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17-03-08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张晓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活动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中心小学校 张晓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是教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发现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切入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质疑气氛,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学生对于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活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营造一个质疑的氛围,使学生感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体现主动学习,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为生疑、质疑提供时间保证。让学生在增长兴趣的同时,增长知识,把重心从“教师主体型”向“学生主体型”转变。如:在教学“乘法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节内容时,学生理解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习积的变化规律,你还联想到什么?请提出疑问”。几秒钟后,其中一位学生立即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学习过除法商不变的性质,今天又学习了乘法积的变化规律,我想知道加法是不是也有和不变,减法差不变呢?”听了这个问题,我又惊又喜,学生竟能将“规律”扩展延伸,使知识再升华。这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质疑氛围中大胆质疑,及时把心中的疑点亮出来,使潜在问题及早得以解决。

二、创设情境,参与“再创造”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为再创造法。”并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借助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的工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课堂实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有充分动脑思考,动手探索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思维处于高度的运作状态,发挥自己最高的潜能。

1.创设情境,参与“再创造”

“思维是因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次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善于创造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再创造”的欲望。尤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精心组织学习材料,层层设问,在学习内容和求知心理之间不断制造矛盾,诱发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体验“再创造”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不但几何知识教学要注意直观实物化,较为抽象、间接的计算教学、概念教学也要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情境中,发现新知、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

3.自主探究,感悟“再创造”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防止铺垫过多,提问过细,指导过滥的倾向,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4.实践应用,实现“再创造”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自身的自主发展。

三、营造课堂氛围,开放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思维活跃,创意涌动。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扩大学生的交流空间;教师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大胆质疑;积极评价学生,既使讲错,也给予一定的鼓励等。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优越”和“成功”的体验。新大纲指出:“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教育。”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如何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分享学习成果,形成健康人格,这正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质疑氛围,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依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知识、方法的再发现及“再创造”,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学习,自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能更好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为更好地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活动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