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话剧与IP转换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7-03-06白艳颖

戏剧之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

白艳颖

【摘 要】话剧的IP转换也有它独特的原因,首先就是国产话剧的原创力十分匮乏,话剧缺少好的剧本只能向外寻求好的资源。其次,话剧的市场也很有限,这让话剧界开始寻找新的形式,以期扩大观众群。IP的兴起就给话剧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话剧舞台上也集中出现了一批由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改编而来的作品。

【关键词】知识产权;戏剧编排;影视行业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15-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话剧从业者开始注重话剧的通俗化,开始了娱乐话剧、商业话剧的尝试,以获得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为目标的商业性戏剧作品纷纷出现。而这些娱乐话剧、商业话剧的兴起与现在的“IP热”关系密不可分,正是由于IP的转换才使得话剧开始有了对其他新领域的探索。国内和国外都有许多话剧IP转换成功的例子,显然IP转换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一、IP为什么会产生

(一)娱乐行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大家都看到娱乐行业的发展势头很好,娱乐行业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而在娱乐圈中的演员发展对IP的出现产生了很大作用,具体体现在下文将要详细阐述的“粉丝剧场”。

(二)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对IP产生有正向影响。互联网作为一个载体,一种途径,是IP转换的一座桥梁,同时它也作为消费者交流沟通的渠道。一是随着纸质书阅读量的减少和电子书阅读量的增加,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网上阅读小说作品,二是網络小说的兴起更加激发了消费者的阅读欲望,有一些网络平台作为有偿读书的工具也对经济提供了帮助。网络的发展首先促进了一些网络小说的出现,而其中一部分优秀的网络小说将会进行IP转换,被搬到话剧、戏剧舞台或者银幕上。其次,网络艺术的形式不单单只有小说,网络漫画、网络游戏、动画片都是网民在互联网上接触很多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也可以进行IP转换。

(三)经典名著的重温。经典名著对人的影响很深远,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发挥它的余热,如《西游记》《红楼梦》。《红楼梦》被翻拍了无数遍,它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而整体翻拍《西游记》的比较少,更多的是选取其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改编拍摄。经典名著本身作为书本的形式,就为IP转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IP转换

现如今IP转换越来越常见,其中最突出的还是戏剧、电影、电视、小说、话剧这五种艺术形式的知识产权的转换,而且有时候这种转换并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二,甚至一对三,例如《何以笙箫默》原本是小说著作,后来转换为电影和电视剧。最突出的要数《盗墓笔记》,这原本是南派三叔的一系列小说作品,但是现在在戏剧、话剧、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它的身影了。这些转换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就是将文学作品知识产权转换为可以看见的影视作品知识产权。当然IP转换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形式,也存在其他几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转换例子。例如最近新上映的《驴得水》,这部电影就改编于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电视剧《仙剑奇侠传》原本是网游,后来被改编成戏剧。

话剧的IP转换也有它独特的原因,首先就是国产话剧的原创力十分匮乏,话剧缺少好的剧本只能向外寻求好的资源。其次,话剧的市场也很有限,这让话剧界开始寻找新的形式,以期扩大观众群。IP的兴起就给话剧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话剧舞台上也集中出现了一批由小说、影视、音乐、游戏改编而来的作品。

IP转换盛行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话剧经营者从中看到有利可图,为了实现商品利益最大化,选择这种形式。所以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说,IP转换其实就是将一部作品的剩余价值开发出来,并且最终完成消费的一个过程。

三、话剧改编电影、电视剧的成功例子

事实上一些有一定观剧基础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它们的IP价值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将它们以话剧的形式,从荧屏搬到舞台,再次呈现在观众眼前,可以让它们在话剧舞台上再度焕发光芒。例如著名导演郭宝昌根据其同名电视剧《大宅门》改编成的话剧就受到众多电视剧“死忠粉”的热捧。

很多人担心,IP转换会让观众看腻,其实话剧本身的受众面比较小,在拍成电影后,绝大多数观众也不是原话剧的受众,观众对故事仍有新鲜感。以《夏洛特烦恼》为例,在去年电影上映之前,话剧已经在全国四十多个城市巡演超过500场,其观众也只有百万人,但电影的票房就达到了千万。

