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2017-03-07张文香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营子乡村规划村庄

张文香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张文香

(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以山海关区北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发现当下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乡村规划指导性不强、乡村特色迷失、生态环境岌岌可危等一系列困境,提出可通过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加强规划对乡村建设的引导作用,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守住生态底线、建立循环经济体系,从保障需求、安全需求、发展需求和期望需求的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乡村规划;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而我国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要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当前我国自上而下掀起了一波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规划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均将眼球投向乡村规划。面对长期“被忽视”与骤然“被重视”的双重压力,村庄规划应立足本地实际,无论是村庄建设还是产业发展均应力促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将村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1 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秩序失范,文化传承困难。这不仅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与效果。美丽乡村建设往往面临以下问题:

1.1 乡村规划指导性不强

规划界长期存在城市中心论思维方式,使我国的乡村规划无论是规划思维、编制人员还是技术力量均由城市规划衍生而成,很难真正从乡村主体自身的角度进行整体性考量,经常忽视规划用途与受众的特征,脱离村庄发展的实际。因此,大多数乡村规划陷入“不知道怎么编、编了也没用、用了不如不用”的困境。

另外,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规划,基础资料严重不足(部分村庄无地形图),技术力量薄弱,规划周期过短。在先天不足的规划成果的指导下,美丽乡村建设往往演变成形象工程,造成许多后遗症和危害,破坏建设性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对自然和传统缺少敬畏;二是见识贫乏,不尊重专家和村民意见;三是政绩需求的冲动,存在长官意志。

1.2 乡村特色迷失,千村一面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且差异巨大,历史人文内涵丰富多彩。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乡村建设蓬勃发展,村庄面貌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在“城乡二元、重城轻乡”的现实背景下,乡村的规划建设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农村建设无序发展。传统的天人合一、生态和谐的理念被现代的实用思想所破坏,文化趋同以及近乎泛滥的现代主义准则,在速度与效率的双重驱使下,村庄规划忽视了对地域特征的重视及历史人文的传承,使得很多村庄丧失了独有的个性。

1.3 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一提农村,首先想到的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溪水清澈,绿树成荫”。但是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导下,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已经岌岌可危,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农户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大肆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来提高农产品产量,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的抗药性增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严重后果。而国外已吹响了生态农业的号角,开始了有机农产品、低投入农业(绿色农业)运作模式。

1.4 产业发展遇到瓶颈

三农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效。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面临着新常态: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越来越明显,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出进口价格;农业生产和价格补贴的黄线已经开始逼近;资源环境的红灯开始亮起。主要原因是对农民缺乏引导,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农民提供的农产品都是中低端产品,造成中低端过剩,高精端稀缺。由于供给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很难做到侧重需求进行农产品供给。

2 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编制好乡村规划,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是破解美丽乡村建设困境的重要手段。规划的编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加强规划引导

2.1.1 加强技术力量投入

提高对数据收集的重视程度,建立乡村基础资料数据库,在乡村规划编制前期,采用小飞机低空摄影拼接乡村的实景图,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更为精准地把控村庄的动态发展。

加强对乡村规划人才的培养,提高规划师对乡村规划受众群体的认知。规划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深入农村,收集详实的基础资料,充分听取村民意愿,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村民对规划的接受度和理解力,使规划成果能真正落实为建设成果。

2.1.2 创新编制方法

将村民作为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主体,采用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针对乡村的实际,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为根本,有针对性地编制规划。

采用“多听”“巧说”“实做”三类手法,编制实用性乡村规划。通过“多听”切实了解乡村,倾听村民想法,深入挖掘村庄文化内涵,通过规划彰显村庄风貌特色,充分重视村民的话语权,将以人为本作为规划的首要理念,尊重多元主体的诉求;通过“巧说”灵活确定规划内容、深度和表达方式,注重规划的强制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规划成果应根据受众确定表达方式,技术性成果表述应专业化、正规化,公示性成果主要面向村民,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实施者能理解;通过“实做”落实相关政策、行动计划、工程项目并跟踪修复,在规划过程中应深入研究相关政策,编制详细的年度实施行动计划,将规划重点内容以工程或项目的形式落地实施,并进行长期的跟踪修复,实现可持续的乡村发展。

2.2 注重可持续性——打造特色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遏止中国农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势头,重新激活乡村的活力,实现中国社会的均衡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2.1 传承传统文化

如果说产业是为乡村“塑形”,那么文化则是为乡村“塑魂”,是乡村永葆独特魅力并彰显独特价值的核心内容。

“文化符号”是美丽乡村的统领,中国底蕴深厚的文化,很多产生于乡村。中央在城镇化会议上也提出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发展更应该关注乡土记忆、文化传统和当地农民的认同感。美丽乡村建设就更应凸显“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在规划和建设中,根据村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把“乡愁”的几大符号凸显出来。

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于留住那份难舍的“乡愁”,这就要求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把“让农村更像农村”作为规划的原则和底线,尊重地域特色,尽量保持原有自然和建筑风貌,对村庄整体环境进行提升治理,对传统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及行为规则等精神文化都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留。

2.2.2 守住生态底线

新西兰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曾说过:“如果你们有山有河,那么让它们永远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让它们永远保持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一重要理念应该成为乡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原则。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和敬畏自然,不能为了“人”的短期局部利益而随意破坏自然的系统和生态。如此一来,才能在建设的过程中,保持与环境和生态的友好,将建设行为上升到“以自然为本”,才能保证乡村真正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成为名符其实的“美丽乡村”。

