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研究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优化改造

2017-03-07朱恕银荆楚理工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化工管理 2017年36期
关键词:零线供配电配电

朱恕银(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分析研究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优化改造

朱恕银(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企业的供配电系统稳定运行是生产的重要保障,供电的安全性也是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为了切实有力的推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其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从而为生产规模和运营效率的现代化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新时期供配电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描述,对应着提出的改造要求和方法,为企业的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优化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

1 新时期供配电系统现状及要求

1.1 企业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现状

随着新时期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生产逐渐成为了社会经济进步和稳定性保证的重要因素,而供配电系统则在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建造,更为深入的影响到了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就当前我国生产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电力的自动化供配电实现中,电能输送较为稳定,企业的用电体验也十分良好,供配电系统在发生故障的过程中,电力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线路保护,从而有效防止电力系统故障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1.2 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要求分析

作为我国新时期发展中的重要矿产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全面保证自动化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使生产中的供配电故障预防,系统运行可靠性等得到有力的保障,在当前我国的企业运营中,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要求主要包括硬件设计指标和软件系统管理指标两方面。在电力系统的硬件设备要求中,主要要求供配电系统配有监控仪器,并通过在故障易发位置设计危机保护装置,有效实现对生产故障的检测与处理。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还要求配电系统的硬件设施能够保证协调运行与合理调度。

2 供配电系统改造架构内容概述

新时期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的主要形式是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电气的集成调度管理相结合,通过在电力系统中构建数据网络进而有效的实现供配电系统给的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的改造中,其架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分别为监控中心层,站级层以及间隔层。架构中的不同层面通过协调合作实现电力供配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监控中心层主要负责对各电力设备数据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并在数据分析处理后将对应的指令进行发送,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准确调度,例如在主调度站的集控性能改造中,可以应用通信管理机实现系统结构的优化;在对电力监控供配电系统进行改造时,必须借助EMS通信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在EMS通信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处于以太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与交换机合作进行程序控制,成功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管理,并最终完成对企业对应站点的电力供配。

间隔层由设备的所有分布式测量和控制单元,保护装置,通信接口,保护通信管理机,瓦特计通信接口和瓦特计通信管理机器和网络通信线路组成。间隔层面向控制对象,用作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输出。

站级层由2层监控站组成,站直接连接到通信管理单元。除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信号屏幕外,监控主站还具有VQC电压无功功率和负载分接开关主变压器的自动调节功能,以及微机五防功能。在正常运行中,设置1个站作为后台监控主站,1个设置为专门的5个预防工作站,专门用作全站隔离开关和接地工具,以防止误操作。

3 供配电系统改造的关键问题

在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中,主要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包括系统电子化管理,供配电系统智能压板管理以及临时接电线管理等问题。就当前我国企业的电力供配电现状进行分析,在供配电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多数企业对于操作票和工作票都采取手写的方式,这不仅使工作失误率进一步增加,也导致了后期数据管理分析工作开展艰难,影响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了保证电力自动化配电的有效实现,就要对系统电子化管理措施加以完善,通过建立两票管理子系统,提高电力供应的网络管理效率,为工作安全性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

4 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方案探究

4.1 受控站改造

在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的改造中,由于在企业运营中实际电力技术应用内容的不同,因此受控站的改造也要结合企业电力系统的实际建设情况,从而更具针对性的提高供配电系统的信息化和针对性。经过数年的发展,电力供配电系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远程数据传送功能,数据的交换能够利用通讯设备得以及时的开展,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电力系统,为进一步实现供配电自动化改革,可以在已有的通信基础上设立电力数据的集中控制中心,通过对数据的集中控制促进电力自动化调度的实现。对于已安装综保装置,但电力供配数据收集方式较为单一的企业而言,为了使其进一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就要对电力设备的数据进行更为集中的采集,如增加集中式的综合测控装置等,通过增加数据通信量和针对性的数据采集量,从而使更多的电力供配系统能够在实现数据测控,推动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的有效实现。

