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

2017-03-07康莹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脑组织血流病灶

康莹丽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1)

·诊断技术·

用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

康莹丽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1)

目的 研究分析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采用头部MRI弥散及灌注成像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并对其诊断后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其中有73例患者均患有脑梗死疾病,且在这73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5例属于单发性脑梗死、28例属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基地、半卵圆中心、额颞顶叶、脑干、小脑、放射冠等经过CT检查后,其病灶最大为整个大脑半球,最小为0.3 cm。同时,采用该方式进行诊断的效果的成功率极高,准确率为100.00%。结论 采用MRI成像及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判断的效果显著,且准确性极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MRI弥散成像;MRI灌注成像;超早期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特点,其中,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致使患者出现缺血、缺氧、障碍以及局限性脑部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而导致的。目前,在急性脑血管所有病患者中,有50%至80%的患者为脑梗死患者,并且,每年仍有上升的趋势。以往,在临床上常采用常规CT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为了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我院采用了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以帮助患者能够及早的介入治疗。因此,我院为了对该方式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探讨,选取了我院80例超早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并且取得可一定的成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43.28±3.18岁。全部患者均是在发病的24小时之内进行就诊,经诊断观察后,全部患者均符合我院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其与家属已同意签署就医协议书。此外,经诊断后,有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偏瘫、肢体活动障碍;4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语言混乱、视物旋转、头晕恶心等,余下7例并没有任何明显特征。

1.2 诊断方法

采用头部MRI弥散成像以及关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具体措施如下。MRI弥散成像:首先,在进行检验时使用低磁场MRI诊断装置(西门子公司),然后选取平面回波序列对患者进行弥散成像检查,同时将相关参数设计为:TE=56ms、TR=1955ms、层厚为5 mm、间距为5 mm。MIR灌注成像:对患者采用T2敏感的平面回波自由衰减序列SE-EPI进行检查,矩阵为128×128,层厚为5 mm、间距为5 mm,使用Gd-DTPA于患者的肘前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每次剂量为5 mm。

2 结 果

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有73例患者确诊为超早期脑梗死疾病,其中,80例患者头部经过MRI、灌注成像检查,诊断出患有脑梗死疾病的共73例,其中,其余7例诊断后并未见到脑梗死疾病,将7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确诊并未患有脑梗死。而在63例脑梗死患者中,经过诊断,患者患上的疾病多为多次发病,并且,患者同时存在新旧脑梗死病灶,其中,病灶最大为半脑球病灶。

通过MRI的图像表现及长T1、T2的信号观察,使诊断效果具有有效性,且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100%。以上所述,经治疗后检查,全部符合我院的诊断表标准。

3 讨 论

MRI成像这一词最初出现的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又称为磁共振成像。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且从中重建出人体信息的原理。MRI灌注成像则主要是利用了血流中的对比剂流经特定脑组织区域引起局部信号的变化,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成像法将局部脑组织中改变的血容量、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流灌注量等反映出来的原理。为使磁敏感性的差别能够有效形成,可在顺磁性对比剂进入血管后,于血管周围建立多个局部磁场(小的),使得质子的失相位在加速的过程中缩短T1、T2组织的时间,而后,再将信号强度的变化曲线转化为对比剂浓度的变化曲线,最终促进影像地形成。而弥散成像的形成,主要是在水分子任意运动的基础上将一个双极磁场添加在自旋回波序列的180度脉冲前后,这样便能够有效的让其形成了。以上两种成像,均能够将患者的脑组织内出血量、血流速度的改变清晰地反应出来,进而有利于新旧梗死病灶、脑组织低血流灌注区以及功能区的改变界线都能得到有效区分。

综上所述,采用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为明显,并且,能够使脑梗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1] 胡建斌.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时间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9):37.

[2] 杨 蓓,王 翔,金朝林.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患者直径<2 cm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2015,20(03):1883.

[3] 邢 威,韩冬明.脑梗死前期脑灌注成像和弥散成像诊断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291.

[4] 林裕霖,陈湘光,黄 送.能谱CT血管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2):261.

[5] 马 冲.用MRI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研究马[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3):45.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43.3

B

ISSN.2095-8242.2017.16.3088.01

猜你喜欢

脑组织血流病灶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