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2017-03-07健,蒋傲,杨

关键词:治党理想信念从严治党

吕 健,蒋 傲,杨 潇



新形势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吕 健,蒋 傲,杨 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高校党建工作,强调高校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从严治党也是保证高校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本文探析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推进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程,意义深远。

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特点;规律

高校党建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部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也在于此。立足党的建设新常态,结合高校党建的具体实际和特殊要求,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及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理论上予以高度概括,可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同时,通过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的理论创新,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际依据。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五大方面的建设上,就如何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深化、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一)从严治党靠教育:思想建设是党建的基础

1. 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要务是让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132-133。习近平同志形象地将三观问题比作“总开关”,只有三观正了,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树立正确导向,在是非黑白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在任何时刻都“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2.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成效蜚然,通过查检党员作风行为,针对“四风”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升广大党员的思想境界,把“为民务实清廉”内化到思想行动中,通过思想上的进步带动工作作风的转变,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稳固党的执政基础[1]44。

3.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建设勤政为民、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队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使其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捍卫家国利益的思想武器,有利于促进广大党员事业的飞跃和理想抱负的实现。

(二)从严治吏是关键: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1. 把好选人用人关。党要管党,首先是管理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严格选人用人机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通过从严选拔,杜绝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为真正的好干部提供发展空间;通过从严约束,明确道德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核心,思想教育是根本,警示教育作补充;通过从严监督,使党员干部养成认同监督并自觉接受舆论、网络、群众等多重监督的心理及习惯。

2.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分布于社会基层,可直接体察民情、听取民意,也可直接凝聚、组织人民群众,使其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实践效果也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基层党组织体现出来,人民群众才是最后的评判者。所以说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可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2]。

3. 对党内政治生活从严。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通过剔除党内潜规则的毒瘤,净化政治生态,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文化,让潜规则“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3]。当前平淡、随意、庸俗化的党内政治生活倾向,不利于党的形象建设,从严管理党内政治生活极为必要,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怀着对党、对同志、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找好角色定位,遵守党纪国法,创新党内生活机制。

(三)积极塑造新形象: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

1. 出台“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中央八项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是党改进作风的第一步,从此,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步伐,形成治理反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和绿色化的政治生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针对“四风”问题,加强人民群众与党之间的血肉联系,立规矩,讲纪律,除错误,使党的工作切实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2. 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在管党治党中形成的政治优势。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坚持问题导向,避免空走形式,自觉以党员标准查摆问题并切实解决,立足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摆清楚事实、讲明白道理,坚持原则,严肃认真,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3.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三严三实”是针对广大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其在修身、成事、为政方面坚定有为,有所建树。“三严三实”的开展促进了万千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使党员以人民为中心,树立道德高线,守住为政底线,切实把“三严三实”融入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1]266-268。

(四)推进反腐斗争:进行反腐倡廉机制创新

1. 惩治腐败零容忍。习近平同志在历届反腐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腐败防治机制,坚决推进反腐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高举反腐利剑,查处腐败案件,形成强大威慑力和实效。

2. 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以规范干部权力,通过建立执行清单制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发生。还要健全权力监督体系,缩减、消除权力运行的腐败空间,隔断腐败滋生的源头和渠道,真正做到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人民的事业上,保证权力行使和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从上到下层层贯彻全面从严治党。

3. 健全依法决策和纪律检查机制。通过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促进了反腐的制度化、法治化和科学化。针对当下反腐斗争的严峻性,党提出改革纪律检查机制,健全反腐的工作机制和领导体系,提高权力监督效用,坚持标本兼治。例如巡视制度,通过开展专项巡视,实现巡视范围全覆盖,成效显著。

(五)实现党建常态化:抓住制度建设的根本

1. 注重制度体系的制定、保障和落实。在制度制定上突出问题导向性和针对性,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增强其对制度的自觉践行意识和心理认同;在制度保障上彼此协调、形成合力,确保制度务实、管用;在制度落实上,抓好“人”这个关键,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确保不论是领导干部、普通党员还是群众,在制度执行和权力运行上,没有“天窗”和“暗门”,让制度成为权力运行的硬性约束,确保制度的绝对权威。

