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驾车习惯看法治文明

2017-03-05陈晓霞

商情 2016年51期
关键词:绿灯驾车行人

陈晓霞

【摘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的成为家庭交通工具,堵车现象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野蛮驾驶屡禁不止,很多交通法规形同虚设,中国人的法治观念淡薄由此可见一斑。提高中国的法治文明,让法治成为一种习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驾车习惯 法治文明

一、中国驾车习惯现状

如今,在国内随处可遇野蛮驾驶行为,野蛮驾驶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发生在车辆之间违章冲撞,另一种是车辆对行人的侵凌。比如,明明是行人的绿灯,一些拐弯的车辆就是要抢!横冲直撞,致使行人在绿灯时都不能过街。“我是车,你得让我,红灯绿灯都得让”,已成了一些司机单向丛林法则。车车之间的违章,在主流舆论那里比较重视;而车对人的侵犯,由于行人的弱者地位而更被社会漠视。

“人怕车、车怕出租车、出租车怕公交车”。近年来,公交车撞死行人的恶性事故在北京、武汉等全国各个城市都频频发生,被称为新“马路杀手”,时有乘客在上下公交车时因为公交车的野蛮启动和停车而摔伤。公交车这么“横”,因为公交公司基本不怎么管公交车,“横”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公交公司对司机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不到位,司机野蛮驾驶没人管,也受不到应有的惩罚。一些公交车司机只把开公交车当做一项职业而不是一项公益事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很差。

二、学学国外交通潜规则

国内对于违反交通的行为只是小额的罚款或扣分,而且执行力也不够,人们对违规行为早已习惯,甚至以此炫耀车技。国外的交通规则和国内大同小异,但执行起来比国内严格得多,—不留意,就有可能受到巨额罚款,并吊销驾照。国外道路上的电子摄像头并不多,但路上每个行人和每一辆车都有可能因你的违规行为电话报警。

(一)路人监督

国内某车队车手李先生是这么描述他在澳大利亚的比赛经历:“那次我在澳洲参加拉力赛,拉力赛规定某一时间点如果赶不到规定地点就会取消比赛资格。那天比赛我中间走错路浪费了两个小时,临近终点时,我用80码的速度过了一个限速40码的路口。结果当天晚上,驻地来了三辆警车将我的赛车围了起来,说有个老太太报警说我的车辆超速了,录像也证明如此。我认了,罚单是1000澳元(约6000元人民币),让我心疼了很久。这还是看在我是外国人且是初犯的份上,手下留情。如果是当地人,直接吊销驾照!”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根本不会有人报警,就算被录像也是罚款200元了事,很多司机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被拍,就算拍到罚款也是不痛不痒,起不到警示作用。

(二)碰到特殊车辆必须靠边停让

看到或听到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的灯光与声响,一定要靠边停让,即使前方是绿灯,也必须停车让警车或消防车优先通过。路经学校时,必须减速,当前方黄色校车靠边停车时,也必须停车,等所有小孩过完马路,才能继续前行。国内的高速公路上一旦车辆过多,就时常会出现占用应急车道的情况,车主们似乎习以为常,而且很少见到车主被处罚的情形。

(三)不能随便路边停车

在欧美,许多道路是快速路,一旦上了这些道路,非但不能停车,还要以不低于某种速度的速度行驶。如果你发生了問题,如跑错了路需要査看地图,国内经验往往是把车行驶到路边或靠右慢行。这种情况国外是禁止的,因为这些道路上车辆行驶非常快,一辆车突然停下来是非常危险的,后面车辆可能不会发现前车是停止的,从而引发连环车祸。

三、法治文明需要加强法治观念

说实话,这些“潜规则”值得我们学习,因为,这才是真正汽车社会应有的样子。何时中国的用车环境能够进步到他们那样的程度,那么,我们才会有底气说,我们不是汽车大国,而是汽车强国。何时中国人的驾车习惯能够进步到他们那样的程度,那么,我们的素质才真正上升到法治文明的高度。

清华大学教授张建伟曾写过一篇短文《街头看法治》,文中写道:“一个国家,民众的守法意识如何,从十字街头一望便知。”法谚有云:“法治就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并得到普遍的遵守。”从法治的运行规范看,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制裁的时候,才是有效的。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是对法律的尊重和道德层面的自觉服从。

参考文献:

[1]宋明山.养成文明驾车习惯[J].汽车与安全,2013.

[2] 姚志坚.澳大利亚新西兰法治观感[N].人民法院报,2014.

猜你喜欢

绿灯驾车行人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为什么红灯停,绿灯行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我是行人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与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