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7例幼儿急疹临床观察

2017-03-07桂红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皮疹抗生素

桂红美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67例幼儿急疹临床观察

桂红美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讨论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帮助临床作出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幼儿急疹67例,回顾其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年龄4月26天~2岁1月,5月~1岁57例(85.07%),<5个月5例(7.46%),>1岁5例(7.46%);67例患儿都有发热,并以高热为主,合并热性惊厥4例(5.97%)、咳嗽10例(14.92%)、腹泻呕吐2例(2.98%)、声哑2例(2.98%)、眼睑水肿2例(2.98%)、纳差1例(1.49%)、喘粗气1例(1.49%);发热大于3天,热退疹出,多以躯干、颈部颜面部为主出现淡红色斑疹、压之褪色;WBC总数(1.41~12.0×109),PLT(100~350×109);枕和耳后淋巴结肿大52例(77.61%);抗病毒、抗感染及输液等治疗效果欠佳。结论 幼儿急疹发病年龄5个月~1岁是高期,病程大于3天,热退疹出,可自愈,预后好,常并发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应用清热解毒等对症治疗效果良好,降低了滥用抗生素等药物现象。

幼儿急疹,临床诊断,治疗,临床观察

幼儿急疹也可称为婴儿玫瑰疹,中医又可称为假麻[1],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早期缺少典型的症状与体征,为临床诊断带来了困扰,在临床治疗上会导致盲目用药,现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幼儿急疹67例作回顾性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幼儿急疹67例,男35例,女32例,年龄4月26天~2岁1月,5月~1岁有57例(85.07%),平均年龄(6.5±2.1)个月,<5个月有5例(7.46%),平均年龄(2.6±1.1)个月,>1岁5例(7.46%),平均年龄(16.4±2.3)个月。症状:①67例均有发热且持续时间>3天:肛温38℃~39℃40例(59.70%),39℃~40℃18例(26.8%),>40℃9例(13.43%);②合并热性惊厥4例(5.97%);③咳嗽10例(14.92%);④腹泻呕吐2例(2.98%);⑤声哑2例(2.98%);⑥眼睑水肿2例(2.98%);⑦纳差1例(1.49%);⑧喘粗气1例(1.49%)。体征:①枕和耳后淋巴结肿大52例(77.61%),软腭红色斑点3例(4.47%),咽部溃疡有12例(17.91%);②67例患者全部出疹,其60例(89.55%)皮疹为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疹间皮肤正常,3天后皮疹可自行消退,退后皮肤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1.2 辅助检查

外周血WBC总数(1.41~12.0×109),(1.41~4.0×109)22例(32.83%),(4.0~10.0×109)40例(59.70%),(10.0~12.0×109)5例(7.46%);PLT(57~350×109),其中(57~100×109)有2例(5.97%),(100~300×109)61例(91.04%),(300~350×109)4例(5.97%);

1.3 治疗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①中药类清热解毒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40例(59.70%);②静脉静点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7例(25.37%);③静脉静点抗病毒及抗生素药物后好转10例(14.92%)。所有患者都采用物理降温、适当给予退热、止泻、止咳、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2 结 果

本文患儿全部治愈,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热退疹出,一般持续3~5天,患儿皮疹消退后身上并没有色素沉着及脱屑。

3 讨 论

幼儿急疹临床表现以高热、皮疹为主,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HHV-6在人群中较普遍,我国广东省作为例子,表明3岁以下婴幼儿HHV-6抗体阳性率达95%以上,6~24个月的婴幼儿易发生HHV-6原发感染[2]。据国外研究报道显示人类疱疹病毒6型有亲神经性,可导致患儿高热惊厥,此外,有部分国外学者发现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人,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音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3],本文研究中只有3例(4.47%)有软腭溃疡,因为没有病毒检测,所以无法进行对比。

研究提示幼儿急疹好发5月~1岁(85.07%)期间的儿童,所有患儿均可表现发热和皮疹,并且起病都较急,以高热为主,缺乏其他特异性症状与体制,为早期临床诊断带来了困扰,在诊断此病是要先检查枕后,耳后淋巴结,若有肿大要先考虑可能是此病,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盲目使用抗生素。

总之,只要认真结合以上临床特点,能做到早期诊断,治疗后预后较好,多于皮疹出现后可基本痊愈,且患儿身上没有色素沉积及脱屑。病初完善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考虑本病,可减少抗生素滥用。

[1] 毛庆东.74例幼儿急疹早期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2):236-236.

[2] 梁秀丽,张金明.幼儿急疹早期诊断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2):66-68.

[3] 唐海生,施巧玲.幼儿急疹57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2(35):4635-4636.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25.1

B

ISSN.2095-8242.2017.16.3028.01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皮疹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措施的临床证据评价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