2.2.3 创新产业模式,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要注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技术及农业产业结构面临发展转型困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不断改革创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2.3.1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2016年一号文件首次将食品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首次纳入农业供给侧改革,首次明确了“农民主体”,并提出以“绿色发展”保护资源,修复生态。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指引下,美丽乡村建设应抓住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力时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实现产业生态化、高效化,打造种植与加工齐头并进、生产加销售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2.3.2 推进“家庭农场”定制,发展多元化的乡村游

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游日益兴起的当下,村庄应充分发挥自身有利条件,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理念,将互联网充分融入到产业经营之中,进行私人家庭农场定制,消费者根据家庭需求自由认购土地位置及面积。作为“地主”,可以委托合作社代为管理,用户每个月能够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也可以进行农事体验,亲自春耕秋收,经营自己的土地,在吃放心菜的同时,也能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体验一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意境。

2.3 近远期分步实施——打造“四美”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尊重现实,不可盲目追求速度,追求表面效果,应从村民的需求出发,从保障需求、安全需求、发展需求和期望需求的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强调以人为核心,因地制宜,以产业为动力,涵盖了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传承文化四个方面,分阶段逐步实施,打造“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四美”乡村。

3 山海关区北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3.1 村庄概况

北营子村位于山海关城区与角山景区之间区域,北靠角山、南邻古城,为近郊区村庄。村庄为山海关北翼城旧址,由驻军营地发展为村落,故北营子村大部分村民为满族人,是山海关区为数不多的满族村落,村庄南、北、东三面被长城及城墙遗址围合,长城文化、军事文化、满族文化底蕴深厚。

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村庄规划指引,村民的文化传承意识淡薄,在村庄建设过程中,与周边村庄近乎雷同,以水泥抹灰墙面为主,整个村庄风貌特色全无,满族文化无迹可寻。依托村域内富饶的土地资源,村民发展了设施蔬菜种植、油桃和樱桃等林果种植,但是由于与周边村庄产业趋同、产品单一、产业缺乏规模效应、产业链条短等一系列弊端,村庄农业产业停滞不前。

3.2 北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3.2.1 特色塑造:充分挖掘村庄文化精髓,塑造特色风貌

北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山美水美的表面,更应注重历史文化的韵味。

北营子可结合村庄历史及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长城遗址保护、北翼城南北城墙旧址修复、满族特色民居改造、满族传统民风民俗追溯,将长城文化、军事文化、满族文化充分融入村庄建设,唤醒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回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与村庄功能需求来活化文化内涵,通过军营主题酒店、户外拓展基地等旅游项目,将地域文化有机渗透到现代生产生活之中。

3.2.2 产业发展: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突破,引导产业发展

充分依托毗邻城区、景区的有利条件,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游。农村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发展互为基础、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以现代农业的产业设施为基础,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体验要素和内容;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教育、科研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

作为山海关区的城郊村,北营子村应将城区居民作为农产品的主要受众群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市场调查,进行供给改革,以需求指导北营子村的产业布局,打造订单农业,避免供需失衡;联合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三大经营主体,通过签订章程、合同和协议等,确立各方的责权利。龙头企业主要承担农产品经营销售、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等职责。引导农民发展低投入农业(绿色农业),从农业生产求量到求质的转变,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将生态有机作为产品宣传的根本,打造北营子的农产品品牌。农民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家庭农场,起到中介纽带作用。家庭农场按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向龙头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并获得高于市场价格的收益。

3.2.3 规划实施: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稳步进行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北营子村应从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庄整体景观风貌为出发点,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民俗风情、气候特点等因素,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帮助农民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的新生活;通过产业帮扶,积极引导和培养当地农民的市场意识,大力扶持富有地方特色的种养业,推动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向可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方向转变;提升村民文化传承意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将长城文化、军事文化、满族文化充分彰显,塑造村庄特色。

[1]孟莹,戴慎志,文晓斐.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2015,31(2):143-147.

[2]赵卿,宋玢,赵薇.需求导向下以社区为单元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以陕西省富平县荆川村为例[J].规划师,2016,32(1):57-62.

[3]梅耀林,徐珊珊,杨洁.实用性乡村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实践[J].规划师,2016,32(1):119-125.

[4]申明锐,张京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J].城市规划,2015,39(1):30-34,63.

[5]戴帅,陆化普,程颖.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J].规划师,2010,26(1):16-20.

[6]谭海霞.基于城乡统筹旅游服务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5(3):47-50.

(编辑:周利海)

The Practice of Beautiful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Beiyingzi Village of Shanhaiguan District

Zhang Wenxiang
(Qinhuangdao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Design,Qinhuangdao Hebei 066000,China)

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are facing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such as the guidance of rural planning is not strong,the loss of rural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imminent and so on.Innovating planning methods,strengthening the guiding role of planning,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will be carried out gradually,meeting the needs of security,safety,development and expectation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holding the ecological bottom line and establishing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ural planning,rural construction

X171.4

A

1008-813X(2017)01-0041-04

10.13358 /j.issn.1008-813x.2017.01.11

2016-11-24

张文香(1977-),女, 河北唐山人,毕业于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城市规划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营子乡村规划村庄
内蒙古下田家营子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我的小村庄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村庄,你好
张北—围场地层小区红旗营子岩群变质岩时代及接触关系探究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村庄在哪里
资产经营模式:兴办实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