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

2017-03-07王晓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肌力

王晓春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人民医院,吉林 白山 134500)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

王晓春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人民医院,吉林 白山 134500)

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将患者各项临床治疗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三级及以上率高、ICIQ-SF评分低、PFDI-20评分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接受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后,盆底肌力恢复显著,尿失禁亦充分恢复,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多见盆底支持结构呈缺陷损伤状态,故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多见患者尿失禁或者盆腔脏器脱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方面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故本次研究旨在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上该病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28.79f4.03)岁;初产妇56例、经产妇44例。观察组年龄25~41岁,平均(30.54f4.16)岁;初产妇61例、经产妇39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做提肛运动,叮嘱其收缩肛门、保持收缩状7 s后放松,该动作重复15 min、2次/d;以盆底康复仪器低频电刺激治疗,将探头置于阴道中,髂前上棘、下腹直肌、腹外斜肌处均贴上电极片,之后行生物反馈治疗30 min、2次/周、共治疗15次;先将最轻家庭康复器置于患者阴道中,留置时间要根据患者耐受力逐渐延长,至患者各项活动不会脱出;以其病情改善情况增加重量。

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干预主要是心理护理:为患者耐心讲解盆底康复训练的机理及对其自身病情恢复的有效性,叮嘱患者各方面注意事项;并为患者详细讲解自身存在的不良情况发病原因,告知患者病情转归康复的具体情况,使患者对自身情况有着进一步了解,并使其以高度依从性配合各项训练工作;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及时与其沟通并做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自身病情与训练,确保各项训练工作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会阴肌力测试法、盆底康复筛查仪评价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共1~5级,3级或以上提示治疗有效、5级提示盆底肌力康复佳。

以ICIQ-SF量表评价患者尿失禁恢复情况,共21分,分值高提示尿失禁严重。

以PFDI-20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共0~300分,分值低提示生活质量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盆底肌力恢复三级及以上率比较

观察组3级或以上78例、5级20例,恢复率占比98.0%;对照组3级或以上61例、5级9例,恢复率占比70.0%;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ICIQ-SF、PFDI-20评分比较

观察组ICIQ-SF、PFDI-20评分分别为(10.91f1.54)分、(28.45f9.17)分,对照组ICIQ-SF、PFDI-20评分分别为(16.68f1.92)分、(35.88f11.31)分;观察组ICIQSF评分低、PFDI-20评分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女性盆底功能的维持及发挥与肛提肌息息相关,而女性妊娠分娩时会对肛提肌及其周围神经造成较大的影响,加上女性年龄的增长,其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降低,随之盆底肌及其周围组织亦产生较大的变化,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1]。

有资料显示: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针灸等方式可有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盆底肌训练对地点并无相关特殊要求,患者均可自己训练,并不会引发相应的不良反应;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盆底肌力、肌电压,使其紧张性得以加强,阴道肌肉紧缩性亦随之提高,经此达到改善阴道松弛的效果[2]。但亦有研究指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的情绪,其心理状态波动大,对其病情康复有着较大的影响[3]。故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亦接受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显著,其ICIQ-SF、PFDI-20评分均低,可见其尿失禁得以充分减轻,生活质量亦充分改善。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病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1] 王姣丽.探讨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16(17):33-34.

[2] 张锦兰.护理干预在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4-235.

[3] 梁 艺.浅析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9-250.

R473.71

B

ISSN.2095-8242.2017.070.13778.0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