据的质量至关重要,三是出自权威或专家之口的话不能自动成为真理,四是进行批判性思维不能抱有任何成见。

4.2 改进预防医学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教学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5]。也可采用研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不受拘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挑战同学、挑战教师,潜移默化地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组建以批判精神和批判技能的培养为目标的学习群体,彼此之间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交流讨论心得和体验,质疑挑战观念和成果,协作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4.3 培养更多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

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叔子提出,“没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怎么能教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真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首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批判性思考者,要具有理查德·保罗先生所一直强调的批判性思考者的人格特质——理智、公正、开放、自省、真诚、强烈的求知欲、合理怀疑的精神等。推广批判性思维教育是在非批判性文化和习惯的海洋中顶风行船,它代表着对教师的个人挑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知识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它要求自我反思、自我开放、自我批评[6]。

4.4 推行基于实践的能力型考试

能力型考试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理念所进行的考试。GRE、GMAT和LAST都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测试目标的能力型考试。我国的MBA联考、MPA联考、MPAcc联考和GCT联考以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都属于能力型考试。但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还没有推广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测试目标的能力型考试。预防医学是一门以促进人类健康为目标的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从业者需要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出现时,灵活运用现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凭借可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环境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应对措施,这需要具备很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在医学院校推广能力型考试,推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成为更加主动的研究者、挑战者,去分析和解决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进行理性论证,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合理化的解决方法。

5 结语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目标不应该只限制在让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批判性思考,还应该努力让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进行批判性思考,比如在选举中投票、购买保险以及怎样跟自己的同事和邻居相处等。批判性思维对于在职业、个人和公民生活中做出明智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来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形成终生受益的批判性思维方法,不仅有利于职业成长,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李培锋.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4):16-18.

[2]林平,吕冬梅.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2002(3):93.

[3]陈进,陈燕玲,郑会贤,等.以核心能力为导向,循证医学为载体,终身学习为目的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3):298-302.

[4]解冰,刘冰,刘枫,等.PBL教学法在军校八年制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30-132.

[5]于德娥,杨建军.预防医学教改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109-110.

[6]孟艳华,李婧,于海琴.做一个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教师——“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教师研讨班学习有感[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3):86-90.

(*通讯作者:邱景富)

G640

A

1671-1246(2017)08-0006-02

猜你喜欢

批判性医学教育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