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7-03-07郑凯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郑凯伊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院,哈尔滨 150025)

从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郑凯伊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院,哈尔滨 150025)

自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生态问题被受到人类关注,人类开始正视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冲击,生态问题成为众多学者、思想家广泛研究的问题。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把握科学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生态问题,从而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高兹;生态理性;现实意义

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教学将马克恩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灌输于学生并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有着重要的实效性。

哈尔滨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忠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既教育学生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世界,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学习体会,浅谈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现实意义的认识。

一、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步认识

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辞海》对生态一词的解释是“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态”一词解释为“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即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由英文“The Ecological Marxism”翻译而来,首次提出和使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是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将“The Ecological Marxism”理解为生态马克思主义[1]。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生态学思想其实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识和解决生态问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经济、环境、发展等问题作出回应。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宗旨是引领学生在学习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同时,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认识。

20世纪中期,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安德烈·高兹和美国社会学教授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史,提出了生态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符合唯物主义发展的特点,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相互影响的生态关系。“生态社会主义”在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较为重点的应属高兹的“生态社会发展思想”,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理性”做出了十分强烈的批判,觉得资本主义社会有其最为核心的斗争,应该是经济理性的扩大与限制之间的斗争。高兹在《经济理性批判》中认为经济理性的严重危害之一就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金钱关系,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由于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制于经济理性,这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2]。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给“生态理性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相应参考路径。他倡导“生态重建”和“构建生态社会主义”,倡导更好地生产以及更好地生活,为当今人类、社会、自然的生态和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攻坚时期,构建生态社会主义对当今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筑生态文明,都具有有重要的启示,因而思考和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评价

经历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弱到强逐渐发展成为一股理论较为成熟、颇具影响力的思潮。它对现实的生态危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不论对于我们对生态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是具体的生态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以安德烈·高兹生态思想理论为例,高兹针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提了出很多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仅体现在继承上面,更是体现在发展上。由于历史条件及现实的原因影响,高兹思想尽管有局限之处,但仍不失很强的积极意义。作为“绿色和平主义”政治思想理论的基础,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是非常尖锐的,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也为“生态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并指出了政治出路。

安德瑞·高兹认为,资本主义的外在调节是对人性的一种控制和摧残,要解决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并实现人的自由自决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通过生态社会主义的途径才有可能[3]。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高兹在实践方面逐渐牢固地建立了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态学的批判路径。他的生态批判不仅是全面的,而且还有一个尤为显著的特点:他从生态学内部挖掘出入文的、政治的意蕴,即政治的生态学方法,这种方法展现了一种生态和谐的生存方式。正是因为这种从生态学内容和方法上考察的研究范式使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其他生态理论家的思想区别开来[4]。

高兹的生态视角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研究了生态运动与危机,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思想视野,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高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理论研究。首先,他的理论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研究意义。20世纪70年代,政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高兹明确提出“生态理性”这个概念,其“政治生态理论” 已成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思想之一,比较系统地构架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范式,不仅具有完整性和先进性,还具有系统性特点。其次,高兹把生态学理论带入到政治范畴内,让生态运动融入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让生态具有政治视角。高兹的思想中,生态运动要想消除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必须是通过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革命来进行。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方可在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间构建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可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最后,高兹生态学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具有批判意义,深刻地揭示全球的政治生态危机根源。同时指出,全球的经济危机根源是来自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目的和逻辑,他坚信资本主义道路一定会被“生态社会主义”取而代之。同时,他还提出关于生产、消费以及分配领域的革命方向,表明了自己坚定立场,即“经济理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被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制度所超越,只有通过“人与生态”二者间和谐发展才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好途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中有一中介是劳动,如果人类要想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界为基础。高兹针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他就提出“个体自治和自决”这个概念。并且把这个概念当作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根基,他说,“哲学不是黑格尔或者其他伟大的哲学家所创造的哲学体系,而是理解和发现自身的行动,掌控自己的本质,解放和创造自己的过程”[5]。“当今世界的主要轮廓几乎都可以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所凸现出来的理论视域中被解读出来”[6]。

三、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众多论著中都体现出这一思想,马克思曾指出:“人依靠自然界生活”[7]。高兹提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式的生态学思想和观点,它的政治生态学理论、经济理性批判理论,异化消费理论,小规模、分散化的技术思想以及他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的揭示和对生态社会主义建设的构象,在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阵营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8]。

