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品非正常降价促销的经济学分析

2017-03-09刘秀春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效用商家消费

刘秀春

【摘 要】生活中,降价促销的活动随处可见。小到街边水果摊,大到各种繁华商圈,无论是日常生活用品,还是高档耐用商品,只要长时间在市场上交换,就会出现降价促销的可能。本文首先分析商品降价促销的经济学原理,围绕生活中各种促销让利活动,区别分析正常降价促销与非正常降价促销的不同表现,最后基于消费者和商家视角找出非正常降价促销的弊端,从政府、消费者、商家的角度对商品回归正常促销轨道提出建议。

【关键词】降价促销 ;效用 ;商家;消费

1.引言

菲利普·科特勒曾说:“从历史上看,大多数买主选购商品时都是将价格作为主要决定因素[1]。”在现实生活中,各大商场为了避免亏损或者实现盈利的目的,纷纷抓住价格这一刺激因素,通过对各类商品以各种降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呈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2],这也是降价促销这种方式能够风行于各大商场且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学者从不同程度上对商品促销进行了研究,如李秀中(2002)认为促销可以增加销量,但有损品牌,提出促销不要腻味消费者的观点[4];李书田(2012)认为打折原本是一本好经,打折促销之所以得不到广大消费者赞同,是因为打折促销已变味[5]。不同于上述文献,本文从降价的促销手段入手,运用弹性和价格歧视以及成本-收益原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并区别分析正常和非正常降价促销行为,同时从商家和消费者角度分析非正常降价促销的弊端。

2.商品降价促销的经济学原理

2.1基本概念

2.1.1促销

所谓促销,就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即商家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或打广告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送一些有关产品的基本功能、用途和好处,吸引消费者前来并说服他们购买。促销手段极为丰富,而本文主要分析降价这种促销方式。

2.1.2正常降价促销和非正常降价促销

从降价的手段和价格降低的程度来看,降价促销又可以分为正常降价促销和非正常降价促销。正常降价促销是指为了把产品销售出去而适当让利于消费者,把价格控制在合理的降低尺度范围内,是一种短期的降价行为;而非正常降价促销是指商家为了打垮竞争对手而采用的过度降低甚至于长时期对大范围的商品降低价格手段,或是为赢取暴利,以次充好,欺骗顾客的降价促销行为,是一种不合法的价格竞争行为。判别正常与非正常降价促销最基本的方法是看价格降低的程度是否合理,降价的结果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本文将在后面具体介绍两者的不同表现。

2.2降价促销的经济学原理

2.2.1需求弹性原理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原理,在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于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来说,价格的较小幅度降低会带来销售量的较大幅度增加[8]。在降价促销活动中,由于价格降低会使销售数量增加带来的收益会大于销售价格降低带来的损失,而商家的总收益等于销售单价乘销售量,因此总收益会变大。

根据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对于两种互为互补关系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互补品的需求的反向变化[10]。在降价促销活动中表现为即使当一种商品以亏损的价格出售时,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在增加这种产品需求的同时,还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而其互补品所带来的利润也可以弥补一部分这些商品降价所带来的亏损。

2.2.2价格歧视原理

所谓价格歧视,就是商家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产品[10]。降价促销的方式主要属于二级价格歧视,即商家通过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可以占有部分消费者剩余增加自己的利润[8]。

在商品的降价促销活动中,商家通过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数量给予不同的定价,比如常见的“满多少减多少”活动。相对于始终保持一层不变的价格,降价促销的方式可以使商家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所以要想达到促销的目的,商家不仅要选择需求弹性较大商品,在价格的制定上也很重要。

3.正常降价促销与非正常降价促销

3.1正常降价促销

不同情况下商家选择降价促销的目的会有所不同,定价的方式也各种各样。对于正常降价促销而言,降价是为了尽量把商品销售出去,然后把资金收回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价格降低的原因是这类商品的市场供给大于消费需求,或是现有生产技术使该商品比刚出售时的成本降低,也有可能是商品原来的价格定得太高。生活中常见的正常降价促销主要表现为“打折、特价、满减、会员卡、买一送一”这五大形式。