数据也支持了这个观点。《夏洛特烦恼》电影的出品方开心麻花、新丽影业、腾讯视频、万达影视的投资占比分别为4:4:1:1,以14亿元的总票房计算,开心麻花将分得约1.82亿元票房。而开心麻花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公司的全年营收分别在1.18亿元、1.5亿元和0.83亿元。也就是说,仅一部电影的进账已超过了开心麻花此前一年全年的收入。

时隔一年,“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之后又一部由话剧改编的电影《驴得水》最近也上映了,反响热烈,数据显示,《驴得水》已经列入2016年的“华语十佳”之一,影片豆瓣评分8.4分,登顶2016年度最佳喜剧。同样是话剧改编的电影,《驴得水》没有大明星、没有噱头、没有特效,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是依然获得了成功。

事实上,话剧改编IP的一片“蓝海”已经可以预见,它的优势有很多。首先,话剧的IP改编效果直观,人物的鲜明色彩和延展性能在短期内反映出来;其次,话剧和影视作品的艺术性是相通的,都是通过视觉体验来表现故事,都有叙事性和历时性;再次,从观众的反应可以判断出它将来在影视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最后,由话剧IP改编来的影视作品投资相对较小。

四、IP改编话剧

《失恋三十三天》同名话剧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其脱胎于人气小说、大热电影,它的改编也拉开了北京接下来两个月的IP改编话剧序幕。事实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IP热”之前就有不少影视改编话剧的案例并且获得成功的案例,例如话剧《桃姐》。它改编于许鞍华导演、刘德华主演的香港同名电影,与电影不同的是,话剧版将故事的主要场景放到了老人院里,注重体现生活质感的细腻表演,最终在同类话剧中成绩斐然。显然,大IP的独特魅力已经让众多剧团争相开发同名话剧。

对于现阶段IP改编话剧发展情况,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当前这一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不断积累,特别是一些优秀内容的出现,未来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五、IP改编话剧的不足、缺点

话剧是戏剧的一种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为主。与传统戏剧相区别,话剧的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众所周知,话剧和电影、电视剧的受众面不同,相比较而言,话剧的受众面远远小于电影和电视剧,话剧是小众消费,而电影、电视剧是大众消费,这和中国人历来的艺术审美有关,传统话剧一般曲高和寡,消费者比较少,这也就预示了电影、电视剧改编为话剧形式必定会有一定困难,也会存在一些不足。

商业化可以说是IP改编戏剧的最大缺陷,也是历来最受人诟病的。话剧最被人熟知的一个特点是曲高和寡,而这其中的“曲高”就“高”在话剧的内涵中。有些行内人认为,改编的话剧太过商业化,反而失去了戏剧该有的内涵,没有内涵的话剧,还不如算作电影、电视剧的现场翻拍。

由于舞台大小是固定的,所以舞台的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的小空间内要展现较长时间里发生的故事,所需要的道具、背景都是很多的,而这些要求就给舞台布置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可避免的,在某些不得已的情况下,舞台背景会做出妥协让步,而一旦做出让步,势必会对剧情的完整性和精彩性造成影响,原来故事情节发展的重点很有可能会因为舞台背景的局限而无法完美演绎出来。

六、IP改编话剧的好处

尽管以上阐述了一些IP改编话剧的不足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进行这种IP转换,也不意味着只有由话剧、小说改编而成电影、电视剧才能获得成功。每一种IP转换的形式都存在它独有的优势、优点,关键在于作品制作人如何去挖掘優势。

(一)粉丝剧场。粉丝剧场一是指原小说、电影、电视剧很受大众欢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粉丝”力量,当它被改编为话剧时,原“粉丝”将会成为话剧消费的主力军,《盗墓笔记》的“粉丝”甚至跟随剧组巡回演出。二是指由明星带来的“粉丝”力量。还是上文所提到的,所有明星都有他的“粉丝”基础,当他出演时,他的“粉丝”一定会极力捧场。内地明星吴亦凡出演的IP剧《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粉丝”为了支持偶像的电影事业,在电影即将下映的时候组织“包场”,并且是在非热门时段“包场”,尽量选择较偏僻的角落而把中间的好位置留给真正的观影人。这是明星带来的粉丝效应,大部分时候,IP剧和明星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

