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贸区与成员国福利增长关系研究

2017-03-09葛桦桦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5期

葛桦桦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谈判进程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在少数国家间实施的自贸区就成为国家的关注重点。文章通过对进行谈判中的中澳自贸区产品关税减免后的福利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中澳自贸区;福利增长;SMART模型分析

本文以中澳自贸区成立后,中国对澳进口实施零关税为背景,以HS2007中4位编码的奶制品为研究对象,对中澳成立自贸区后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分析验证自贸区的形成会促进自贸区成员国的福利增长的观点。

一、研究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趋势扩大,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取得进展的希望渺茫。而以区域贸易协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却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签署了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

经过近20轮的谈判,中澳双方决定在2015年签署《中澳自贸区协定》。在未来5年内协定规定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降为零。本文利用SMART局部均衡软件,以中国为视角,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奶制品为研究对象,从国际经济的多个角度,分析自贸区的成立对经济的影响。

二、模型选择及数据

WITS是由世界银行主持,联合UNCTAD、ITC、UNSD以及WTO聯合开发的软件。软件内置由各合作国际组织提供的各类数据,可以使用户通过软件来模拟测算包含关税变化所带来的各种经济影响。其中SMART模型是内置于WITS中用于分析自由贸易区关税削减的贸易效应局部均衡模型,适合于双边FTA谈判情况。

SMART的主要假设包括:1)局部均衡;2)从不同国家进口的产品是不完全替代性的,也就是阿明顿假设;3)出口产品的世界价格给定,或认为出口产品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图1中直线S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直线D表示A国的需求曲线,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产品价格,C国价格低于B国(PC

若假设A、B两国结成关税同盟。B国出口到A国的产品不再被征收关税,而来自C国的产品仍然被征收关税,因此B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PB小于C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PC+t。关税同盟成立后,A不会再从C国进口,转而向B国进口,这样A国的贸易就发生了转移,从原先的C国进口转而向从B国进口。由于价格下降,A国的生产下降为OQ1,消费量上升到OQ4,进口数量变为Q1Q4,比建立关税同盟前增加了Q1Q2+Q3Q4。这一部分为贸易创造效应。其中Q1Q2是A国的生产被B国的生产替代的部分,为生产效应。Q3Q4是由于价格下降而引起的A国消费的增加,为消费效应。

在进口总量中Q1Q4刨除贸易创造部分,剩下的Q2Q3是原本从同盟外生产效率较高的C国的进口转向从同盟内生产效率较低的B国进口的,这一部分就是贸易转移效应。这意味着同盟外高效率的生产(这里为C国)被同盟内低效率的(这里为B国)生产代替,产生了对资源的扭曲配置,因此对A国是不利的。

由于价格的下降,A国消费者剩余增加量变动为(a+b+c+d)。与此同时,A国国内的生产减缩至OQ1,生产者剩余减少了a。另一方面,形成关税同盟前A国从C国的进口量为Q2Q3关税收入为(c+e)。与B国建立关税同盟后,A国政府失去这一部分关税收入。其中本国的消费者得到a,而e则转移给了伙伴国的生产者。

关税同盟对A国净福利效应为(a+b+c+d)-a-(c+e)=(b+d)-e。 A国在成立关税同盟后,福利的净影响的变化等于贸易创造(b+d)效应减去贸易转移(e)效应。所以,A国加入关税同盟是否有利,结果不确定,这取决于(b+d)和 (e)二者之间的差。另一方面,B国由于出口扩大而获利,C国则因为贸易规模缩减而导致福利下降。

三、中澳自贸区贸易乳品效应评估

本文使用SMART软件进行模拟,前提假设满足前文所述,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使用系统默认的99,进口商品的阿明顿替代弹性值也接受系统默认所设定的1.5,以中国为视角,对产品分类标准为HS2007,商品4位编码为0403的奶制品进行模拟,模拟基准年为2012年。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价格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857.481千美元。同时由于来自于澳大利亚的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更多的对该国产品进行消费,导致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为9471.291千美元;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对于澳大利亚产品价格变贵,因此丧失一部分市场,由澳大利亚进行填补产生的贸易转移为153.617千美元。

四、结论

中澳自贸区的建立有助于提高两国的贸易往来,提高双方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以HS2007 中的0403乳制品为分析对象对中澳成立自贸区后对该产品的经济影响,从以上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自贸区成立后,随着关税成本的降低,两国间乳制品贸易会在原有基础上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贸区的建立对非成员具有一定排他作用,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从而产生贸易转移效应。然而在目前多边谈判陷入困境条件下,在实施双边自由贸易不失为次优选择,并且理论上来说,中澳双方均能获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209.

[2]中国商务部. 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OL/BL].2015-03-02.

[3]新浪网.中澳自贸谈判完成:产品出口5年内实现零关税[OL/BL].2014-11-18).

[4]丘东晓.自由贸易协定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1(09).

[5]刘朋春.TPP背景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亚太经济,2014(05).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