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祠,族人寻根的地方

2017-03-09胡欣星

醒狮国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宗亲潘氏牌匾

胡欣星

同宗聚族而居,钟鸣鼎食以祀。在徽州这片土地上,宗祠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在徽州,家族观念、宗亲观念十分看重。在我的记忆中,我接触宗族,是从“本家”开始。小时候,家中或者隔堂亲戚家有“大事”,老本家人就会出动帮衬。此所谓“大事”,即婚丧嫁娶之事。懵懂年纪时的我,并不明白“本家”一词,也不懂“本家”在这一脉血亲当中所起的作用。老长一段时间里,不曾想明白“本家”与“亲眷”的不同。但从家人的言语、行动中,却也能看出些许名堂。比如,亲眷是要走动的,逢年过节是要拿礼节上门做客的,而本家并不需要。所以,那段时间我也总是很困惑,到底是亲眷亲还是本家亲?后来,这个困惑在一次次的婚丧嫁娶大事中,渐渐明朗。虽然本家无需送礼往来,平日里的生活关系看似跟普通的隔壁邻居也没有差别,但只要逢上家族中的这些大事,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衬,每到此时,仿佛就是旁支族人的一次汇聚。

宗族宗族,同宗同族。族人兴,宗祠兴;宗祠荣,族人荣。走到徽州的各个古村落,几乎村村都有祠堂,有的是宗祠,有的是分祠。宗祠,往往是同一族姓人兴衰荣辱的外在表现。村落兴盛,则祠堂热闹;村落衰败,则祠堂颓废。

看过一些观点说,我们的生活缺乏仪式感,虽然我们不喜欢条条框框,但我们需要仪式感。我很赞同。古代女子满15岁行“及笄”之礼、男子满20岁行“加冠”之礼,婚礼之上要“拜堂”,葬礼之上要“哭丧”,征战之前要壮行......这些仪式的存在,一为告诉,二为凝聚。而宗祠,往往是各支血脉认祖归宗时走仪式的地方。

我们现在常常说的“不忘初心”,也就是老一辈们常念叨的“不能忘本”。这个“本”,即为“根本”。当族人发出宗亲祭祀的邀请时,散落在各地的血亲,都会赶到姓氏的“起点”,回来寻根问祖,參加这样一场隆重的仪式。走完这场仪式,仿佛自己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般,归根了。

去年5月底,我有机会看到一场,徽州土地上潘氏宗祠筹备宗亲祭祀的活动,这也是我头一次亲见这样的活动。参加活动的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有族谱的带着族谱,没有族谱的,或用手机拍下或用笔记下自己的、家人的辈分,仔仔细细地再看看“潘氏”的牌匾,相互交流着“你这支潘是从哪里去的”......当我翻着泛黄受损的族谱,当我仔细辨认牌匾上风化的汉字,当我辨认着牌匾上风化不清楚的字迹,当我用镜头记下祠堂中来来往往的身影时,我总感觉,这座宗祠就像一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爷爷,

正安详微笑地看着这份属于他的短暂的热闹。

猜你喜欢

宗亲潘氏牌匾
宗亲文化视角下爱荆庄乡土遗产保存研究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陈氏宗亲珠宝联盟2016年新春联谊会圆满举行
浅谈宗亲联谊的现状
开展宗亲联谊 构建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