赖声川首部内地原创大戏《陪我看电视》,以全明星阵容创造了近年话剧舞台的一个纪录。《陪我看电视》启动明星战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剧场,把“沉睡在剧场之外”的有文化消费能力和愿望的观众拉进剧场,这是将消费者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IP改编话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粉丝”的支持,明星号召力对话剧来说是一种手段。明星的拉动力是一种“眼球经济”,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种“粉丝”话剧其实并不是一种坏事,因为一般来说,话剧作为小众消费,很难打出自己的品牌,因此以“粉丝”为基础提升IP价值可以提高知名度,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有一定分量。

(二)有借鉴之处。电影、电视剧的先行播出其实也给了话剧编排提供了借鉴的机会。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编者可以看出观众最喜欢的情节是那一段,让观众感到无聊的情节又是什么,以及电影、电视剧拍出来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就可以在话剧中得以避免。让话剧编排少走很多弯路。

(三)注入新鲜血液。不可否认,IP剧在话剧舞台上的展现为传统戏剧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一种创新的做法。现在的影视作品强调多元化发展,话剧自然也不应该落后,不能因为害怕IP剧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拒绝这种多元化创新趋势,一成不变的话剧形式最终也会被时代潮流冲到角落。《雷雨》再经典,如果没有发展、创新、突破,那么也不能算是演出,只能算是无意义的重复。IP改编话剧其本身就开创了话剧演出的全新模式,促进了话剧的发展。

今天的话剧创作的确需要突破各种旧的和新的模式思维。创新能力是创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考验话剧创作者能否在意识到需要创新之后,寻找到一种独特而又恰当的方式对话剧进行改革。

(四)关注文化消费动向,联合开发IP。从话剧经营者的角度看,如何使话剧成为IP开发中的一个环节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注意开发有潜力的IP资源,例如密切关注图书、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将其开发成舞台剧,使其具有更高的IP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注意寻求有资本扶持和已经开发的IP项目进行联动合作,以话剧“时间轴长”演出特点,配合IP开发。

七、话剧IP转换的注意点和方法

(一)与文化公司形成合作关系。对于IP改编话剧太过商业化而缺乏内涵的问题,其实也可以同一种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来引导,通过成立专攻文化产业多元化开发的公司来增加话剧的内涵,保证它的文学基础,同时加入适量的商业元素,使话剧能够真正做到既“叫好”又“叫座”。一部作品改编成话剧,首先要保证其精华,其次就要体现出话剧擅长表现的更深层次的人文思考和其独有的美感,而不是简单的移植、再现、重复。

话剧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积淀在一代又一代戏剧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中的,中国一百年的话剧历史,毫无疑问地应该是中国文化艺术深厚传统的延续,真正优秀的话剧作品应该能继承这种深厚的艺术底蕴。

(二)话剧IP多元转换。IP改编话剧如今还只是初步探索阶段,同样IP也还停留在最初的模式,IP是一个产业链的源头,任意一种IP都能通过不同角度进行产业延伸,形成“IP的轮转孵化”,也就是说,一种IP能进行多种转换,转换成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在一条产业链下形成多个小分支。话剧IP转换不必拘泥于小众,更应该注重它的多元发展,完成每一个IP的最终消费。

(三)拓展消费群体,与多个社交、支付平台合作。通过IP的改编,我们可以扩大消费规模,吸引非传统话剧观众走进剧场。互联网的发展为IP转换提供了途径,IP改编话剧也需要利用这种资源,应打通线上线下的交互活动,让线上消费成为一种趋势。今后IP改编将转化成一种多向的轮转系统,实现各领域的交汇贯通,届时互联网的力量不容小觑。

八、结语

总的来说,改编话剧潜在价值大,而电影、电视剧改编为话剧更能将IP持续开发,将其潜力完全释放出来,二者之前形成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大IP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应该顺应潮流,在这个时代中抓住机会。话剧的IP转换激发了创作者的思维跃动,并且能用它独有的、艺术的方式激发人们更深层次的创新意识,预见IP转换在话剧行业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洪伟.IP转换兴起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15(9).

[2]崔雪茹.电影与人文精神初探[J].电影文学,2016(20).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电子知识产权》征稿启事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高校知识产权贯标的研究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2016年福建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成功开幕
知识产权为“互联网+”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