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与分流研究

2017-03-08◆何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7期
关键词:竞争性分流竞争

◆何 昆

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与分流研究

◆何 昆

我们国家在对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的过程当中,因为在理论指导方面的缺失,一直没有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目前,对那些商业类的国有企业加以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分类应该说是其分类的重要内容,继而逐步推动分流改革,对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在其制度上转变为公营企业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的分类和分流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分类 分流

一、怎样对国有企业加以分类

国家相关法规中指出,国有企业是属于国家全体公民所有,是对社会现代化推进,并且对人民共同的利益加以保障的一个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是党和国家在事业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政治和物质基础来源。以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是其建立社会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基础。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对其加以分类,应该依据国有资本所呈现的战略定位以及发展的目标,将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当中所呈现的作用和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将它们分成公益类和商业类。利用功能的界定和类别的划分去实施具体的分类改革、发展、监管、定责以及考核,继而提升改革所呈现出的针对性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对国有企业对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推进,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成有机的相互统一[1]。分类的原则是谁出资谁分类,对具备出资人相关职责的机构制定出对企业功能的界定,以及分类的具体方案,然后上报本级政府部门审核批准。在对国有企业的类别和功能加以划分的时候,应该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从理论层次上说,在将国有企业划分成公益类和商业类以后,还应该对属于商业类的国有企业加以更为深入的分类,即竞争类和非竞争类,这是对国有企业加以精度改革在客观方面的需求。其中非竞争性质的企业就是那些政府出资,在非竞争领域设置的企业,是一种政府对经济加以直接的投资干预方式的体现。对于那些自然垄断的行业,应该实施将政企分开、特许经营以及政府监管作为具体内容的改革方式,将各行业所呈现的特点作为基础,实施网运分开,以及放开竞争性质的业务,继而推动对公共资源加以配置时所呈现出的市场化特征。而对于那些全部由国家投资的企业来说,也应该逐步引进股权多元化的机制,对一些竞争性或者特殊的业务员加以业务板块上有效的分离,实现独立的运作和核算。针对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在实施经营业绩以及国有资产增值状况考核的时候,还要对其加以对国家发展促进的一些特殊任务的考核。需要明确的是,非竞争企业在设立形式以及其作用等方面跟竞争性的国有企业是有很大不同的。

二、对国有企业加以分流改革

将商业类的国有企业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分类作为前提,在改革逐渐深入的过程当中,对其加以分类化的管理,同时也是对国有企业的分流改革。可以从理论的角度来对国有企业设立范围加以确定。在国企改革以前,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不管是在范围还是功能上都是非常广泛的,这种经济的国有化和全面化态势是推进起改革逐步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实施改革以后,各国企相继改制,退出竞争性强的一些行业。因为我们国家当下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积极推动给公有制经济的良好发展。国有企业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当中,都应该在合理的条件之下对混合所有制加以逐步的发展。

要以理论的角度去确认非竞争性质的企业就是公营企业,它与国有企业是不一样的,它是由政府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对其经营加以控制的企业。公营企业只会受到产权关系的约束,并不会受到行政关系的管辖,是由具备其所有权的政府部门对其全面负责。在理论研究以及改革实践当中,应该对公营企业加以明确,不要将其混淆在国有企业的定义当中,要将那些属于公营企业的那部分非竞争性企业划分出来。在实现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以后,应该切实将公营企业从国有企业分流出去。换一种说法,就是对国有企业实施的分流,其实就是把以往国有企业当中那些非竞争性的企业加以分流,将它们划定成公营企业,让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市场增添一个经济成分,继而实现国有企业和公营企业分别的改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积极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加强理论指导方面的建设,继而为改革的分类和分流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要积极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1]钱津.直面现实: 中国重大经济问题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猜你喜欢

竞争性分流竞争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NSA架构分流模式
感谢竞争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政府采购PPP项目的竞争性磋商文件要合法实用
基于科学工程的竞争性谈判实践研究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