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健康权与人格尊严权孰重孰轻?
——一堂别开生面的德育班会课

2017-03-08方正县松南学校聂金英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健康权班会课教学资源

方正县松南学校 聂金英

生命健康权与人格尊严权孰重孰轻?
——一堂别开生面的德育班会课

方正县松南学校 聂金英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无论我们从事哪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无论我们杰出或平凡,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要让我的课堂教育展现出教育智慧,希望我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生动而富感染力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教才能教得富有智慧?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既愉快参与教学,又学有所获?在一堂普普通通的德育班会课上我似乎得到了些许答案。

【案例再现】

班会的主题是“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按照我的教学预案,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一堂课很快即将接近尾声。可就在这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小明却举起手来:“老师,我有个问题不明白!”我微笑着说:“什么问题?你说说看!”“老师,咱们前几节班会课您说过,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权利,生命一旦丧失,其他一切权利将无从谈起。那么这节课的‘人格尊严权’也很重要,做人不能没有人格尊严。那么,究竟是生命健康权更重要呢?还是人格尊严权更重要呢?”说实在的,我在课前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还好,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练就了心里紧张却面色镇定的功夫。我仍然面带微笑,反问道:“那么,你认为哪个更重要呢?”小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老师,比如一个人在面临险境的时候他有两个选择:A.放弃人格尊严保住生命;B.保住人格尊严放弃生命,您说怎么选择呢?”是啊!怎么选择呢?我一边在头脑中快速地寻找着答案,一边继续微笑着反问:“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小明坚决地说:“如果是我,我宁可牺牲人格尊严也要保住我的生命。因为生命一旦失去,人格尊严也就无从谈起了。”

小明的话音刚一落下,立刻有学生站起来反驳:“老师,我认为他说的不对。在抗日战争期间,正是因为中华儿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维护民族的尊严才有中华民族的今天。”“好,精彩!”下面的学生鼓掌道。干脆来个顺水推舟,我将这个话题抛给了学生:“那么,大家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们不如来一场自由小辩论——生命健康权与人格尊严权孰重孰轻?”马上有第三个学生站起来反驳第二个学生:“如果韩信不忍受当年的胯下之辱,一心想要所谓的人格尊严,怎能有日后的东山再起?”“好!”学生中不知道有谁又发出了一声赞叹。“那你又该怎么解释‘饿死不食嗟来之食’这句有骨气的话呢?”又马上有学生带着质问的语气反驳。“如果食了嗟来之食,保住了生命,生活可能还会有转机。而为了‘不食嗟来之食’毫无疑义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我认为是愚蠢的。”“厉害!”我在心里默默地赞叹着学生。在学生们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头脑中的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于是我总结道:“其实,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追求的精神境界不同,给出的答案自然就会不同。”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当民族尊严和个人的生命相权衡的时候,民族尊严重于个人的生命。当个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健康相权衡的时候,就看个人的价值取向了。”“我觉得可以这样认为。”我对学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虽然下课铃声早已响起,但是学生的情绪仍然高涨,有些意犹未尽。于是我向学生建议:“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搜集更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堂班会课就这样结束了。我相信学生通过自由辩论,肯定对“人格尊严权”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应该说,这堂课他们是有所收获的。

【课后反思】

课后我静静地反思着我的这堂课。如果说教学有效性的话,我觉得学生是有所收获的,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了,这是本堂课最大的亮点。这个亮点没有出现在我的教学预案当中,是课堂上学生的偶然提问带来的,它远比我在备课时预设的环节要吸引学生。我对本节课中突如其来且自身难以给出答案的问题进行了机智的处理,镇定地把问题抛给学生,一方面触动了学生的思考神经,使学生主动“陷入”思索状态,为学生进一步参与辩论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我搜索答案创造了时间,使我走出困境。最主要的是,我能够抓住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内容进行反问与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由辩论的广阔空间里找到了答案,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人格尊严权,如果我们的每节课都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勇于提问,积极发表看法,那么学生一定会学有所获。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通过这堂普通的班会课,我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病和我个人能力的欠缺,如,备课环节太注重课外材料的搜集,而忽视了学生这一重要教学资源;对学生的思想变化琢磨得还不够;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精彩回答的及时点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方案提议】

针对我所发现的这些问题,我想通过下列方法来解决。

1.注重课堂上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备课环节加强备学生。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使我真切地认识到了学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值得去深刻挖掘的。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美和丑、对和错,离开了学生与学生的生活,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不考虑学生这一教学资源的教学预案永远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我认为和学生一起备课是值得提倡的。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困惑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结合实际问题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会大大增强。可以在课下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反馈生活困惑,教师收集上来整理装订,再准备一个笔记本,把学生的困惑记录下来,长期积累这将是很好的备课素材。课堂上,把师生对话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使其成为本节课的亮点,同样记录在这个笔记本上,及时进行反思和记录。这个笔记本珍贵地记录着学生带给我们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这是一个集备课素材、课堂案例、课后反思为一体的小本子,实用性很强。

2.入微观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课后,我认真回想提出该问题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我觉得他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在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答案,而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却没有考虑到这个方面,问题出在哪?静静思考后,我觉得是对学生的观察不够,和学生接触沟通的少,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学生思想变化的信号。作为教师,我们要准确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与其沟通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在日常琐碎的学习生活中了解他们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所以我们要时刻观察学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到心中有数,使班会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使我们的课堂有效且高效。

3.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门艺术,需要潜心研究。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妙语连珠,而教师的点评却干瘪无趣的现象。这就使得本来可以精彩的课堂多少显得不太和谐。准确、规范、简洁、生动的教学用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吸引学生,让本来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滋有味。要达到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简洁、生动,就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规律,要潜心研究。而在众多的专业书籍当中,介绍教师语言艺术的书籍不在少数,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也会受益匪浅。理论终归是理论,当它与实践相结合时才能展现出价值。所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学习理论和实际联系结合起来,相信每名教师都会掌握教育教学的语言艺术,会出现更多具有语言艺术的优秀教师。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要把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使其真正具有无穷的魅力,关键还是要使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所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要有效且高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才会成为掌握这门艺术的“艺术家”。

编辑/李莉E-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喜欢

健康权班会课教学资源
健康权法律属性研究*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论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健康权保障
健康权 健康中国的法治理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