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入手,把握灵魂

2017-03-08广东省肇庆市鼎湖逸夫小学冯冬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读书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逸夫小学 冯冬霞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的确,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课文中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是德育渗透的好教材。第二,课文中描绘的优美、深远的意境,极易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陶冶情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德育呢?

一、在课堂上积极渗透

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合一,有效渗透德育,就要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点。

1.找准德育点

语文课文的内容丰富,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道德观念。因此,德育信息就载于课文的字里行间,寓于富有感情的形象之中。而一篇课文往往同时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德育因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出德育的突破口,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从而保证德育的有效渗透。找德育点可以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课文的重点词、中心句是表达文章思想教育因素的点睛之笔,挖掘这些词句的内涵,便有助于对德育点的把握。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可通过对“唯一”的理解,揭示大娘虽爱自己的小孙孙,但更爱祖国,更爱朝鲜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境界;还可通过理解“代价”一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让学生懂得:朝鲜亲人为我们付出的是亲人,是生命,是千金难买的情谊。这样,学生在品析和理解中,就自然而然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

2.选好渗透法

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只有渗透得法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效应。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品词析句,在领会文本的基础上,发掘文章的思想教育因素,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如何渗透?可以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意义;可以通过挖掘中心,领会用意;也可以利用感情朗读,体会思想。如《快乐的波斯猫》一文,就可充分利用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表情读,诵读,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语调、语气及表情去理解“只有劳动才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二、在课外阅读中升华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好词佳句,还能培养持之以恒,刻苦学习的奋斗精神和善良、感恩、乐观、向上的品质。为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我在班上提出创“书香班级”的口号,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每个星期向学生推荐五至十篇课外文章,引导学生去读,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如:文章哪些词和句用得好?读了文章,你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班上成立读书小组,设立读书角,增设读书课,开展“捐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每周评选“读书之星”,营造“读书好,好读书”的氛围,激发读书的兴趣和欲望。

三、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延伸

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如爱国诗歌朗诵会、名人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手抄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如何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能承受困难与挫折的人,一个遵纪守法,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长期努力的课题。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