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玉:医者师者 钻之弥坚

2017-03-09叶力

晚晴 2017年2期
关键词:儿科学西医儿科

叶力

2016年12月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大会,授予60位教师“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贵阳中医学院彭玉、冯泳两位教授获此殊荣。本刊记者专访了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33年,现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中西医结合儿科专家彭玉教授。

师从名师 医道精诚

1982年,彭玉教授自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毕业后,至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工作。1984年,她作为年轻教师参加全国第二批中医儿科高级师资班,从此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彭玉教授说,她成长为教师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母校老一辈教师的帮助。谈起三十余年亦医亦师的从业生涯,彭玉教授感慨万千,“我的人生中,遇到了三位老师。”

1993年为抢救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国家启动了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学习工作。1997年,彭玉有幸作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人,师承国家级儿科名老中医药专家黄建业教授。“这是我职业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彭玉教授说,黄建业导师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届中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医五十载,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导师扎实的中、西医功底、渊博的学识、高洁的人品,以及对祖国医学与教学事业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彭玉,坚定着她为祖国医学与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彭玉教授的第二位“伯乐”是小儿推拿名宿汪惠尧老专家。为了支持彭玉研究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技术的国家级课题,挽救濒于失传的小儿推拿技术,这位在2008年已年逾七旬、早已退休的老专家,不顾年迈,再次“出山”,指导彭玉继承和创新小儿推拿技术,推动儿科学科建设。他传道授业,博古通今,引领彭玉创新,以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厌食等疗法,在小儿外治技术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实现了中医特色治疗的新突破。

还有一位至今难忘的启蒙恩师——老中医黄恺行。他是彭玉教授在大学读书时的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带我入门的老师。”彭玉教授笑着说。如今黄老年逾八旬仍闲不住,还在当郎中,行医施药。这位老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仍用毛笔开药方。“黄老根底深厚,经方张口就来,他用毛笔开药方,是一种传统、一种享受。”彭玉眼中,黄老这样做,是为了影响下一代,让中医这个国宝继续发扬光大。“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医传承教育的希望,鼓励我一直坚持走下去。”彭玉教授说。

行医一时 鞠躬一生

在彭玉教授三十余年的临床与教育工作中,遇到过很多病例。

“我是搞儿科的,儿科病不复杂,复杂的是让孩子不生病。”彭玉教授说起一位让她印象深刻的患儿:一个4岁还不会说话的小男孩,由爷爷奶奶带着来找彭玉求诊,彭玉检查发现,小男孩身体各方面发育正常,就是无论怎樣引导都不说话。突然他哭了,他的奶奶马上就问他是不是饿了、渴了,是不是要吃零食……面对大人的各种询问,孩子只会摇头或点头表示选择,而不会自己去表达需求。彭玉教授经过观察发现,这是大人长期对孩子进行暗示答案性的询问,让孩子失去了自主选择,正在语言发育期的孩子没有受到应有的大脑刺激,造成了失语。对此,彭玉教授提醒,现在的家长不能只关系孩子的身体长得好不好,还要注意更新自己的育儿知识,隔代养育的家长更要适当放手,让孩子适应社会,顺应成长的需要。

作为一位钻研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的医生,彭玉教授提倡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很多老人带孩子,觉得‘我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意思是孩子和老人一样需要粗纤维多、低脂低蛋白,或软食,甚至流食,其实这种观点不尽科学,孩子需要长身体,在饮食搭配上米粥类的碳水化合物太多,缺乏鸡蛋、瘦肉、鱼肉等蛋白质和营养物质,食物种类单一,辅食添加过晚等,均会引起发育不良,或免疫力低下。”她说老人则因为消化系统功能衰退,或身体机能消耗少,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养胃,老小的饮食结构不同,不可随意混淆。

彭玉教授认为,科学喂养应遵循孩子的发育原则。中医儿科所谓“小儿为纯阳之体”,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一旦有恙,应护养阳气,用药应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滥用。如抗生素类药物就容易耗伤伤阳气,伤害小儿稚嫩的身体,故用药物、剂量都需严谨,提倡天然有效的治疗手段,儿童可在家中进行保健护理,如平时可对婴幼儿做抚触,抚摸和按摩孩子肢体,特别是腹部,可调节肠胃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诲人不倦 虚怀若谷

医路崎岖,上下求索。彭玉教授不但在岐黄之道上砥砺而行,更是注重传道授业的医学传承。“我是教师,更是一名医生,临床工作与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在彭玉教授看来,临床医疗就是要出疗效,而教育就是要将医疗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

医学教育目的不仅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更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医生。在贵阳中医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彭玉教授主讲《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医儿科学》、《小儿推拿学》课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由于西医学教学模式细微有序,数理逻辑推理性强,而让学生惯性应用西医思维模式去论证传统的、宏观整体的中医辨证体系,中西医两种思维模式的碰撞难免造成误解或学习不透彻。而传统中西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是中医讲中医、西医讲西医,中西医怎么结合只能根据授课教师自己临床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发挥来讲授,学生学后常感到中医学不精、西医学不透,中西医难结合,如何在有限学时让学生了解中西医结合儿科优势和不足,成为课程教学的难点。

2005年,彭玉教授作为儿科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潜心专研,从临床入手,以儿科临床治疗疾病选择疗效最佳的方法着手,把儿科常见疾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为主西医为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以及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四大类,凝练转化为中西医结合的“儿科四种分类教学模式法”,创新性应用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结合儿科诊治疾病的优势与不足。以“儿科四种分类教学模式法”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研究,2008年获贵州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四种分类教学模式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2014年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二等奖。之后“分类教学模式法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获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2项厅级教学成果奖。

谈及中医传承教育,彭玉教授深知此次评选活动,是国家对中医药传承教育与未来发展工作的重视与肯定,是为进一步弘扬立德树人的师德师风和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激励广大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者潜心教学、精心育人、追求卓越。自己荣获表彰,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心,中医传承后继有人。

回首从医从师的职业生涯,彭玉教授坦言,作为医者,努力做到不负病家;作为师者,努力做到不负后辈,通过一代代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让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中医药瑰宝在世界医学宝库中绽放璀璨光华。

猜你喜欢

儿科学西医儿科
高职高专儿科学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两手
儿童少玩蹦床
洪昭光:中西医将相和
重启儿科医学招生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儿科学本科生导师制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