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泛家族化与家族企业治理转型

2017-03-09李莉

时代金融 2017年3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

【摘要】家族企业治理具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利益主体的多样化使得治理机制趋向权变性。家族作为影响治理机制的关键因素,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对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控制程度直接作用于家族企业治理机制的变革。家族的绝对控制难以适应于企业发展,家族治理模式亟需转型升级。本文从中国文化情境与家族企业特性出发,认为三类矛盾的存在使得家族企业治理转型需要一种折中方式,即基于泛家族主义对家族企业进行泛家族化管理。

【关键词】家族企业 家族控制 泛家族化管理

一、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的背景

家族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中家族企业治理是最令研究者好奇和费解的问题之一。实际上,家族控制从本质而言,也是一项治理机制。在理论上,学者从多种理论角度出发,对家族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但是都各执一词,所以家族控制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中是没有得到完全解释的黑箱。在现实方面,家族企业创立之初家族控制无疑是最好的治理方式,但是当家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纷纷选择以多元化来实现扩张和分散风险,规模的扩大导致管理趋向复杂化,家族控制所表现出的弊端就成为了困扰众多家族企业谋求长期发展的问题。不论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上,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迫在眉睫。

近年来,学术界部分学者在宣扬一种“家族控制威胁论”,认为家族控制是导致家族企业管理不善,经营落后的根本问题,应该加速转变为职业经理人控制的企业。可现实是,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混淆了创始家族在家族和企业中的分辨,通过控制权的掌握,创始家族才能更好实现家族和企业的合一,所以家族仅掌握临界控制权在中国现阶段仍不是主流;另一方面,“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源于创始家族与职业经理人团队由于缺乏控制权制衡机制的约束,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最终导致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的分裂。中国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的关键之一在于创始家族与职业经理人的互惠相容,可是中国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与关系信任文化的传统性使得这一点难以得到落实。尽管在学术界,家族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家族控制已被贴上低效率和管理腐化的标签。因此有学者认为,家族企业应加快转变为家族掌握临界控制权的公司,特别是在管理权方面应全面对外放开,以专业能力为基准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家族企业,这就是兰德 S·卡洛克所归纳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中的最高阶,即现代职业经理式企业。然而,家族企業的治理问题并没有因为家族控制的放开就迎刃而解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矛盾。

二、治理转型的三类矛盾

(一)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

特别在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之下,家族企业的创始家族无法区分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或者直接将家族利益作为优先级。而家族控制是用以实现家族目标的工具,创始家族自然不愿意将控制权拱手相让,尽管这能够最大化企业利益。

(二)家族企业独有的特异性知识和人格化交易与外来经理人代理能力的矛盾

家族企业在家族成员的控制之下,形成了成本较低的人格化交易方式和难以社会化的特异性知识,拥有高水准专业知识的经理人若是脱离于这种特有环境,也将难以达到代理目标,这背离了职业经理人的存在于企业的价值。在这种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的情况下,家族企业很难用得对、留得住外部人。

(三)社会资本需求与低信任度的矛盾。

家族企业的成长意味着家族控制下的资源储量已不能满足日益扩张的企业需求,家族企业能否突破家族边界,向外获取额外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是成长的关键。私人信任是家族企业的信任基础,且在中国情境下,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和制度信任机制的不健全会导致家族企业难以引入外部经理人,即便引入了外部经理人,也会将企业精力消耗在处理委托代理问题上。

三、泛家族化管理模式

在这里,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折中方式被忽略了,即存在于家族企业根源深处的泛家族主义。泛家族主义孵化了一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家族企业成立之初就已存在的管理方式,即泛家族化管理。基于泛家族主义的泛家族管理实际上就是在企业主保持家族控制权的基础上引进了职业经理人,但并不是来源于经理人市场,而是基于学缘、地缘或业缘等关系对人才进行选择,其在被聘用之前就已经被家族企业由“外人”内化为“自己人”了,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泛家族管理也是一种家族企业治理机制,通过泛家族化管理既可以增强家族控制具有的保留关键资源、降低X-非效率和提高运作效率的优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家族控制在管理和决策上的劣势。泛家族化是我国家族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值得探究的发展道路,通过泛家族化,将社会优秀人才纳入家族企业的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家族企业的治理转型势在必行。“雅戈尔”为了应对和规避因管理发展所导致的经营掌控风险,采用了一种与“家长制”管理方式完全相反的企业治理机制,即泛家族管理模式。基于泛家族主义,将“家长”的概念模糊化,纳入更多与家族、与企业存在特殊关系的优秀专业人士,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泛家族化”。这一做法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因此可以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根源的泛家族主义比西方的纯经理人控制模式更适用于中国现实。从资源基础论的的观点出发,企业成长的边际由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决定。企业的泛家族化就是本身资源与社会资源相融合的过程,以地缘、学缘等特殊关系为根本的泛家族成员携手以血缘、姻缘等亲缘关系为本质的家族成员,一起构成企业成长的特殊资源。创始家族在保证自身控制权的前提,对具有一定信任基础的泛家族成员可以通过赋予股权等泛家族管理来构建无间信任,与创始家族目标一致地治理家族企业,这是泛家族主义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贺小刚,李新春.家族控制的困境——基于广东中山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7,4,25-30.

[2]周立新,陈凌.家族控制、企业目标与家族企业融资决策——来自浙江和重庆两地家族企业的经验数据[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4),7-13.

[3]朱红军,喻立勇,汪辉.“泛家族化”,还是“家长制”?——基于雅戈尔和茉织华案例的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选择与经济后果分析[J].管理世界(月刊),2007(02).

[4]储小平,李怀祖.家族企业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6).

[5]徐细雄,刘星.创始人权威、控制权配置与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基于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2(02),总287期.

作者简介:李莉(199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族企业治理。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子女留学经历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意愿的影响
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机制的利弊及发展对策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家族企业价值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传·承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浅谈家族企业联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