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发展效应计量分析

2017-03-09张琰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3期

张琰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整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本文采用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就业效应和产出结构优化效应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得出:1992-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就业效应和产出结构优化效应均呈现正效应态势,其产出弹性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944、0.235、0.501;从阶段特征来看,2008年之前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效应呈倒“V”态势,2008年前后经历了动荡,主要源于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之后有所提升。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 产出效应 就业效应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活力被激发,大众消费被激活,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规模出现不断增长和扩大趋势。我国商贸流通业主要包含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多方面,笔者对以其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进行统计,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仅为1646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105.7亿元,但是进入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10207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1896.1亿元。

从2000-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趋势来看,历年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为16%左右,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特征,如表1所示。

(二)商贸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商贸流通业主要涵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多个细分行业,这些行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吸纳就业、增强就业容量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根据统计,200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1215960人,其中交通运输业3517792人,批发和零售业2621418人,住宿和餐饮业5076750人。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吸纳就业人员进一步提升,达到22473383人,其中交通运输业上升为6329383人,批发和零售业上升为4324000人,住宿和餐饮业上升为11820000人,如表2所示。

由此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吸纳能力呈现逐步增强趋势,商贸流通业成为解决就业、缓解我国严重就业压力的主要产业之一。

(三)商贸流通业主体和经营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经营主体不断丰富化,经营业态形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根据对2015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经营主体数量占比的统计,其中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比例为57.66;其次为有限责任公司,比例为14.77%;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比分别为3.75%、2.75%、2.56%。

从商贸流通业经营业态来看,当前现代商贸流通业态不断涌现,连锁零售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根据统计,2015年我国专业店的比例占据主体,大约为51%,其次为大中小型超市,比例约为22%,再次为便利店和专卖店,分别占据了7%、13%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现代商贸流通主要包括“互联网+商贸流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B2C、C2C、O2O)、第三方物流配送等运营方式。尤其是各类电子商务形式异军突起,成为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网络零售额4万亿元,年均增长50%。2015年,淘宝“11.11”的营销额达到912.17亿元,几乎是2014年571亿元的2倍,其中移动端交易为626.42亿元;2015年,京东下单量突破3200万单,同比增长130%,移动端占比74%。

(五)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流通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200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仅为6.87万公里,公路仅为167.98万公里,内河航道仅为11.93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仅为1502887公里。2014年,我国铁路、公路、内河航道、定期航班航线营运里程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11.18万公里、446.39万公里、12.63万公里、4637214公里,如表3所示。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效应分析

为了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效应进行有效衡量,本文采用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效应的计量分析,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优化等产生的多方位效应。以下计量分析选取的研究周期均为1992-2014年,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形式,研究所用的软件为eviews。

(一)产出效应分析

产出效应主要是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或贡献大小,本文选取国内生产作为描述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选取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还选取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分别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进行衡量,进而建立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模型:

lngdp=c+β1lnsmlt+β2lnK+β3lnL

+δ (1)

其中:gdp表示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衡量;smlt表示商贸流通发展,用我国商贸流通增加值指标衡量;K表示物质资本水平,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衡量;L表示人力资本水平,用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衡量。

時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下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商贸流通业的产出弹性为0.944,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商业流通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正向促进效应。

进一步对1992-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变化趋势特性进行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1992-199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弹性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从1993年开始,弹性系数开始下滑,直到1997年达到最低点。该阶段我国商贸流通业产出弹性不断下滑主要源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重视以工业和制造业等为代表的第二产业,通过第二产业发展快速拉动经济增长,作为第三产业的商贸流通产业被忽视。1998-200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了缓慢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提升,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贸流通新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获得了新的驱动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有所下滑,但是此后基本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这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已经发展成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稳定,未来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就业效应分析

就业效应主要是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或贡献大小,本文选取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选取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而建立商贸流通业的就业效应模型:

lnL=c+β1lnsmlt+δ (2)

其中:smlt表示商贸流通发展,用我国商贸流通增加值指标衡量;L表示人力资本水平,用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衡量。

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下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效应系数为0.235,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促进就业有明显的正面效果,商贸流通业是增强就业容量、促进就业的重要产业。

进一步对历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效应变化趋势进行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时间变化,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弹性系数表现出波动趋势。1992-1995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就业表现出较强活力,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私营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大幅度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就业进入门槛较低,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较低等特点,极大激发了我国就业市场的活力,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

1995-200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减弱,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该阶段我国现代商贸模式,如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类现代流通发展方式对人力资本的素质要求较高,这就将一部分低素质的就业人口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此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劳动力生产效果不断提升,生产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不断降低,就业劳动力需求不断减少。2008年之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就业效应得到了逆转,这是因为最近几年国家对商贸流通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采取相关政策促进商贸流通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严重的就业压力下,作为有效吸收就业人口的重要产业,商贸流通业的就业效应活力被大大激活。

(三)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主要是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大小,本文选取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产业结构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而建立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模型:

lncyjg=c+β1lnsmlt+δ (3)

其中:smlt表示商贸流通发展,用我国商贸流通增加值指标衡量;cyjg表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来衡量。

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下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商贸流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为0.50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对历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变化趋势进行测算,结果如图4所示。1992-1997年,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快速提升,并且由于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产业,通过向前和向后的关联效应,不断增强辐射和影响能力,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快速提升。

但是1998-200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出现了下滑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我国以着重發展第二产业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我国商贸流通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动荡期。另外,尽管这一时期我国现代流通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较低,单一的流通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2004年之后,我国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商贸流通业走向正轨。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我国出台各项措施鼓励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商贸流通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调整,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极大的贡献。

结论

本文对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采用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应、就业效应和产出结构优化效应进行计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整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表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商贸流通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业主体和经营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第二,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下,商贸流通业的产出弹性为0.944,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商业流通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正面促进效应。

第三,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效应系数为0.235,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促进就业有明显的正面效果,商贸流通业是增强就业容量、促进就业的重要产业。

第四,商贸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为0.50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雄.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2.李骏阳.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4)

3.孙敬水,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6(4)

4.唐龙.再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探索,2015(1)

5.刘向东,张小军,石明明.中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基于流通增长方式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6(2)

6.章迪平.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8)

7.邱毅.中国流通理论创新、政府政策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流通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学术研讨会综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8.李海舰.中国流通产业创新的政策内容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