2. 纪法分开,德法相依。《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纪严于法、纪法分开,强调党员干部时刻遵守规矩纪律,而不只是把约束普通公民的法律当作底线,这是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规矩纪律强调外在他律,道德规范强调内在自律。德法相依,把道德情操的内在自律与法规纪律的外在他律紧密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促进了依法治党和以德治党的有机统一。

二、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

高校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在党中央的积极引领下,结合自身实际,在以往从严治党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学习和贯彻,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严密性

新形势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密性具体表现为“严”字当头,对党建的一切工作严格要求、严肃教育、党纪严明、严厉追究,依照党纪国法做人办事,黑白分明,管理到位。高校党组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把管党治党的一般性规定明确化,把原则性的观点表述具体化,从而增强规定要求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建立起标准明细、内容分明、责权明晰、监督到位、追究倒查严格的管党治党链条。

(二)系统性

新形势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覆盖范围上,即在组织、作风、思想、制度、反腐倡廉五大建设上全面落实,落实对象包括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落实内容涉及党建的各运行过程和组成部分[4]。高校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起上下结合、前后相顾、左右联结的工作方法和治理格局,将科学理论同具体工作相结合,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重点实施和整体协调的关系、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在管党治党上整体协同推进,使工作上下衔接得当,前后照应。

(三)实效性

新形势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落实上,切实把各项制度法规贯穿于管党治党的全过程,严肃认真抓落实、求实效。结合高校工作实际落,发挥高校的教育主阵地优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注重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确保订立的规矩、采取的措施,在学生和老师中用得好、管得住、做得到、行得通。在高校管党治党的实际工作中,坚决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和态度,对指定的政策和提出的要求严格把控,定性定量加以考核,以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破除难题,所提要求是否得以真正落实为标准来衡量实际工作效果,并形成定期反思、及时补过的工作习惯,增强管党治党的实效性。

(四)重点突出

1. 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庞大系统工程中,领导干部虽只占小比例,但作用和地位不可小觑。高校的全面从严治党也紧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通过完善领导决策机制,确保领导干部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行使各项权利,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行政等工作用权不越位、不缺位,不作为、乱作为和腐败案件的发生大大降低。

2. 重点事项——坚定理想信念。高校作为知识人才密集的特殊领域,是理论创新极其重要的阵地,是文化传承的宝贵平台,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紧要战场。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高校发挥主场优势,将专业学习同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理想信念的红色基因不断传承并发展壮大,补足党员的精神之钙。另外,高校利用日常的教学管理,将党性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之中,促使党员干部自觉以高尚的党性修养为民服务。高校也注重把道德建设置于基础性地位,促使师生党员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固本强元。

3. 重点环节——反腐败斗争。自十八大以来,党出重拳惩治腐败,领域之广、节奏之快、力度之大堪称空前。党的反腐败斗争是无禁区、无死角的全面反腐,对各个领域所有同志一视同仁,不留情面。并且,在惩治的同时注重预防,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防范关口向前移动。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党的反腐实践实现了“法治”新常态,加强法律法规在反腐倡廉领域的相关制定,深化反腐体制机制的改革[5]。高校的反腐败斗争也以全新的反腐思路,坚持法治反腐的高压态势,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三、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

新形势下,高校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践行中不仅表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形成了新的规律,只有全面认识、深刻把握新规律,才能更好地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在高校范围内深入推进。

(一)注重问题导向,对症下药

高校以教学、人事管理以及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治理对象,以处理问题的实效检验管党治党成效。其一,直面问题,不留退路。高校以自我革新的勇气,自曝家丑,正视党内存在的顽症痼疾,找寻问题存在和发生的本质原因。其二,发现问题不腿软,迎难而上。不害怕出漏洞,不害怕被深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分析党建工作中的弱项和制度漏洞,以突出及潜在问题为抓手开展工作,解决高校党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其三,解决问题不盲目,对症下药。立行立改,敢动真格,例如建立“台账式”的管理方式,问题完成一项,满意一项,销号一项,切实把问题的有效解决落到实处。

