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03-08武春雨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环境

武春雨

长春市九台区环境监测站

关于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武春雨

长春市九台区环境监测站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深入推进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要求的提升,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对解决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监测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质量的好坏。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分析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提出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的几点认识,进而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措施;过程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环境与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生活的是否健康。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对解决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政府进行执法监督、科学决策的水平,同时也影响着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近几年来,各种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公众对环境知情权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更好地规范环境监测的行为、获取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和数据,是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2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从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监测机构虽然通过国家相关资质认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但是,有些监测机构还停留在监测业务层面上,没有从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角度进行管理,不仅造成了监测结果和监测数据的失真,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在监测系统的内部审核层面,内部审核更多的侧重于形式,很难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管理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强化

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任务日常艰巨,必须依靠合理优化的环境监测队伍。第一,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层面,我国的地方监测机构通常是由各级政府管理,基层环保中的财务管理权、人事管理权都在政府手中,很容易造成基层环境监测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基本环境监测队伍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第二,在整体队伍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基层环境监测队伍领域,基层环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员数量都与新常态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不相适应,不仅缺乏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同时也是缺乏分丰富的实战经验,第三,工作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尤其是一些化验室工作人员有些都超过50岁,很多新的仪器设备都不熟悉,上手也慢,从而造成了环境监测数据的不准确,进而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环境监测技术有待提升

随着环境污染物的多元化,环境监测技术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必须要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尤其是,随着雾霾污染物的出现,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具体的监测管理中,很多监测措施的手段单一,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够明确,可信度和有效性很难得到有效的判定和认证,导致环境质量管理活动的时效性不够准确。与此同时,环境质量控制模式局限于数据比对,在质量管理中仅仅局限于盲样考核和能力验证,这些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环境监测的需要。

3 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良好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体系是监测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其一,强化科学研究,推进跟踪技术的发展。要引入更加先进的仪器,及时对涉及到的环境监测领域进行扩展,加大前言技术的科学研究力度,保证监测工作有据可依。其二,开展监测仪器准入制度。制定和修订监测管理标准,建立技术审定和准入制度。其三,强化监测技术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其次,优化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其一,重视质控措施的研究,做好过程监控。不断强化程序意识,优化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探索良好的质量控制模式和措施。其二,强化任务管理。建立按照任务和项目实施的模式,转变模糊管理的状况,实施质量控制数据和监测结果同步报送,其三,完善质控评价体系。根据地区监测的实际情况,根据质量类别、检测因子、监测方法的不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再次,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机制。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系统以单项目单领域、零散型监督为主的现状,应加强监督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建立长效质量监督的机制,开展质量检查、同步监测、比对监测、能力验证以及质控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活动,应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质量监督的目标需求,以衡量质量管理水平为目的,量化评价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形成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以此成为指导监测机构持续改进监测质量和管理水平及实施质量监督的有效依据。

3.2 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因此,必须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监测技术水平,提升监测质量。首先,强化对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环境监测部门应该重视培训的重要性,积极举办培训班,通过培训班实现技术交流和学习,根据本地区环境监测的需要把握培训内容,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其次,创新培训形式。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形势的日益复杂,应该建立起跟班式和互动式的培训制度,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和专项培训基地,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开发各种教学与培训课程,推进监测技术的规范,提升监测的总体水平。再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充分考虑监测工作的繁重性,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待遇,给予各种物质、精神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开展监测项目给予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第四,大力强化考核机制,提高准入门槛。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提高准入门槛,入职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强化监督力度,有效提升考核质量,提高整体的工作水平,为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重要的人力基础。

3.3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机制机制

在供给侧该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要想创新环境保护的战略,必须从环境制度监管的层面入手,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实现落后产能的退出和淘汰。首先,政府应该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政府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一方面要健全环保体制机制,强化政府的政策配套和组织引导,对一些市场无法改变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其次,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一系列有约束力的举措和措施,比如,对一些违规、高污染的项目进行及时清理清除,对一些污染企业进行取缔,对一些老旧车、黄标车及时淘汰,从法律层面来严格标准,不断实现环境基础制度改革,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力图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再次,做好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制定监察执法和监测的管理办法,做种对数据造假进行监督,及时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为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

3.4 积极强化环境监测中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社会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强化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首先,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改革,根据地区、人口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环境宣传和教育,鼓励不同层次的人群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活动中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积极引导公众自觉参与。要想提升环境监测的公众参与力度,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做好环境的行动者。每一位个体都应该坚持从自身做起,低碳生活、公交出行,讲究卫生,倡导文明,为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再次,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还应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信息透明是现代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它既能起到提高公众的环保知识和环境意识的作用,更是支持公众参与的根本基础。知情才能实现有效参与。公开污染源、执法信息、企业排污信息,公开环评、审批和整改情况等,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共治。

4 结论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对解决环境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自身质量建设,才能提高监测信息的质量,强化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环保执法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1]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

[2]新,刘伟.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

[3]谢华,王华,欧盛江.充分发挥实验室质量监督员的作用[J],管理与创新,2008(11)

[4]柏仇勇,黄卫,姜勇.创新我国环境监测体制和机制的构想[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

[5]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

[6]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7]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8]但德忠.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5,31(5)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环境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