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节B淋巴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2017-03-05曹艳玲杨书彦

大医生 2017年8期
关键词:滴度类风湿外周血

曹艳玲 杨书彦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为探究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参与作用,选取本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正常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8.5±6.6)岁,该组患者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对照组为在我院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9±6.3)岁。医学伦理会批准此次研究,纳入病例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重要脏器疾病者及伴随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意识模糊及精神紊乱者;(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4)合并感染、肿瘤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保存于EDTA抗凝管中流式送检,从中抽取100 μL放入另一试管,分别加入 20 μL抗CD19-PE-CY5、20 μL抗 CD24-PE以及5 μL抗CD38-APC,充分摇匀,避光状态下放置室内,以15 min为宜。在其中加入2 mL红细胞裂解液,避光10 min,给予2 000 r/min低温离心处理,时间为5 min,去除上清液,采用2 mL磷酸盐缓冲液洗涤2次,在其中加入0.5 mL PBS重悬,给予上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淋巴细胞表面荧光素荧光强度,给予Cellquest软件分析,对阳性细胞百分率予以记录。CD19+B淋巴细胞采用CD19单抗及SSC参数标记。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计数资料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数据计算在统计学软件SPPSS18.0上进行处理,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s在CD19+B中的占比分析

CD24hi、CD38hi在CD19+B淋 巴 细 胞 的 百 分 率 为6.47%±4.83%,略低于对照组的7.24%±3.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两组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s

2.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regs与各项临床指标相关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s比例与年龄、抗CCP抗体滴度水平呈现为明显负相关,与晨僵时间正相关(P<0.05)。见图2-4。

3 讨论与结论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通过负向调节免疫反应,能够有效缓解因外周血等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2]。本研究探究了调节B淋巴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参与机制,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19+、CD24hi、CD38hiBregs比例与年龄、抗CCP抗体滴度水平呈现为明显负相关,与晨僵时间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能够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参考。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与调节B淋巴细胞相关,能够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新思路。

图2 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图3 与抗CCP抗体滴度的相关性

图4 与晨僵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1] 薛丽佳,黄巧容,林辉,等.B淋巴细胞微粒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西部医学,2016,28(11):1502-1505.

[2] 张智贤,何秋莹,方伟祯,等.CD19、CD27和 CD38标记的B淋巴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5(5):382-386.

猜你喜欢

滴度类风湿外周血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