3.1.1打折

打折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降价促销手段,是一种间接的降价表现。它是商家按照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多少给予数量打折或以现款打折优惠的商品定价方法,通常叫几折[5]。例如,某商店商品全场九折,说明该商店里所有商品的销售价格为标价的90%,若该商品标价100元,消费者只需花90元即可买下。为了汇集人气,吸引消费者,一些餐饮店或娱乐场所就经常利用节假日的时机,纷纷开展打折促销的活动。

3.1.2满减

在促销活动中,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宣传: 若一次性消费满 99 元, 返现金 10元; 满 199 元, 返现金 30元。也就是说, 消费者一次性在同一家商店消费的总额越高,获得的优惠就越多,商品的实际买价越低。当消费者购满99元或199元的商品,实际只需花费89元或169元。与直接降价最大的不同在于,顾客消费额度必须先达到满减的条件才能得到优惠。

3.1.3买一送一

很多商家在降价促销活动中会推出这样的方式:买一送一。商家事先通过对指定活动的商品核算定价,当然定价前提是使活动售出的产品价格之和高于成本。而且赠送品一般都是与需要付款的商品相关的,这样相当于间接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既能一次性卖出两件商品,也能获得一定的盈利。我们经常会看见超市里为了推出新款牙膏或者賣出水杯,会做一些类似“买牙膏送水杯”活动。 在给予消费者优惠的同时商家可以达到推出新款牙膏或卖出水杯的目的。

3.1.4会员卡

会员卡其实是一种特殊的降价促销手段。消费者可以以一次性消费满足商家规定的办卡金额获得办卡的资格,商家对持卡的消费者再次购买消费时给予一定折扣的优惠[9]。这种降价方式是针对既定的消费群体,不具有前述四种方式的普适性,但却可以给商家留住稳定的客源。

3.2非正常降价促销

如果商家降低价格的幅度大到影响了正常盈利水平,或者为了赚取暴利,低价销售劣质伪冒产品,非正常的降价促销行为随之产生并不断蔓延。生活中常见的非正常降价促销主要表现为“劣质品大甩卖、过度降价和欺骗降价”等行为。

3.2.1 劣质品大甩卖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 一些商家开始使用卑劣手段从生产开始降价,即用最小的成本生产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这些不良商家总是以欺骗消费者的方式,隐瞒商品的基本信息,打着疯狂大甩卖的旗号,将伪劣假冒产品以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销售,用低价的策略吸引消费者,迷惑消费者。我们可以看到商店销售一些劣质的所谓品牌的电器,比如吹风机,这些产品看起来和正品在外观上极像,或者仅仅表面贴了某品牌的标签。普通消费者由于辨别能力较弱,根本无法仔细识别,最后很容易发出购买的行为。

3.2.2过度降价

当一种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商家会把降价作为占领市场的首要选择,甚至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也进行降价,他们认为自己有雄厚的资本,能承担降价带来的损失,只要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果对一种商品全面持续地进行打折促销,或长期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低,就会形成一种价格上的垄断,那这就是一种非正常的竞争手段。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都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长期持续性盲目地打折、过度降低商品的价格,比如滴滴打车平台就用价格补贴的方式制定明显低于传统出租车打车的价格与其抢占市场份额,这是一种恶性竞争。

3.2.3欺骗降价

欺骗降价,即商家在推出降价活动之前先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再以降价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进店购买的虚假降价行为。就如“双十一”活动淘宝商家推出的一些商品,真正降价的太少,真正能抢到优惠的机率很小。有的降价后看似与原价相差很大,实则在“双十一”活动之前,商家就已经提高了价格,使得打折或降价后的价格与活动之前的价格相差不大,有时甚至还会高于以前的价格。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挑选商品的时候看到限时优惠,结果下单后或收到货后,发现付的价格比平时价格还高。

4.非正常降价促销的弊端分析

4.1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分析

对于非正常降价促销,消费者看似占了很大的便宜,实则掉入了一个陷阱。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信息不完全了解,往往会因为贪图便宜,面临一种风险选择。

