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心本善,从善而终

2017-03-09聂婉莹

醒狮国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恶鬼鬼魅聊斋

聂婉莹

提起短篇小说的创作,人们都知道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不仅是本国的文坛巨匠,更是世界短篇小说的代表。他们使世界短篇小说的创作在19世纪20世纪初达到高峰。然而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聊斋志异》,其艺术价值不仅可与《红楼梦》相媲美,还可以相当甚至是赶超欧美巨匠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说狐写鬼 映人间百态

作者蒲松龄写狐说鬼,实则是借此揭露世间百态。看似虚幻魔化,却饱含真情实意。直到我们今天读来还深有感触,一部《聊斋》有多少知音人,在里面探寻和挖掘其真正的道理。在这知音人里不乏像邓小平这样的伟人。甚至是提出了与《聊斋》不谋而合的政治论断,为人们的精神引路。《聊斋》中最著名的是写人与狐媚,鬼女的感情,同时还有对实事官场的抨击,且不谈那黑暗的社会对人们的摧残,只说《聊斋》故事中的爱情,就足以让人唏嘘和感叹,感受颇丰了。

世人无非两种,一种为好人,一种人则为坏人。而在蒲松龄的笔下鬼与人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有恶鬼,自然也就有善鬼。恶鬼能魅惑人心,甚至是伤人性命。而善鬼同好人一样,能帮人解忧,甚至是能成人之美,既然所做善事和好人无异,那为何不能与人产生真挚的感情,而终成眷属呢,又何来人鬼殊途呢。

《画皮》是聊斋中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又历经多次改编并拍摄影视剧,不得不说,将我国古典文学搬上荧幕是向民众传播国学经典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实经过改编的故事除了人物延续原著的人物外,内容大多已经脱离原著,甚至是和原著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所以要说想真正感受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甚至是想体会到其中精髓,莫不如回归本心,手捧一本古籍,桌边置一碗香茗,與大师们来场灵魂的邂逅。迷失的时候在书中寻找自己,寻找曾经久久不能解答的困惑。可以说书中的故事就是折射生活的镜子。

心易受蛊惑 爱难被摧毁

《聊斋》的《画皮》故事是这样的,恶鬼乔装成美女的模样,魅惑书生,书生经不住美色诱惑与美女交合,并将美女藏于自己家中,后遇到一个道士,道士告诉其家中有鬼,书生起初不信,后来亲眼目睹恶鬼画人皮,披人皮的过程,后被女鬼掏心而死,书生的妻子为救书生,受了很大的屈辱,吸食乞丐的唾液又被其鞭打,最终鬼魅被处置,书生的妻子感觉受到欺侮便抚在丈夫的尸体上痛苦,结果却吐出一颗心,原来先前妻子所食之唾正是丈夫的心啊。多么跌宕又扣人心弦的故事。

原文中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美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更是对这个故事做了个发人警醒的总结。

鬼魅蛊惑人心是虚无缥缈的,那么鬼魅何不理解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诱惑,这不仅在古代,在现代社会更为适用。当今社会中,有人会因为各种诱惑成为迷途的羔羊,而忘记了慢下脚步,好好看看身边陪伴,帮助自己的人。在被美色蛊惑的途中,不曾想过有一个人始终在默默的等待,愿意为其吃苦受累,等待其回心转意的一天,有人说这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即使平淡的生活将妻子的美貌侵蚀,她还知道有一份责任在,有家要守护,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美。在被利益的蛊惑中,有人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背弃自己最初的梦想,拿金钱与梦想做交换,后果是不言自明,失了本心与快乐。《画皮》中的王生能死而复生,可是现实社会中却没有后悔药,但人们却恰恰喜欢在失去后才后悔。

狐女亦真善 成人间美好

正如人类社会不全是好人一样,鬼魅妖邪中也定有那良善之辈。例如美在外表又美在内心,并且对美不懈追求的《阿绣》,阿绣本身为狐狸精,但是却和普通凡间女子一样,喜欢追求美丽,并且渴望得到像人类一样的珍贵的感情,海州男子刘子固对杂货铺“姣丽无双”的少女阿绣一见钟情,后遭逢变故,子固和阿绣两地分离,刘子固对阿绣的痴情和想念感动了狐女,她多次幻化成人间女子阿绣,希望成全子固的一片痴情,后来狐女身份被发现,她决定帮助子固和真的少女阿绣见面,最终凑成子固和阿绣的美好姻缘。

在这个故事中狐女阿绣虽是狐妖身份,却颠覆了现代人们眼中对“狐狸精”的传统看法,这个“狐狸精”天真、美丽、可爱,像少女一样渴望美好,甚至是帮助情敌追求爱的人。这么看,谁都会被这善良的小狐狸所感动。《聊斋》故事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份超越了界限的真挚感情,人与人也罢,人与妖也罢,只要有真情在,就是美好的,就是该被祝福的。

虽说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根本不存在妖类,《聊斋》中所写大多是民间流言,或是作者的想象,可就是这些妖邪鬼魅有时倒比人真诚和善良,没那么多算计,也会爱人,报恩。人心难测,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甚至是在本该纯净的爱情中,也有人是为了利益,出卖自己的灵魂,出卖他人的信任,这时我们说,这样的人和妖怪有什么不同呢。同理,如果妖怪有人情,有恩报恩,有怨报怨,是不是和妖怪接触起来更简单呢,不用揣测对方的心意,不担心会被背后插刀。用狐鬼之事写人间百态,正是大师蒲松龄的高明之处。也是《聊斋》的精髓之处。

善恶终有报 从善始而终

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中不可缺少志怪小说,它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以《搜神记》最为著名,但是《聊斋志异》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内容上看其艺术价值以及产生的影响都远远超过前者。名篇《促织》《续黄粱》《连城》《考弊司》《崂山道士》等都从各个方面影射社会生活,或歌颂或讽刺,情节丝丝入扣,思想高深,直到今天都可以被人借鉴学习其中的道理。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聊斋》中投射出的业报的道理。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曾讲过这样的道理,凡人所做的事情终有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些是鬼神的封建之谈,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给人们订了一个准则,正是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反而对其起到了约束的作用。总之,人活在世,还应该心中有盏灯,从性本善出发,多做一件善事,既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也可以说是对社会的回报。

猜你喜欢

恶鬼鬼魅聊斋
读破聊斋
外挂
“鬼魅”的权力斗争
——当代美国作家诺曼·梅勒作品主题思想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