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2017-03-07程承坪

华东经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所有制市场经济混合

程承坪,黄 华

●本刊特稿

影响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程承坪,黄 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体力量。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需要突破面上的原因分析,从国民“公”与“私”价值观的融合、现代管理理论的演进、现代市场机制的吸收三个方面来探寻其发展的内在深层次因素。形成一种能够兼容各种价值观、充分发挥各种价值观积极作用的平台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观念文化基础;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微观组织基础;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着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宏观基因。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文化融合机制、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和现代市场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混合所有制企业才能加快发展,才能越快越好地发展。

价值观;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财产权利制度;市场经济地位

一、引言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为什么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怎样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归纳之前研究成果和各类论述,可以发现从现象的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来认识的比较多,而从本质和现象实践背后的因素来分析的比较少。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主要原因是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是为了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周放生(2014)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形成市场化产权制度、发挥公有体制与非公体制优势互补劣势对冲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解决国企历史负担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等[1]。中国人民大学刘伟教授(2015)认为我国现阶段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目的显然是提高其市场竞争性效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2],等等。类似通过这些分析来认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必要性显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应该从更深层次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在原因。从观念层面、治理层面和宏观经济运营层面来分析,目前处于社会大转型期的企业要深刻认识“公”、“私”价值观融合、现代治理机制和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必要性及其相应的对策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制度红利,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公”、“私”价值观有机融合机制需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任何经济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观念在指使,行为是内心价值观念的外化。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与现阶段价值观念的现状有关。

(一)多重价值取向与多元所有制并存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如果一种存在物具有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就是有价值的。存在物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人口资源、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三类,这三类都是个体发展所需要的,缺一不可[3]。所以,任一个体都应是同时有三重价值取向,即人口资源、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三重价值取向。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导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原始时代追求人口资源,集中表现为不管怎样都要多生子女;到文明时代转向追求物质资源,集中而畸形地表现为金钱至上理念导向下的物质财富的获取;最后到未来共产主义时代又将转向追求精神资源,集中表现为自由与思想的追寻和选择,这是人类价值观念整个演变过程的基本趋势。

相应地,社会所有制形式从原始的公有制为主导演进到物质金钱导向下的私有制为主导,再演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为主导。这在原始社会表现为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资源至上和公共物品共享的经济形态,是典型的初级公有制形式。封建社会主要表现为土地私有和地主阶层的形成,本质上表现的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控制,私有制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其内在的缺陷必然被埋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下形成的低生产力水平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导以及由此形成的追求人口资源的价值观,逐渐发展到私欲的逐步放开和个人财产的最大化追求,使得财产私有制度得以建立并成为主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财产私有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之前原始社会时代公有制的否认,更是对所有制关系要适应发展水平的肯定。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所有制是多样存在着的,在同一时期,所有制也是多样存在着的,不过仅仅是哪种所有制占主导哪种次要而已,这主要由不同时期的主导价值观所决定。即使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我们也只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因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在整个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中是占主导的。除了公有制主导外,我国还存在着其他不同观念的群体,比如有存在私有观念的人群,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私欲在国民心中迅猛发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入了宪法,私有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比如由于还存在着为某一区域人群服务的思想,还有着部分集体共有的生产资料形式,集体所有制也还广泛存在。所以,正是由于不同价值观念导向下所有制的非单一性以及同一时期主导所有制形式和非主导所有制形式并存,所有制存在的实体即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就必然存在和发展着。可见,三重价值观念下所有制的非单一性和主导所有制与多元所有制并存,为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心理基础。

(二)不同价值观念与所有制经济主体多元混合

哲学家尼采说过:“让一个人站起来的不是身体而是观念。”意识观念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主宰因素。所以,价值观念反映的是人们的经济关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代表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理念。

我国公的价值主体占主导与长期以来的抑制私欲有关。战国时期诸子不仅对“私”持否定的态度,而且对“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私利”观念是一种“恶行”的表现,应该对其进行限制,所以就出现了“抑私”、“灭私”的观念①。在此基础上就促使了“国家至上”观念的形成,而国家权力至上的观点又不断增进了藐视一切私有产权的观念。公私的对立关系在宋明理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朱子认为“作为圣人必须存天理之公,尽灭人欲之私。”心学也认为公私是水火不容,要求大公灭私、存公废私。明清之际的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等虽对个人欲望和私有财产提出了肯定看法,但没有放弃公的价值观追求,依然以天下为公、大公无私为目标。在近代,“抑私”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比如大家康有为就提倡“按照井田原则,实行土地国有,举全地之商业皆归政府商部统之。”梁启超也认为“私德绝非只是个人问题,它的首要价值仍在于有助于群体的集体利益。”20世纪初,对私有财产制度抨击最猛烈的是无政府主义者如李石曾、刘师培等人提出的“废婚姻、废财产、毁家庭、破国界、破种界主张”。革命党人中也有人攻击私有财产制,如章炳麟提出要禁止财产继承制,以避免社会财富的集中[4];胡汉民以国有土地为国家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并据以反对私有财产[5]。

