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与评估

2017-03-0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股骨颈置换术骨质

刘 昊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骨科三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与评估

刘 昊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东胜部骨科三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19日~2016年1月18日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内固定治疗,对实验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但是手术耗时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04%与58.70%,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各有利弊,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患者而言,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

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临床上主要采取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相比保守治疗方案而言,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进而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老年疾病患者多半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若处理不当将容易出现骨不愈合、缺血性坏死等病变[1-2]。为此,本次研究对该类疾病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19日~2016年1月18日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

信封随机分组方案进行分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均占据46例。常规组:男女患者之比为24/22,年龄61~87岁,平均(75.22±3.20)岁;实验组:男女患者之比为25/21,年龄60~88岁,平均(75.14±3.16)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其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基础处理,包括止痛、降血糖、降血压等,控制肺部感染情况。

其中常规组采取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患肢外展与内旋适当角度,进行麻醉处理后,在C臂透视机下进行牵引骨折复位处理,选择股骨粗隆下1 cm部位作为加压空心螺钉进针点部位,并选择其他两个进针点,将克氏针前倾置入股骨颈,确定具体位置后采取扩孔器将针孔扩大,退出克氏针,固定空心螺钉,切口冲洗、止血、缝合等。

对实验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麻醉处理后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选择患髋后外侧切口,使得关节囊能够充分暴露,将患侧股骨头去除。将股骨颈残端暴露,并在小转子上1.5 cm处将残端切除;进行扩髓处理,将螺钉进行安装固定后选择人工股骨头,对股骨柄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处理,对切口进行冲洗、止血操作后复位髋关节,检查关节活动度情况,缝合切口。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出血量、手术耗时、下地时间

出血量: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368.55±99.63)ml与(78.96±25.66)ml;手术时间: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125.20±15.56)ml与(74.22±15.20)min;术后下地时间:实验组与常规组分别为(15.50±4.98)d与(40.00±6.23)d,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但是手术耗时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

2.2 并发症

实验组: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褥疮,1例股骨头坏死,总发生率为13.04%(6/46);常规组: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肺部感染,10例泌尿系褥疮,4例固定物松动,3例股骨头坏死,总发生率为58.70%(27/46),说明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治疗方案,但是其具有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耗时长等弊端[3],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对于老年疾病患者而言,耐受性较低,且手术费用花费较高,导致对患者将会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某些学者认为,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多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未必适用该类手术治疗方案[4]。

本次研究结果将无法耐受该类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手术治疗时发现,术后下地时间相比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明显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治疗的常规组。由此可进一步得知,采取人工置换术进行治疗的卧床时间较短,利于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由此可进一步证明,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各有利弊,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患者而言,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

[1] 吴国志.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020-2022.

[2] 张文芽,王翠萍.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89-4790.

[3] 刘向春,李春根,叶 超,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5):100-103.

本文编辑:王雨辰

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7.036.6963.01

猜你喜欢

股骨颈置换术骨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