(二)突出思想建党的首要地位

1. 发挥高校理论创新优势。高校具有理论创新的先天优势,广大师生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在学习和工作中以这些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实践活动[6]。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论在全新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高校范围内被师生广泛了解、深入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以及所担负的使命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层面的认识和情感层面的认同。

2. 发挥高校主体思维优势。高校将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科研与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突出了党建内涵的针对性。通过开展特色鲜明、题材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对党的政治立场、理论观点、文化素养、理想信念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文娱活动质量、教育实践水平、人才素质培养和学术研究层次。

3. 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高校聚集了众多学者专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内的大家也多在高校系统内,拥有无与伦比的智力资源集中的天然优势。网络、课堂、论坛等平台成为促进党员同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力手段。各大高校以学术交流、讲坛、理论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途径,寓理想信念教育于科学研究之中,与此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凝聚及导向作用,传播党的声音。

(三)制度治党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1. 高校教育章程同宪法、党章的有机统一。我国的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思想指导和意识引领作用,因此,将高校的教育章程与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党章党规的关系加以疏通,实现高校教育章程同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党章在治理理念和治理效果上的有机统一,使高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以党委领导为政治基石,以国家法律为基准[7]。

2. 党规与校规有益结合。制度的执行离不开制度的设计,高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尤其注重制度设计,在制度设计内容上不断创新。党章党规是党关于制度体系设计的核心规范和科学抽象,是治党管党的依据。高校在治校的具体实施中,坚持在党内法规的指导下,优化制度执行机制和执行过程,促进党规与校规在执行过程中的有益结合。

3. 明确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高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不断加强治理体系建设,使高校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与党组织的制度建设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具体实践中,明确各级党委的自身职责,把外部的监督与内部的监督有效结合,尤其注重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基本的制度权威被高校学术权、行政管理权力干扰。

4. 严格管理干部,紧抓关键少数。高校注重对党性这个关键核心的从严培养与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事业观和权力观,坚持正面的政治立场。同时坚持科学的用人机制,对领导干部从严选拔和任用,确保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人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保证全面从严治党从上级到下级真正被贯彻落实。另外,建立健全监督预防机制,从严监督,从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严肃纠正。

(四)严明校规校纪,反对腐败“零容忍”

1.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提出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调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内关系正常化。高校党组织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严格执纪,以严明的纪律管理党组织,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腐败惩防体系,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思想认识、措施方法上紧跟党中央要求,严守底线,谨遵纪律规矩,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2.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反腐进程,以“治标”求“治本”。高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积极推进在重点领域内的反腐进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人事管理、干部遴选、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严格把控,以“治标”求“治本”,为最终的“治本”赢得机遇和时间。在具体实践中,重点加强高校财务、校办企业、人事管理、基础建设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物资采购的关键部门、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做到“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检查”,有力执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责任事故和贪腐行为,做到及时发现、严肃处理,防止“漏网之鱼”,使有贪污腐败想法的人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及时收手,有效减少高校贪污腐败案例的发生条件和发生几率。

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肩负“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8]的历史重任,各级党委和教育、组织、宣传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这既是党的建设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是在新形势下党如何对高校进行领导、高校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论述。正确把握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将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实践贡献积极力量。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2]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N]. 人民日报, 2016-02-29(1).

[3] 阮博. 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问题研究评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6(1): 145.

[4] 况建军. 探析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J]. 党史文苑, 2016(1): 51.

[5] 黄书书, 汤俊峰. 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研究[J]. 唯实, 2016(6): 29.

[6] 庞跃辉.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与高校党建纵深发展[J]. 理论导刊, 2016(3): 55.

[7] 姜德学, 刘洁. 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9): 34.

[8]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 光明日报, 2014-12-30(1).

(责任编校:叶景林)

2017-09-19

2016年教育部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6JDSZK095); 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2016GXDJ-B031)

吕健(1968-),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71102.1336.005.html.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6.002

D26

A

1674-327X (2017)06-0005-04

猜你喜欢

治党理想信念从严治党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新中国70年执政党管党治党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