封建主义长期积淀下的文化传统至今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比如在社会规范和秩序上,由封建时期严格等级制度形成的“官本位”现象至今还在社会中广泛存在。新中国成立后,集体主义教育要求的个人无条件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否定个人尊严和权利的极“左”价值观念也经常出现。但是改革开放后,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逐渐被国人所接纳,个体开始强调个人价值、重视个人幸福。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碰撞中,国人逐步学会了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既自我追求又爱国爱家,创造性地调整和转化着传统的价值观念[6]。

所以,在抑私观念影响下的国有企业,人们的绝对服从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往往带来个人权利的忽视。员工表现为很强的集体主义、严格的等级制度、严重的大锅饭现象,造成了个体兴趣与自由创造的浪费,没有充分发挥好每个人的效能,生产效率低下。正视和承认人的自私属性,积极引导其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正向作用,克服极端个人主义行为,建立起公私协调相处的运行机制,就需要在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7]。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因为价值观念规范着人的实践行为,同一社会中的多种价值体系容易使人们思想认识混乱、价值观念困惑。在现实执政的一些干部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不少干部认为社会主义怎么与市场经济兼容,现在发展的是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只不过不明说而已。抵制消极价值观念的侵蚀、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关键是要确立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我国现在社会主导价值观反映的主导地位经济关系,即以公有制为主、大力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微观基础就是大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尤其是大量的纯公有制企业在纷纷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更加坚定不移地由公有一统天下走向宏观层面的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并存,再到微观层面的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并存。因此,在经济领域创造出一种能够兼容各种价值观、充分发挥各种价值观积极作用的平台,使得各种价值观好的方面在主导价值观念的带领下融合形成一种更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观体系。通过人格化的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本融合在一个企业法人实体中,并通过建立规范的现代的融合不同所有者主体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奠定观念基础,混合所有制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可见,我国传统社会深厚根植在人民心中的抑私观念和改革开放现代社会私利价值观并存,也要求在所有制经济主体上体现多元混合。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企业管理理论演进规律的结果

企业管理理论的演进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尽管不同单一所有制企业管理在不断演绎,但是都有两面性,即优缺点共存。所以,为了整合优点,需要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实践也证明,大量国有企业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通过构建真正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能够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优良管理方式的结合,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创造了实践条件,为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一)管理理论融合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回顾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管理萌芽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工厂得以面世,分工理论普遍流行。二是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这个阶段大约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泰罗、法约尔等为代表。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进行了著名的动作与时间的研究;法约尔在管理上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提出了分工等十四项管理原则,形成了对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的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体系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建立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他更多的是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效率,很少关注人的心理因素。三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麦格雷戈等非常重视个体、团体与组织的研究,尤其关注人的心理、行为与组织目标实现的关系。同时,出现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派、系统理论派、经理角色派和权变理论派等各种管理理论。四是当代管理理论。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战略管理问世,企业再造理论兴起,世界企业管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类似脱胎换骨的变革。最近,学习型组织理论风靡全球,通过学习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

