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观察

2017-03-08金军女李福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药性炮制类药物

金军女,李福子

(延边朝医医院药剂科,吉林 延边 133000)

根据不同药物的药性,结合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1],对药物进行加工处理,对药物的药性进行调整,达到药物有更好效果的作用。苷类在中药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成分,能够被水解,如酶等[2],同时还能被极性溶剂进行溶解,本文就针对含苷类药物中进行中药炮制的作用及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4.2±1.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3.9±1.5)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则使用未经过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过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根据不同药物的药效,明确其药量,准确的进行称取,选择性的使用酒炖、醋制、清蒸以及热炒等方式进行炮制,将药物浸泡约35 min,使用文火进行煎熬,沸腾后再继续煎熬35 min,完成后滤出药液,每一剂药物能够煎熬三次,煎制380 mL药液,于早晚饭后进行服用,连续服用一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实际疗效。

1.3 观察指标

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且无不良反应,表明治疗显效;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不良反应,表明治疗有效;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的改善,甚至于加重,且有不良反应的出现,表明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有45例,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有40例,总有效率为85.11%。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5,P=0.011,<0.05)x2=6.525,P=0.011,<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人数为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41,P=0.000,<0.05)。

3 讨 论

中药炮制能够对中药中含苷类成分进行保护,有相关调查发现,植物的花、根、果实中存在苷类成分[3],根据不同的含苷类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当的中药炮制方式,进而保护药物中的苷类成分,保证药物的药效能够更好的发挥。

同时存在于药物中的还有酶,在一定的情况下,当药物组织被破坏,酶就会将苷类成分水解掉,造成药物药效减弱。因此为保证药物的药效,使用中药炮制能够有效的保证苷类成分的存在,进而保证药效。通过中药炮制,能够使药物中的苷类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能够改善、缓和药物的药性,比如生地味,生地味是一种苦寒,能够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药材,使用清蒸、酒炖的炮制方式将其制熟,药性就会由寒变温,有补精益髓、养血滋阴的效果[4]。对于一些药性较强的药物,中药炮制的方式中,使用加热处理,使药物中苷类成分流失一部分已达到缓和药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药中的苷类含量与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药性有密切的联系,针对不同的药物使用不同的中药炮制能够大大的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避免因药性过大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含苷类成分的药材进行中药炮制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1] 陈志扬.浅析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5):120-121.

[2] 马青霞.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3-94.

[3] 马怀荣.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2):2236-2237.

[4] 赵明宇.浅析中药炮制法对临床应用疗效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6,13(12):153-153.

猜你喜欢

药性炮制类药物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