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关系密切,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提出四个文明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高度,并纳入小康社会五个目标,纳入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已将生态文明纳入总体布局,并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十八大明确提出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任务: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资源生态系统的环保力度,加强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经济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建设需要良好的环境,而这环境就是生态文明所创造的,即生态环境。政治文明同时也能为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提供了政治保障,生态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条件都离不开经济文明建设,这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当中起到重要作用,贯穿全程。这也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现实意义所在。我国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非常重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一直是我们国家所强调的。我党及政府对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关系上有很大程度认识与重视,也注重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高兹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能够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借鉴作用,有利于我国在生态文明发展和建设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态建设上应坚持党的领导,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国也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它能够遏制资本通过积累利润来进行没有限制的扩张行为。唯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能确保在社会主义前提条件之下真正做到环境保护。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民主权”得到很好的法律保障,追求自由和民主及社会的公平、公正。因此,我们国家应有效保证每一个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而对环境保护运动来说,国家应该支持和鼓励全民参与,并在各项法律和民族制度上不断完善。在具体政策的实施上,不仅要透明化,更应做到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基层决策机构也能够做到透明化,符合社会公正,并能从实处为人民的基本权利保驾护航,让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得到保证,为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应属于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而在这种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更注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及生态良好的道路,也应不断发展这条道路。然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发展更应体现它的整体性。基于此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从高兹对社会“经济理性”及他对“生态理性”的社会考察时做出整体的考虑。如果单一的发展某一领域建设,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相互配合,社会发展当中必将有不可化解的矛盾出现。所以,全局意识在此显得尤为重要,应在政治制度上做到健全和完善,并在立法上面鼓励和倡导它的全面性,以发挥制定政策对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的助推之作用。

(二)社会主义经济文明建设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初期,追求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和高增长是当时历史时期的目标。当时,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及企业存在不足,我们国家三大产业的发展还不平衡。第一产业在基础上发展比较薄弱,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能源的消耗与产出不成正比,高消耗低产出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势必造成破坏。到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做出很多努力,重新开辟出新的道路,即科技信息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这让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群众的物质需要,让社会能“和谐统一”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为追求经济发展,放弃环境保护这种代价来讲,不能只顾看中片面经济增长的追求,和单一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应该正确引导思想观念,开发和生产以及消费上面都应采用“生态性”来做指导和约束,在发展理念和战略上应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消费的观念和行为上也应该培养“生态理性”。对“经济领域”和“生产领域”方面浪费资源的情形加以严格限制,生态环境破坏的生产企业或是开发项目应取消。应该大力扶持和发展绿色生产项目,低碳产业发展增加,不仅从“可再生”产业上给予经济倾斜政策,还应从绿色环保产业上也给予同样的扶助,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发展稳步提高,在制度层面上,也能打下良好之基。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意义

“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能反映出其特定的文明。然而,“生态文明”就应属于全新的文明,它是继原始、农业、工业文明之后涌出的新形态。人们无加节制的追求财富与环境破坏同时带来的反思之果,把“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设为宗旨,“共生繁荣”为文化伦理形态。高兹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倡的“生态重建理论”以及“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对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上,高兹认为,人们应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上应做改变,并且生产、生活方式也要加以改变,乃至消费方式上面也要改变。对于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社会的生产者过度看重短期利益,而把自身的生存环境彻底抛开,忽视生存环境的优劣,过度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利用,用来创造利益,这让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僵化。同时,所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对自然资源无度采伐和消耗,致使生态环境的恶化成情形不断加剧,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重重。

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向学生进一步灌输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理论,对于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考察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把握对生态研究方向和方法,挖掘其思想背景和理论来源,探索实现人、社会、自然的生态和谐的路径大有裨益。高校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态马克思主义进行价值评述,与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契合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前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态和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影响,亦将激励有为学者努力探求“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的路径。

综上,高校研究和教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从生态层面上更加清晰认识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中国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全面建设和发展,还要兼顾与生态环境和谐,只有将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运用于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并在开创当代中国更加辉煌的未来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生态中国,与中国人民的个体利益息息相关,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对于思考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指南,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程金海,朱磊.国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概述[J].社会主义研究,2008,(3).

[2]叶登耀.论高兹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J].宜春学院学报,2011,(2).

[3]汤建龙,徐强.高兹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探微[J].北方论丛,2009,(4).

[4]温晓春,韩欲立.政治生态学:生态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考察——安德烈·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5]Andre Gorz:The Traitor,Verso Press,London and New York,1989:274.

[6][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5.

[8]孙秀梅.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4,(3).

[责任编辑:曲占峰]

2017-02-15

郑凯伊(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2015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G641

A

1008-7966(2017)03-0152-0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请文明演绎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