可见,管理理论经历了从理性管理到非理性管理、最后又回归理性管理并走向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主题不断动态演变。在20世纪初,因为短缺经济中的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式管理主要关注的是提高内部生产效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前也是以生产管理为中心的,现在垄断性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大多数还是以生产管理为中心,或者说生产管理沿袭计划时代的特点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企业通过使用新技术在短期内大幅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整个市场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和供过于求。这时,企业在微观层面仅靠内部控制式管理仍然不能实现其经济社会效益,还需要从宏观层面实施目标管理、预算管理和战略管理。但是,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形式上每年都有预算,结果是没有起到预算应有的作用,国有企业对生产的安排存在大量的超计划行为,从而导致许多的过热现象或者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高耗能的煤炭、电解铝、钢铁制造、光伏太阳能、风电、造船和硅钢都是“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到2012年底,全国现有煤矿总产能约39.6亿吨,产能建设超前3亿吨左右,煤炭行业亏损面已高达80%左右;2013年水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降低为62.9%,全国实际生产电解铝2 194万吨,过剩率超过30%;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再也没有回到80%②。这些行业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可以说大量的产能过剩都与国有企业生产计划的软约束有关。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引入市场与竞争因素,采取市场化的内部管理,才能做到硬约束。混改使得国有企业打开大门引入市场因素,实行预算硬约束,并不断运用各类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工具,企业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私营企业也经历了分工、提高企业效率的管理到决策、战略、文化的管理转变,一些私营企业通过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现代公司治理。但是,家族管理的弊端在不少私营企业里面还常有体现,主要表现在血缘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单一的产权结构对企业扩充规模的制约。血缘的人事管理制度难以使优秀人才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在私营企业中,一般来讲都是合伙人及其他们的亲戚朋友占据着企业管理岗位,若那种天然血缘关系没有制度加以约束,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就很难有效地运行。因为企业基于血缘亲缘友缘关系构成的管理团队,虽有底细明的好处,但是会对整个企业人力资源队伍其他的非亲友成员形成一种歧视和排斥,家族和非家族成员的双重判断标准严重伤害外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难以得到社会认同和留住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带来的另一个不好的方面是家长式作风如果没有外来人才的加入会变得更加强化,靠一种个人的机会主义导向来做决策,科学性就会大打折扣,管理效率也难以有效改进。此外,在家族式管理过程中,私营企业单一封闭的产权结构制约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企业继续扩大规模的关键是要筹集足够的资金,私营企业自身资金的筹集是个漫长的过程,而要快速筹集资金就需要走上市募集的路子,这会扩散其控制权,形成股份制混合经济。但是,绝大多数私人企业是没有机会上市筹资的。所以,资金短缺的私营企业主为了发展不得不打破狭隘的家庭观,主动出让企业的部分股权,引入外来资金,形成混合经济实体。同时,大力使用有能力的非家族成员,并构筑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潜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氛围,营造吸引留住人才的环境[8]。这种新观念的形成和新文化的培育是私营企业实现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建立委托-代理制度的关键,也是私营企业运用现代企业理论进行改造升级、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管理理论的演进要求突破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桎梏,形成一个能够融合现代先进管理思想的经济实体。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只有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才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管理的各自优势,才能够适应管理柔性化、人本化、国际化、知识化等趋势,才能适应科技不断变革时代,由简单分工管理向综合分工管理和集成整合管理演进。

(二)现代公司治理创新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发展到现阶段最典型的模式就是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载体是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常见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就是股份制企业。现代股份制企业一般都是采取现代公司治理模式。所以,对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适应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需要。

从国企内部管理的角度看,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助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倒逼国有企业将自己塑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而处于初级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资本所有者由于试探性和低比例股权现实,对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会更加迫切。因为,只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才有可能对大股东形成制衡,为小股东能有效地表达利益诉求创造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治理模式往往表现出政企不分,资源分配、经营目标、高管任命都存在行政化现象,这就导致内部治理外部化、外部治理内部化现象。这种企业管理制度的政治化和封闭化会直接导致企业内的非效率、无活力和高成本[9]。由于我国特定的宏观环境,竞争性的市场机制难以在有缺陷的产权关系中实现,经常出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不兼容。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开展了股份制改革,但在实践中依据现代股份制建立起来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真正实施,因而无法真正形成现代国有企业运营机制。据统计,国内90%以上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③,但大多数都没有按照现代公司治理运营的要求来运营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直接造成了行政权力对企业的干预,加上对国有大股东的约束形有实无,国有大股东“越位”、国企“一把手”独断的现象就屡见不鲜。

所以,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关键是要重塑国有企业市场主体的微观制度基础,促进国企国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管理中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将国有企业管理的弊端和私营企业管理的弊端尽可能地弱化,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最终实现国有资本功能的放大和保值增值能力的提升,实现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着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宏观基因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我国正在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④。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企业经营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它是自主经营、产权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法人主体,能通过对市场做出快速灵敏的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来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更替和配置效率的提高。尽管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国有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公有制经济还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虽然公有产权企业的活动注重社会效益的增进,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有利于克服私有制经济的种种弊端,但是其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也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离群众的要求差距太大。因而,需要对这种公有产权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造,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一)多元市场主体与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混合

