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调“十四年抗战”内幕

2017-03-06黄定都

华声 2017年3期
关键词:抗战史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黄定都

近日,一则新闻颇为引人注目:“教育部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说法,一律改成‘十四年抗战。”据悉,这一改变将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抗战时长说法的变化,是一种“统合”。在此前的教材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之间,谓“局部抗战”;“七七事变”之后,谓“全面抗战”。均为“抗战”。但事情也并不简单。

教材虽小,每次改正,均牵动大局。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修改这一历史概念,到底有何深意?

早已有迹可寻

先下一个判断:这是一次落实中央精神的改动。

2015年的“九三阅兵”,习近平开篇即谈:“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而早在2015年7月,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有过类似的论述:“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八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十四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事实上,这次改动,也已酝酿许久、至此完成。而这一改动,不仅是落实近年来抗战研究成果的举动,更是给予这段抗战史以确定的承认与尊重。

这种“承认与尊重”,也落实在“九三阅兵”活动上。当天,在阅兵队伍中,“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电视里的画外音是:“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的抗日武装。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他们14年周旋苦战,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永垂史册。”

以“十四年抗战”取代“八年抗战”,早已有迹可寻。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上,一系列数字意味深长:仪式现场有14个方阵,以及140面彩旗方阵等;仪式上,鸣响了14声礼炮,现场放飞14000只气球,抗战纪念馆南面广场上国旗杆高14米、象征14年抗战历程。

“八年抗战”说法的来历

那么,为什么之前又有“八年抗战”的说法呢?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中说:“(八年与十四年)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其实质内容没有矛盾。”

“约定俗成”,说明来源已经不甚明晰。的确,1937年的“七七事变”,是停留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全面抗战的开始。

但也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国民政府在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发表的《告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书》中,就有“我们的抗战……八年奋斗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实现”、“我全国同胞们自抗战以来,八年间所受的痛苦与牺牲……”的说法。

在共产党的历史叙述中,十四年一直不可分割。1945年4月,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报告中虽然也有“八年”、“八年来”的说法,但明确说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

1949年,中共中央给东北局所发的电文,再次肯定了东北抗联从1931年起即进行的抗日斗争:“此种光荣斗争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

这种肯定也持续到现在。无论是2005年抗战胜利60年,还是2015年的“九三阅兵”,领导人的讲话中均体现了“十四年抗战”的史观。

不是对八年的否定,重点强调贯通历史整体

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十四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础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

此次中小学教材修改的历史内容,主要是增加了东北抗战的时间段。这一修改的学術依据是什么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8年到14年不是改变,而是还原历史原貌。1937年,作为历史节点的意义,在于全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同样不会被否认。

李宗远说,事实上,学界大约在2005年就结束了争论,一致认定中国抗战历史应为14年标准。李宗远认为,“十四年抗战史”的主要依据在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连续14年没有间断过,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因此,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

很多专家提到,抗日战争的时间超过8年不仅仅是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日本著名史学家江口圭一在《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也提到,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重新书写历史意义何在?

李宗远说,“十四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八年抗战”无法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而且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

汤重南还表示,在国际上存在一种长期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十四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新华社、《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猜你喜欢

抗战史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祭
忆七七事变
关于东北抗战史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观点的评析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第五届两岸抗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抗日战争(第一卷)
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
“七七事变”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