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在深圳发布

2017-03-0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洋生态文化

耿国彪

11月29日,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汇报会在深圳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共同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揭幕。

马培华指出,研究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就是要让广大民众找回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树立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对世界海洋事业的巨大贡献,加倍地关心、关注、关爱海洋。

江泽慧说,中国是一个陆海双构的大国。陆地与海洋的交互作用、人类与海洋的依存关系,奠定了中华海洋文明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精神。海洋生态文化着力于建构人类社会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支撑。21世纪的中国,守护好中国海蓝色国土并走向深海参与国际合作,需要将海洋生态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海洋强国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国情、放眼国际、总揽全局、陆海统筹,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上来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资源。

孙书贤表示,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组织撰写《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专著,加强海洋生态文化精品创作推广,有利于挖掘海洋生态文化思想精髓、倡导海洋生态文明理念和推动构建人海和谐关系,意义十分重大。

彭有冬表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一书全面梳理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的传统智慧,科学分析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战略,内涵丰富,表述全面,阐述科学,可谓我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之集大成,是不可多得的海洋生态文化“百科全书”。

江泽慧和国内海洋生态文化研究领域的4位专家学者周秋麟、韩兴勇、苏文菁、曲金良,代表《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撰写团队分别作了题为“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的理念与精髓”的主旨报告,以及“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分布和地理特征”“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的传统智慧”“中国传统海洋生态文化信仰与海洋生态文化艺术”“当代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局势和发展战略”等专题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研究成果的主体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海域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部分海域,相连太平洋,呈弧形环绕着大陆;拥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四大海洋生态系统和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潟湖、岛礁、上升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境类型,至今已记录到的海洋生物有2.8万多种,物种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11%,是世界海洋生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的指示精神,全方位研究海洋生态文化思想精髓,挖掘海洋生态文化珍贵遗产,研究当代海洋生态文化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同相关团队开展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撰写工作。《中国海洋生态文化》既是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自2011年开展的“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系列丛书的重要内容,更是独立成篇的专著。

据了解,历经两年多时间的撰写,至2016年10月,《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全书撰写工作基本完成。《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全书4编21章96节,分为绪论、中国海洋和海洋生态文化概述、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的传统智慧、当代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现状、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战略五个部分。

猜你喜欢

海洋生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