由于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且具有法治性,在市场中各类市场主体都要公平公正地遵守市场规则,所以市场多元主体能够长期并存,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各类市场主体出于资金整合、生产能力整合、管理制度整合的需要而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更进一步地讲,市场经济内涵四个方面的精髓是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10]。一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是其中的经济主体产权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让渡与转移只有在不同产权主体发生交换关系时才可能实现,而要发生交换关系就需要有多元的产权主体,如果都是同一产权主体就是内部化了,没有必要发生市场交换。所以,单一公有制经济都是企业系统内部交换,如果只有公有经济是不可能形成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产权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形成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跨时空发展。随着生产国际化、社会化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协作的扩展,在更为细化的分工和更为紧密的协作中就会形成各种形式的公私混合的新型组织形式。三是市场经济中大量非公有企业的存在促进了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合尤其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融合准备了大量机制灵活、决策适时、应变能力强的微观市场主体。四是国有经济对现代市场经济缺陷的纠正作用使得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因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除了政策引导外,还需要通过调动一定数量的国有企业来发挥示范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市场失效、纠正市场缺陷。可见,市场经济中由多元市场主体而形成的混合经济,表现在企业实体中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混合多元的。所以,不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义还是特征,亦不论是国有企业或者是私营企业各自优缺点的互补,都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市场经济需要财产制度的配合,只有建立和完善良好的财产权利制度,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这也可以从四方面来理解。一是市场经济要求对财产权利的界定是清晰的。市场经济行为的产生具有交易和产权让渡的特征,其清晰的权利边界是财产权自由转让和交易的前提,只有这样市场运行才有效率,市场才能自由竞争,迸发活力。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够混合起来,其前提就是各财产主体产权是清晰的。混合后各财产主体权利边界也是清晰的,各主体的相互制衡和竞争是以契约形式规定了的,其经营实体以法人财产权的形式独立经营。二是市场经济要求财产权利是纯经济性质的。作为平等地交易产权的经济,不承认其他政治和社会的特权,不存在超经济的财产制度。而混合所有制经济承认各种性质的资源所有者主体是平等结合的,按照市场规则开展自主经营,反对政府直接干预,要求新成立的经济实体按照公司化的模式运作,明显切合了纯经济性质的财产权利需要。三是市场经济要求所有权高度匹配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只有两者在企业中都有非常清晰的体现才能形成稳定的产权,进而促进资源高效使用。因为,若两者中有一项缺失,即有控制权而无收益权的人会滥用控制权而不顾收益,而有收益权但无控制权的人会不计成本去追求收益,都会导致低效的资源利用和配置。所以,要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必须要有企业内部控制权与收益权的恰当匹配。混合所有制通过明晰各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和公司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将企业实体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有效地匹配起来,进而充分调动各产权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产权的优点,使企业实体发展得更好。四是市场经济要求财产所有权能够自由转让。明晰的财产权利并不必然导致谁拥有谁使用的安排是最好的安排,所有者所拥有的各类要素只有进入自由交易市场,才有可能被投入到最有价值的使用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法人企业,它摆脱了纯公有制企业的政府干预,也没有纯私人企业的盲目自发缺陷,它能根据企业需要来选择合约,而不是根据政府或者私人企业家的意志来选择合约,混合所有制企业结构的变动也是其权利自由转让的结果。

由此可见,不管是市场经济要求的清晰的产权界定及其纯经济财产权利,还是对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匹配以及财产权利可转让性,混合所有制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今天,其有效实现形式就是大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作用,进而避免政府的不断干预和私人资本的无序竞争,这将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提供广阔的制度空间和制度红利。

(三)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假如在一个宏观经济里面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但彼此在财产关系上是分裂的,比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有制非此即彼,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那么这种互相割裂的所有制结构定会完全或者一定程度地制约生产要素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流动。这会难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促使不同所有制资源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虽然存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但是互不融合,所以发展一度陷入瓶颈。只有打破单一、分隔的封闭式所有制结构,通过彼此渗透实现所有制结构的混合化,才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对经济利润最大化追求的市场主体会想方设法寻求不同产权主体的生产要素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必然会促使不同所有制主体对生产要素形成新的所有权,以及同一生产要素所有权主体的不断变更,最后被相对具有优势甚至是绝对具有优势的某所有制企业主体所占有或两种以上所有制企业主体共同占有。生产要素被两种以上所有制企业主体共同占有就会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而发展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生产要素被具有相对优势甚至是具有绝对优势的某所有制企业主体所占有,由于其相对优势或绝对优势的短暂性或变化性及其弱项的替代性,又会再被其他具有相应优势的所有制企业所影响或联合,进而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要素所有制占有结构,这个结构也是混合所有制形成的重要基础。因而,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在动力源泉。