4.2 通道系统改造与建设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的长效性,就要在系统改造中着重强调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独立性建设。在电力调度通道的建设中,可以采用分层构建的方法将数据调度电网划分为不同层次,从而使基层配电系统能够在变电所调配控制中完成电网的电力调度。由于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构建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为减小建设成本,可以在确保供配电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先对已有的网络资源进行通道划分,进而利用VLAN等网络技术完成电力数据网络的分层调配。

4.3 主调度站的集控性能改造

在电力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中,为了全面保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常在电力系统主站系统网络和关键电力设备中设定一定数量的冗余配置,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多个工作站和前置机的数据连接。为了使主调度站能够对多个电力系统进行调度与安全操控,还可以在调度站配置综合操作屏,并结合视屏监控实现电力设备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这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供配电设备操作的失误率,也能够在保证改造电力改造成本的基础上,为后续的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改造预留一定的拓展空间。电力主调度站的系统性能改造中还要对架构进行分层分布,以计算机数据控制连接电力操作系统和调度站,并通过在电力数据的传输与调度中设立应用平台和中间件平台,从而为主调度站的电力供配提供更为丰富的图像,数据以及界面管理信息。

4.4 供配电系统节能改造

(1)变压器配电技术改造

变压器配电技术改造主要包括变压器经济运行和配电电压调节技术。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意味着在传输量相同的条件下选择最佳工作模式和调整负载,使变压器的功率损耗最小电压监控电路系统变压调压技术的分布,采用建筑配电系统的特点分析,调整线路电压,保证输出电路的稳定性,建立综合配电系统调压系统,可有效实现提高电源质量。

(2)三相不平衡调节技术

电能的质量通常以电源的频率、闪烁、偏移、波动、不连续、失真、三相不平衡灯为特征。三相不平衡是电力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电网对称分量理论,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和现代先进技术的三相不平衡调节技术,通过零线应用于电网反向瞬时零线和零线零序电流和零序电流,负载矢量和叠加在电网上的中和零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电网零线电流。消除零线电流,零线过载,跳闸,融合自然解决方案;消除零线电流,可以有效抑制由过热导致的接触损耗;消除零线电流,零线电压自动归零,可有效抑制零线接触铜电化学反应。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低压配电系统,可以解决零线电流损坏,降低功率损耗。

(3)无功自动补偿技术

在民用建筑中,通常使用单相电感负载。由于功率因数低,电网无功比例较大。为确保无功电网的减少,提高功率因数,有功功率保证充分利用,提高电源效率和系统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降低配电线路成本,节省电能,通常电源系统安装电容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在低电压。电力系统无功自动补偿是应用无功自动控制措施,提高电网无功配电和电压水平,从而减少输电线路间区域功率损耗和功率损耗的方法。因此,电力系统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建设在优化补偿装置和装置的配置方面具有降低功率损耗、提高电力质量、有效解决系统电压谐波问题的作用。

5 结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企业经营对社会的重要性将逐步提高,供电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将逐步成为工程开发建设的必然保证。电力自动化,电力配电系统电力系统转型将不同电力设备之间更加一体化和安全,通过互联网通信实现信息共享,有效避免了同时运行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增加电源系统的安全稳定。电力自动化配送系统的改革和建设可以促进电力配送系统综合调度的最终实现,也是提高新时期企业电力调度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1]张耀天,刘文.基于集合论的变电站保护剂综自改造优化方案谈论[J].企业技术开发,2011(22):12~31.

[2]邓燕萍.某型装备供配电系统的自动化改造[J].移动电源与车辆,2016(3):41~44.

猜你喜欢

零线供配电配电
UPS 2N系统改造割接中的零线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
在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探讨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低压电气施工中的零线的连续性敷设核心思路分析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保护接零线故障案例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及供配电节能思考
三相高频整流UPS输入电源零线中断对UPS运行影响的分析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