对于劣质产品,商品的使用价值远远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效益,甚至会由于商品质量方面的问题,消费者在买后使用不当而遭受一些财产上的损失或身体健康伤害,相当于消费者花了钱买了没用的甚至危险的产品,机会成本大大增加了。劣质品的普遍存在,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行为。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群体,他们不再相信品牌,更愿意购买劣质品,导致市场上的优质商品遭受排挤,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对于先提价再降价的行为,商家利用这种降低方式刺激消费者前来消费,实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是一种不诚信的降价促销手段。这对消费者来说,不仅得不到优惠,反而还花了高价。

4.2基于商家视角的分析

过度降价容易误导商家的生产经营决策。过度降价会使得消费者疯狂购买,商家在看到如此多的消费者购买促销品时,以为潜在的市场需求量会很大。其实,消费者的行为属于一种超量的消费,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购买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商品所带来的效用是逐渐减少的。而误解的商家由于盲目生产,导致市场上出现更大的供给过剩现象,商品不得不再次降价,最后陷入一个降价的恶性循环。

商家采取的以次充好的降价手段,容易恶化市场环境。当一种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时,由于它的生产成本以及商品质量远远低于正规产品,为了盈利,商家却还总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正规产品的牌子,卖着自己的劣质产品,并且是以“特价促销,亏本大甩卖”的名义迷惑消费者,让消费者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实施购买行为而遭受损失。而消费者在上了一次当后,不再相信降价促销等活动,反而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产生怀疑,不但使得商家自身信用大大降低,还可能危及与此相关的正品商家的发展。

5.回归正常促销轨道的政策建议

5.1消费者

首先,理性消费。面对席卷而来的各种降价促销浪潮,消费者要禁得住价格的诱惑, 量入为出,不盲目跟风。在大致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后再考虑买不买的问题,要谨防三无产品,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具体来说就是不要明明知晓产品存在质量等问题,还贪图便宜继续消费。

其次,多长个心眼,避免掉入一个虚降价的陷阱。在购买促销品前对需要付费的商品价格进行对比审查,根据自己之前的购买经验和别人的评价理性辨别,看看此次所促销的商品是否真正实惠。

最后,加强维权意识。很多消费者对于市场上的大量劣质商品表现出一种“损失小就无所谓”的麻木心态,当发现自己买到的是劣质产品时,应及时找商家理论并要求赔偿损失,并告诫身边的人。对于不良降价促销行为,还应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以打击伪劣品制造商的嚣张气势,使市场回归正常。

5.2商家

降价幅度要遵循适度原则。降价促销的策略并非不可行,只是降低后的市场价格不得低于生产该商品的平均可变成本,否则商家不能弥补日常开销,难以继续运行。不同的降价方式所适用的范围不同,带来的效果也有差异。在选择降价方式和定价时还需谨慎。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不只有降价才能做到,综合选择适当的促销策略和合适的促销商品也很重要。

最后,行业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合理竞争,才能明确该产品的真正市场定位,指导销售商选择正确的营销策略。

5.3政府

对于非正常降价促销的行为,看似事小,危害却很大。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产品销售的监管力度,抑制过度降价促销行为。严厉惩罚促销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增加其促销的成本,规范市场秩序。执法部门应加强法制建设,使抵制非正常降价促销行为有法可依。在对产品进入市场严格审核,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泛滥的同时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通过宣传加强识别假货的能力,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使市场回归正常竞争状态。

参考文献:

[1]周和毅.折价促销细思量[J].医药世界, 2003(04):35.

[2]黄家祥.论价值规律的作用[J].知识经济,2009(17):6-7.

[3]王义华.试论经济学的人文主义特征[J].理论学刊,2003(04).

[4]李秀中.时令商品促销功过辩[J].知识经济,2002(11):68-71.

[5]李书田.冷眼坐观打折风[J].价格与市場,2012(03).30-31.

[6]王志江.商品换季降价促销的经济学分析[J] .商业研究, 2003(21).

猜你喜欢

效用商家消费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40年消费流变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新消费ABC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