(四)现代市场经济地位与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所有制经历了私有制——私有国有混合所有制——国有私有混合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很多国家在所有制形式上都采取开放策略,所有制经济呈现私有、国有、集体所有等多样性,这表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有制结构由纯粹的私有趋向混合化,即进入私有国有化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加速,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的各种矛盾日益显露,各国政府和专家希望通过推行国有化和政府干预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于是采取对国有企业在投资、就业、收入分配、产品价格与销售等全面介入的方式,来实现对全社会再生产的宏观调节。譬如,法国通过国有化行动,在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公共事业部门组建了一批国有企业,到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7%;此外,德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新西兰等都组建了自己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10%[11]。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之后,因为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西方国家仍然还是面临滞胀等新的经济问题,经济危机和困难仍然没有缓解和消除,因为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活力、效益低下的现实充分表明国有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又纷纷出现了民营化和所有制多元化的大改革,开始了国有私有化阶段。在微观层次还开展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股份公司化、经营市场化得到顺利推进。于是一些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主体通过股份制改造,不再是纯粹的国有制企业,而是国有与私有混合的企业主体,如意大利的伊里公司、法国的埃尔夫阿基坦公司等⑤。这样既保持了国家最终控股权,又尽量扩大了基层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还能够通过按股份制原则规范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关系,进而实现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

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日益深入,一直为市场经济地位而不懈努力,但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西方以此对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为由迟迟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这虽有其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还有待继续解决,尤其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边界和职责需要进一步厘清。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减少一些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培育和发展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基因,就是朝着市场经济地位标准进一步靠近的重要举措。这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来达到。此外,获取市场经济地位的目标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重塑与切合WTO规则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些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来将国有企业塑造为市场化的经营主体。可见,市场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来使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所有制形式混合化,才能更好地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所以,推进所有制混合化,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体表现,不仅有利于我国开创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也有助于对我国早日在国际上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五、结论

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制度演进客观规律的需要。现阶段,我国不能跨越私人所有制直接进入公有制,而必须选择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混合所有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并从国民“公”与“私”价值观的融合、现代管理理论演进、现代市场机制的吸收三个方面来形成一种能够兼容各种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促进多元主体融合运营的微观组织基础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基因,进而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融合机制、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和现代市场运行机制来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妥善解决人们心中认为的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与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地位塑造的矛盾,助推我国“五个全面”发展战略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注释:

①那时的书籍都有记载,例如“以公灭私”(《尚书·周官》)、“立公所以弃私也”(《慎子·威德》)、“废私立公”(《管子·正》)、“任公而不任私”(《管子·任法》)、“公而不私”(《贾谊集校注·耳痹》)、“公丑忘私”(《贾谊集校注·阶级》)。

②见2014年8月22日中商情报网发布的题为“中国9大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的文章。网址为http://www.askci. com/news/chanve/2014/08/22/1520017nv.shtml.

③数据来源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④市场由之前的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变为决定作用,是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这说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也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尽量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这对重塑市场主体、所有制改革、企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正向推进作用。

⑤意大利的伊里公司、法国的埃尔夫阿基坦公司在杨开棠、张旭1999年于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的名为《混合所有制理论与实务》的著作中有研究过。

[1]周放生.混合所有制是现阶段最现实的选择[EB/OL].(2014-06-04)[2016-11-20].http://news.10jqka.com.cn/ 20140604/c565872040.shtml.

[2]刘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制度创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35(1):5-14.

[3]胡皓.人类价值观念体系的构成及其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2(4).45-47.

[4]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下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150-151.

[5]汉民(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N].民报,1906-04-05.

[6]刘景.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演进基本特点分析[J].人民论坛,2014(4):132-133.

[7]张昆仑.私欲,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J].生产力研究,1995(1):39-42.

[8]艾丽,贺伟.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路径及传导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7-100.

[9]林琴,张文隆,陈素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演进研究——从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的视角[J].公司治理评论,2010(9):106-118.

[10]贾利军.试论现代市场经济与混合所有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230-233.

[11]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

Deep-level Factor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

CHENG Cheng-ping,HUANG 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force to develop the mixed ownership economy.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 in China needs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dynamic mechanism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ational"public"and"private"valu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modern corporation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Forming a platform that can be compatible with all kinds of values,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s of all kinds of values,it is the concept and cultur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Build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modern corporation is the micro orga⁃nization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The establishment of perfect modern market economy contains the macro ge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Only those three levels of the foundation to be resolved,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cultural integration mechanism,the modern corporation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the modern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development of mixed ownership enterprises can be accelerated,and the faste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value view;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modern corporation;property right system;market economy status

F271

A

1007-5097(2017)05-0005-07

[责任编辑:余志虎]

10.3969/j.issn.1007-5097.2017.05.001

2016-12-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030);2017年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一批培育计划项目

程承坪(1963-),男,江西鄱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理论,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黄华(1980-),男,湖南株洲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研究方向:企业理论,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猜你喜欢

所有制市场经济混合
混合宅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