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7-03-05王瑞亮

大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肌酐尿蛋白类药物

王瑞亮

(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 315700)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并没有合并其他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28例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6±4.5)岁,糖尿病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6.5±2.7)年;对照组有2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7±3.5)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5±3.1)年。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性质量手段,主要通过对饮食、血压和血糖的控制,达到对治疗的目的。其中,在饮食上要控制对高糖分食物的摄取量,要多餐少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血压控制的标准上,血压收缩压最低为85 mmHg,最高为140 mmHg,而舒张压的最低值为70 mmHg,最高值为90 mmHg,在空腹情况下,血糖也尽量控制在5.8~6.2 mmol/L这个范围内[1]。

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辛伐他汀10~20mg/d,根据病情酌情增减,最高服用量不超过40 mg/次。对这两组患者分别给予4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就血肌酐、C-反应蛋白和尿蛋白排泄率这三项指标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碱性苦辣酸比色法对这三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也要认真做出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来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其血肌酐(大约106 μmol/L),C-反应蛋白(大约14 mg/L),尿蛋白排泄率(大约152 μg/min),尿氮素(大约14 mmol/L)。组间产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肌酐、C-反应蛋白、尿蛋白排泄率上都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在整个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但观察组出现2例有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转氨酶水平上升,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两组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例,x±s)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他汀类药物为糖尿病患者尽早的开展治疗,通过此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实施治疗后 UAER等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对C-反应蛋白、血肌酐和尿蛋白这三项指标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进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使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可以达到更好的一种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应重点对患者的血肌酐、C-反应蛋白和尿蛋白排泄率进行观察和控制。他汀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上具有显著性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1] 张开礼,李玉珍,李成,等.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患者中对血小板影响的研究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7):112-114.

[2] 钟勇,江时森.调脂药物对糖尿病状态下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9):990-992.

猜你喜欢

肌酐尿蛋白类药物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渔用抗生素类药物(3)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