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驱高尾气油井在现场管理中的调控摸索与实践

2017-03-07白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00

化工管理 2017年36期
关键词:火驱液量单井

白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 盘锦 124000)

火驱高尾气油井在现场管理中的调控摸索与实践

白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 盘锦 124000)

曙光火驱始于2005年,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试验规模已达105个井组,年产油规模超过20万吨,成为曙光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接替。但随着火驱开发的进行,生产井日排尾气量逐年上升,且单井差异逐步变大,火驱效果受到制约。

火驱高尾气;现场管理;实践

1 火驱井现场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尾气排量明显上升,管控风险高、难度大

随着火驱见效状况逐步改善,见效井数、单井尾气量大幅提高,对比转驱初期见效井数由135口提升至289口,平均单井尾气量由347提高至1212,脱硫塔超负运行,造成尾气脱水、脱硫效果降低,尾气系统压力偏高,增加了站区及周边站点的安全环保压力,同时大大提高了脱硫塔日常管理难度,已成为火驱尾气管理的主要矛盾之一。

1.2 单井尾气分表不均

在火驱生产井中267口见尾气油井中尾气量小于2000 Nm3的油井比例为63.1%,尾气量大于7000 Nm3的油井比例为9.5%,单井间产气量差异较大,造成火线推进不均、作业施工难度大,严重制约着火驱开发效果。

1.3 卡泵井次增加

随着火驱规模的不断扩大,火驱效果日益改善,高尾气、高液量井不断增多,油井激动出砂明显,卡泵井次及井数增加,并且尾气量越大油井卡泵比例越高。各项数据显示,火驱外部能量的不断补入,提升了地层能量的同时,油井产液能力逐渐提高,采液强度不断增强,致使卡泵井逐年增加。

1.4 增加现场操作难度和隐患

火驱生产井尾气排量逐渐增加,井口套管压力不断提升,从而延长了释放套管压力的时间并且还存在压力释放不净现象,因此在现场操作中高尾气井在更换井口盘根、测试油井动液面、井口取样等工作中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操作时间,降低了油井数据录取的准确性并且提升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压力。同时,高尾气井一般见效程度较高,油层联通性较好,尾气除流量较大外常伴有尾气温度偏高、杂质偏多,易造成流量计损坏,增加维护成本。

2 火驱井的现场管理对策

2.1 精细注(空)气参数调控

火驱注空气井注(空)气强度设计不合理是造成油井气窜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区共有105口注空气井,注气强度在200-400之间,但由于部分井吸气状态发生改变,吸气强度过大,造成井组内某单层出现火线突进现象,生产上表现为井组内局部尾气排量过大,难以控制;而部分注空气井注气强度过低导致油井不见效。

针对以上情况,主要根据转驱时间制订统一调控标准,避免井组注气强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井组开发效果。2016年共实施注气井调控148井次,有效的改善了全区总体动用状况。

2.2 尾排管控

2.2.1 高尾气井控气生产

针对部分高尾气、高温度、高液量油井采取控气生产,通过研究火驱油井液量、尾气、液面、套压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生产参数,提高油井效果。尾气量在7000-10000标方油井套压控制在0.2-0.4MPa,尾气量大于10000标方油井套压控制在0.45-0.65MPa,控气后油井温度及尾气量得到有效控制,油井液量也控制在液量对标范围,且随着控气时间的增加,控气井组产量明显增加。

2.2.2 关井调控尾气分布

针对高尾气、高温度、高含水、低液量油井采取关井的方式调控井组内尾气分布,井组内其他油井尾气量上升,井组产量增加。

2.2.3 低尾气井间歇排控

针对低尾气油井,通过间接排放的方式减少因尾气系统压力偏高影响油井产量,间歇排放时需平稳释放,防止油井激动出砂。

2.3 合理调控生产压差

2.3.1 合理控制生产压差

火驱开发规律表明油井产液量对火线推进、尾气排量、见效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合理控制生产压差,降低油井产液量可有效控制单井尾气排量。针对井组内强见效井,2016年共调整采液强度245井次,其中35井次尾气排量明显下降。

2.3.2 适当提高生产压差

针对井组内弱见效井,通过井网完善、引效、生产参数调整等方式提高生产压差。

2.3.3 加大井网完善工作量

针对部分低效间关油井持续加大井网完善力度,通过酸化、复产引效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井网提高该方向的排液速度,加快油井见效。

2.4 出砂井管控

2.4.1 合理采液强度

通过对火驱油井采液强度的摸索,油井下泵初期日产液量控制在20-25吨最为合理,油井周期采油较高且卡井率下降。2016年作业区油井下泵初期平均日产液量为21.6吨,卡泵率仅为4.1%.。通过合理优化采液强度,可有效控制火驱油井出砂卡泵现象。

2.4.2 细化参数调整

通过变频器控制、更换抽油机电机轮、电机调档等方式控制下泵井冲次,以低冲次开井,油井产液量稳定后逐步提高油井冲次。作业区2016年下泵井平均冲次为3.6次,平均调掺间隔为1.4天。

2.4.3 科学开井时机

油井在冲砂、捞砂等措施作业后井下管柱内存在少量浮砂及其他杂质,在下泵后需等待浮砂及杂质沉降后开井,根据油井出砂情况及油井地下井况,措施后油井开井时间在8至48小时不等。

3 应用效果及效益评价

3.1 井组增油

通过实施以上各项火驱井组的调控与管理,自2016年以来累积增油2.5×104t,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火驱油井生产管理提供有力指导。

3.2 尾气量变化及尾气分布

通过火驱高尾气井调控,井组内见效井数有所增加且尾气平面分布相对均匀,高尾气井明显减少,尾气集中处理装置(脱硫塔)处理压力降低,有效延迟脱硫塔脱硫药剂更换周期。

4 结语

(1)火驱生产井尾气的合理调控与管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火驱的矛盾。

(2)通过现场管理措施达到了火驱尾气调控的目的,为后续的火驱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火驱液量单井
TAP阀压开地层解决方案及其在苏南的应用
辽河油田火驱开发技术进展
火驱油藏工程分析与设计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改“堵”为“疏”水火“相容”我国首个边水(水淹)稠油油藏火驱获突破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单井成本核算分析
CO2 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气驱特征曲线在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中的应用
马塞勒斯页岩气藏单井产量递减规律及可采储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